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飞天

遇见飞天

00:00
08:42

遇见飞天

青春或许是不耐久藏的珍宝,但当你用知识武装自己,高天的风会荡漾出阵阵铃声。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本期青春风铃。来到敦煌,处处可见飞天形象,飞天命名的酒店、飞天图案的服饰、飞天创意的旅游商品……目光所及,处处都有飞天舞动的影子。敦煌飞天,历经千年岁月,依然袅娜多姿,无论世事浮沉,风韵不减。她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我来到莫高窟,去探寻飞天的神秘世界。慢慢行走在一个个石窟里,在一面面壁画里,穿越古今。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 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飞天姿态各异,或捧璎珞,或擎香炉,或持箜篌,或奏羌笛,飘逸的裙裾,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手捧花盘,扬手散花。那么这些飞天究竟是指的是谁呢?

相传敦煌飞天是乾闼(gàn tà)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这对恩爱的夫妻载歌载舞、形影不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乐神乾闼婆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歌神紧那罗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北凉时期,云游到敦煌三危山的乐樽和尚,敲击开石壁,完成了在这里的第一个石窟的开凿。从此,这里开凿洞窟的叮当声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造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的飞天。一千多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三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这期间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模仿阶段,运笔豪放,大胆着色,显得粗犷朴拙。从西魏到隋代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而到了从初唐到晚唐贯穿整个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石窟在唐代空前辉煌,现存唐代洞窟236个,占全部洞窟的一半。石窟与音乐之都的长安遥相呼应,敦煌莫高窟里的飞天体态丰腴,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跨长空;有的挥舞长飘带,腾空而起;有的奔腾自如,凌空回首。在经变化里,昭示着一个宏大的太平盛世气象。唐代诗人韦渠牟在《步虚词》中描写仙女说:飘飘九霄外,下视望仙宫。唐代莫高窟中的飞天,正是这些仙女们的生动写照。李白有诗云: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飞行。唐代飞天意境,自身就是一首瑰丽的诗篇。

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五个朝代,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敦煌飞天中外、东西、南北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完成了中国化历程。在开凿洞窟的叮当声中,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在此碰撞融合,于是就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没有翅膀,不生羽毛,凭借飘曳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敦煌飞天,一舞千年。

在莫高窟,我们可以看见壁画上的飞天多为男性特征,造型简朴,动作也不舒展。墙上的壁画是现实生活的经变。北凉时期,石窟初创,与佛教文化同步发展的还有乐舞文化。而此时的乐舞文化与西域乃至异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域的乐舞随商团经商的步履,走进了中国,但这文化迁移的步伐走得粗糙而僵硬。西魏时期,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中原的佛教、道教渗透到了敦煌,此时的飞天造型清秀,肢体里有了女性的阴柔美。少女柔美形象的出现是在北周时期,这一时期的飞天婀娜多姿,造型更加重视音乐和舞蹈的表现。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文中,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