我国已基本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已基本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00:00
03:39

9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印发《实施方案》,目的是实现政策普惠公平、服务普惠可及、数据普惠开放,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好、体验更优,让想创新的人有公开便捷的路径找到公共服务,让能创新的人有公平均等的机会享受到公共服务的政策红利。

王培章介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既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也承担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顶层设计,不断提升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水平,充分挖掘知识产权数据信息资源战略价值。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化机构等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工作格局。

《实施方案》围绕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宏观政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五年任务,细化为具体实施举措,明确了五方面重点工作内容,包括推进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推进服务供给更加均等、推进服务领域更加多样、推进数字化支撑更加扎实、推进服务人才更加专业。

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方面,《实施方案》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需求,提出强化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领域新业态、区域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和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支撑。

首先要创新服务方式,《实施方案》提出要面向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型骨干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探索开展全流程、嵌入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帮助科研团队优化研发路径、提升研发起点、优化专利布局、提升技术转化效率、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助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科技攻关。

其次,要健全完善专利商标审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新领域新业态专利集中审查,加强申请方和审查方的沟通交流,深化对先进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审查与新领域新业态产业发展的政策协同和业务联动。针对元宇宙、可信人工智能、6G通信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等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加大数据资源供给,更好服务前沿技术创新发展。

针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和农业产业,《实施方案》部署开展专项扶持措施,提出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面向西部地区选派实践锻炼人员,对于重点创新主体的重大需求,选派知识产权专员,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智力支持。同时,引导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参与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聚焦有关农业产业领域开展信息公共服务,助推农业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农业产品品牌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