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后的青岛国信,迎来一把手调整

风波后的青岛国信,迎来一把手调整

00:00
11:45

担任青岛国信集团主要领导18年后,1963年出生的王建辉迎来了退休时刻。

8月30日,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关于董事长变动的公告》称,近期,公司收到青岛市委市政府通知,任命刘鲁强为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因退休不再担任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截至公告出具日,此次人员变动的工商变更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接替王建辉出任青岛国信集团“一把手”的刘鲁强,此前担任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刘鲁强离任后,青岛海发集团也发布公告称,由本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管学锋负责全面工作。

无论是王建辉的退休还是刘鲁强的接任,都有不少看点。

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的国信中学风波,以及青岛国信集团承担的海洋经济等重任,此番人事调整也说明,青岛对国信有着更高的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底,青岛国信集团总经理一职也发生变更,时任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姜鲁青出任青岛国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邓友成不再担任青岛国信集团总经理。

1

先来看王建辉的退休。

算起来,王建辉担任国信集团实际上的一把手已经十年之久。

2006年4月18日,王建辉出任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彼时,2006年,国信集团全面推动公司制改革,在市属投资公司中率先搭建起董事会和经营层。

2008年2月29日,经青岛市人民政府青政发[2008]11号文批准设立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为主,整建制划转青岛市地下铁道公司、青岛华青发展公司组建而成。

新设立的国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由崔锡柱担任,此时崔锡柱已经年满60周岁,他此前曾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纪委书记等职。

王建辉则出任新设立的国信集团总经理一职。

2013年4月,青岛一批国企负责人迎来调整,涉及双星汪海、青岛港集团常德传、海尔集团杨绵绵、城投集团王爱国、国信集团崔锡柱等。

崔锡柱退休后,青岛国信集团董事长一职由王建辉正式接任,党委书记一职则由刘裕良接任。

此时国信集团的领导层架构实际上是董事长、总经理王建辉,党委书记刘裕良。

2018年5月,刘裕良调离国信,出任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王建辉出任青岛国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直到2023年8月退休。

国信集团官网曾对王建辉高度评价:

王建辉担任青岛国信集团主要领导18年,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匹配城市战略、服务发展大局,打造“心灵契约”企业文化,带领企业从一家资产不足40亿元、年收入约1亿元、利润仅2100万元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展成为资产1123亿元、年收入153亿元、利润15.8亿元的市场化产融结合型城市专业投资运营集团,主要财务指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保持了“稳健不失增速、规范不失活力、廉洁不失动力、担当且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王建辉在临近退休的近一年时间内迎来了多个高光时刻。

今年年初,王建辉入选青岛市行业领军企业家。

今年5月,王建辉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今年5月27日,王建辉再度荣获2022青岛年度经济人物,这是其连续第二年、生涯第四次获此荣誉。

根据201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将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家延迟免职制度。对政治上可靠、经营业绩突出、年满60周岁的党委书记,确因工作需要延迟免职的,可延迟1—3年免职。

此番到点退休,也意味着王建辉并没有获得延迟退休的机会。

今年上半年,国信中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在家长反映诉求过程中,青岛市规划部门、教育部门和崂山区多次发声,但国信集团却迟迟没有公开回应此事。

直到6月初,崂山区发布消息表示,将启动国信地块配套学校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7月20日,崂山融媒发布消息,埠东片区配套初中征集校名。

国信中学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焦灼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积极的进展,但前期周边家长的持续投诉实际上已经对城市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

再来看接任者刘鲁强,此前担任海发集团董事长。

算起来,刘鲁强在海发集团也有八年时间。

2012年,海发集团的前身青岛西海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15年3月,黄岛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刘鲁强被任命为为青岛西海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8年,刘鲁强接替王志军出任董事长,并同时兼任总经理一职直到2022年。

2021年,青岛西海岸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虽然同属青岛四大国企平台公司,但海发集团和国信集团职责和定位各不相同。

