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春秋】草书篇 4 明清草书新风 莫莫 馨雨

【翰墨春秋】草书篇 4 明清草书新风 莫莫 馨雨

00:00
07:38

【翰墨春秋】草书篇  4  明清草书新风


      唐宋时期草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元代以后草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使后来的人们在技巧和风格的取法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前代名家的风格面目,对后人来说也是一种束缚和压力。

      从元代开始,一些书家便开始努力摆脱唐宋时期审美标准的束缚,力求通过学习并恢复魏晋书风来实现突破。如元代的草书名家鲜于枢和吴镇等人,便在创作中极力避开怀素、黄庭坚的风格面目,他们不约而同地标榜学习晋人。以文雅优美的情调来娇正唐宋狂草的夸张放纵。         历史往往是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前进发展的,明代前期的草书在沉浸于对唐宋狂草的模仿追随同时,已经逐渐显露出僵化和单调的趋势,追求突破与创新的能量,也在慢慢积蓄。

      到明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思想潮流。在文化艺术领域迅速蔓延。

      在书法界,不论是继承元宋的书卷气风格,还是远追魏晋的古朴气润,都已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口味。从陈道复和徐渭等人的作品中,已经明显传递出书法艺术寻求变革的信息。进入明朝晚期,与文学戏曲等艺术门类所发生的变化一样,书法领域也很快兴起了变革的浪潮。

      首先以叛逆风格向传统审美习惯发起挑战的,便是草书奇才“张瑞图”。他的草书用笔迅速凌厉,点画爽洁坚劲,结体紧密峭拔,利用转折的方折盘旋和行气的连绵跳宕营造出一种奔腾直下一往无前的充足气势。这种风格与传统书法中庸、平和、典雅的品评标准,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体现出全新的追求目标,但同时又十分符合当时活跃自由的社会氛围,因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与此同时,一批更年轻的书家相继崛起,其中最突出的有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及傅山等人。他们一方面从前人的作品中寻找挖掘符合自己欣赏趣味的技巧特点;另一方面,更加充分努力地将各自的学识修养和性情融入到笔墨之中,并且以夸张和极端的手法表现出来。

       他们的草书或奇崛、或冷峻、或豪迈、或荒率,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目个性,但是总体上,则同属于当时的变革书派。这股潮流在书坛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使草书的主流风格,从晋唐以来的飘逸和谐一变而成为动荡开张。

      进入清朝以后,随着社会秩序的重归稳定,明清之际草书的变革潮流也很快平静下来。在整个清朝一代,书法界的注意力在“碑学”思潮的带动之下,始终被篆、隶、楷书的相继复兴所吸引。草书则相对沉寂,乏善可陈。到了民国时期 “碑学”观念逐渐扩大,草书才又趋于活跃。 

      民国以来的草书创作,在技巧原则和审美境界上,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拓展和改变。在技巧上,经过“碑学”思潮的熏陶以后,书家们对用笔结字等技巧的认识理解,比前人更加灵活宽泛。如沈曾植用生涩苍老的笔法对章草作全新的塑造熔碑帖于一炉。于右任则大胆地将北朝石刻的意趣引入草书,再加上墨色的酣畅淋漓,为草书增添了一种斑驳厚重的新奇面貌。

      在风格境界上,晚明书派充满刺激活力的变革精神,又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扬,并且孕育出林散之、来楚生这样的草书大家。

      尤其是林散之的草书在广泛学习历代名家技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长锋羊毫毛笔和生宣纸的性能特点,追求书写过程的完整连续、点画浓枯虚实变化莫测,整体气势苍茫浑然,代表着现代草书艺术的最高水平和境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