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会上,围绕三星堆遗址下一步考古工作,以及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三星堆跨领域多学科合作等方面,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共话千年蜀道 专家学者如何“支招”?
在四川剑阁县蜀道翠云廊,有着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被称之为“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其中年龄最大的古柏已有2500年的历史。
广元蜀道研究会副会长蔡东洲
“我们目前主要从事的是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建高质量的研究平台,二是展开蜀道的建设研究。”广元蜀道研究会副会长蔡东洲说到之后的工作重点,并围绕以下的内容展开。“首先,是做一个古蜀道的文献集成,我们准备把它做成数据库,同时对文件里非常精要的部分进行整理。目前,这个工作基本完成。此外,是做好古蜀道文化遗产的调查,我们要重新调查,把它的线路,主要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关、古桥、古码头等等,都详细地做一次复查。”
会议中,虽然未能来到现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通过视频方式,也表达了对于古蜀道保护和研究的看法。他说,蜀道既是西南地区最早开启的古道,又是茶马古道也就是古代边区道路最重要的体现,还是西南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快颁布蜀道保护的专项法规。
据悉,此前在2015年,蜀道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一直以来,蜀道申遗也是颇受关注的话题。最近,蜀道的保护利用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会议中,来自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的教授刘弘涛,也说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蜀道申遗是四川的又一国际IP。“在蜀道申遗的过程当中,它的价值阐释、宣传,以及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方面,可以成为蜀道整体保护的一个新的起点。我认为,这是在四川省的九寨沟、都江堰之后,又一个国际的文化IP。特别对于吸引东南亚地区和国际上的潜在游客,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聚焦三星堆 四川考古人如何牢记嘱托?
四川广汉,缓缓流淌的鸭子河滋养辉煌灿烂的三星堆文化。“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三星堆遗址前世今生及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唐飞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唐飞说,首先要切实做好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加快三星堆考古研究中心的建设,壮大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的数量,加强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推进三星堆传统修复技艺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再者,还需推动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国项目的实施,扩大古蜀文明整体资源调查成果。”唐飞提到,要从世界文明的角度把三星堆文化的内涵,加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工作,推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转化,“让三星堆在国际上叫得更响”。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也来到了现场,他指出,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中还有以下几点可以加强。首先,是考古工作本身的细化研究,譬如原料来源的问题,要通过资料实证。还有三星堆城址的变迁,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宣传,正面回应阐释与宝墩文化的关系。“还有三星堆与金沙的关系,是不是中心的转移?这个转移究竟是主动的转移,还是此消彼长,都可以进一步研究。”
王巍强调,还应加强历史学的阐释。“我们的考古报告和研究成果,让研究历史的学者很难运用,因为我们使用的是非常专业的考古术语。我呼吁在考古报告中,起码有个几千字,让学历史的人,能够搞明白一点。这样才能起到历史研究的价值,才能上升到历史学的规律和认识。”最后,王巍还建议加强宣传,为大众解谜释惑。
“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既有鲜明的特色,又具有深刻的联系。这两个文明在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也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应继续以项目制牵引已经开展了重大发现的工作,形成一系列的对阐释和传播古蜀文明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还需丰富完善古代四川考古文化谱系中的一些小的缺环,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一些重点区域的考古空白。”此外,李明斌还提出了“考古+出版”“考古+展览”的建议,认为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和地点,把三星堆新出土的文物,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多方式的展览,持续扩大古蜀文明的影响力。
座谈会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认为,三星堆遗址发掘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边考古边保护”模式的推行,而这点又得益于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方式。因而在三星堆博物馆开馆后,有如此多令人震撼的文物展出。在未来的考古工作中,应当深入推进四川考古学科人才体系的建设,为四川考古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做到这一点,颜劲松提出了建议。“首先是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工程,对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等展开工作,真正构建‘四川大考古’的体系。其次是推进多项考古工作的成果出版和发布,推动学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让更多年轻人在工作中进行锻炼。”颜劲松还提到,四川在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围绕这两点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图据四川省文物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