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产业布局来看,作为后起之秀的海发集团都要比国信集团亮眼不少。

2022年9月,海发集团首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以792亿元年营收位列榜单第297位。

而国信集团2022年的收入总额才153亿元。

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青岛市 “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海发集团被归为投资运营公司,国信集团被归为商业竞争类实体经济企业。

海发集团从一开始以功能区开发建设为主,逐步转型到现代产业园建设运营,形成“功能区开发+现代产业园区建设运营+金融投控+上市平台+供应链体系”五位一体商业模式,打通“融投建管运”全链条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海发参与了多个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落地。包括牵头筹资50亿元主导搭建全市集成电路产业控股平台,出资24亿元与世界500强欧力士共建中国区域产业运营总部,还推动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国药生命港、蓝色医谷等一批重点项目。

3

此番调整,由刘鲁强出任国信集团一把手,很可能是市里对国信有着更高的要求。

客观说,国信集团这几年发展的确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平台、海洋经济发展平台等关乎青岛实体经济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全市重要任务和土地一级开发等工作中,还应该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表现。

首先就是海洋产业布局层面。

根据公开梳理,在海洋产业的开拓进程中,国信集团沿着“建立市场关系-调动资本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工船核心平台”的逻辑主线,发起了100亿元青岛海洋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和44.5亿元青岛市海洋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并购百洋股份等水产龙头企业,完成全国11家海洋领域子公司的布局,建立起了从鱼苗繁育、饲料研发到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但在养殖工船、并购百洋股份之外, 正在全力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青岛也需要国信在海洋科技创新及人才汇集、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方面持续发力,落实到实体项目落地和新锐企业培育等一项项具体工作中。

第二是国信的会展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布局。

青岛国信会展酒店发展有限公司是青岛国信集团履行城市运营服务功能的核心企业之一,于2020年在国信集团旗下会展产业、酒店产业等优势资源基础上整合组建,拥有大型会展中心2座,星级酒店8家。

疫情之后,今年青岛的会展业发展不错。

但这些年来缺少顶级品牌会展、产业会展参差不齐、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等不足和短板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尤其是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这张顶着国家级名号的展会,一直不温不火,距离成为行业内瞩目的盛会还有非常不小的差距。

而随着青岛在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招引培育的一批新锐企业不断成长,青岛实际上非常需要这样一个行业盛会来扩大自己在新一代消费电子行业的影响力。

也因此,作为这一展会市场化运营主体的青岛国信也应该担负起这一重任。

第三是国信在蓝谷的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地产去化等重任。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也明确“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双核’引领作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而海发集团的快速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和西海岸新区发展的深度绑定,走出了一条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道路。

早期,海发集团主要是通过参与西海岸新区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开发等,将资源转化为自身资产。而随着西海岸新区对实体经济越来越重视,海发集团又将股权投资和产业园运营等跟作为自身发展重点,通过资本运营充实资产。

青岛国信也有土地一级开发业务,通过旗下子公司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在蓝谷展开,同时青岛国信建设投资有 限公司和青岛国信海天中心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

截至2023年3月底,青岛国信已在蓝谷累计投入资金约17亿元,但无论受限于蓝谷本身的发展还是自身操盘能力,都没有看到太大成效。

2023年6月13日发布的《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提到,“随着公司战略推进,逐步减少该部分业务的开展,已投入部分款项回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

从房地产业务看,截至2023年3月底,青岛国信在售项目包括裕桥二期墨悦湾、海天中心、蓝谷综合体一期、孟家滩项目和红岛会展配套项目O地块,累计销售金额45.09亿元。其中,海天中心于2020年9月开盘,定位为高端住宅,截至 2023年3月底,该项目去化率为41.39%,计划 2025 年完 成去化;蓝谷综合体一期项目于2020年末开盘, 计划2024年下半年清盘。

相关阅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