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多家图书库房被淹,近15天无法发货”“中图网遭遇25年来毁灭性打击”……图书被淹相关的话题频上热搜。据新京报报道,受近日暴雨灾害影响,河北涿州多家图书企业库存图书被水浸泡。其中,有不少图书库房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成为此次强降雨的重灾区,据业内初步估算,受灾损失已有数亿元。
在灾情的报道中,图书受损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图书最怕的其实是火,但这次水灾却来了一个措手不及。那图书漂满一地的照片和视频,看得尤为让人心痛,一些稀缺、绝版、老版书也被毁。这一幕或许有某种符号意味:在天灾面前,作为文化象征的书籍,实在是太脆弱了,人们不忍看到“文化”被大水冲得七零八落。
而这般情景也让本就面临困境的图书出版企业雪上加霜。众所周知的是,近些年在数字化冲击下,实体书市场并不景气。就像中图网在声明中所说,“就在几天前,我们还因今年业绩严重下滑,为少花费又能宣传到位伤脑筋”。这次水灾,更是导致中图网的损失可能达到3亿码洋。
不只是中图网,图书品牌“未读”、北京时代华语等均表示受灾严重,损失码洋动辄就在千万甚至上亿。涿州作为国内图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境内有上百家相关行业存书的库房,周边图书产业聚集,本次受灾的影响可能是全局性、行业性的。
目前,已有很多图书企业展开了自救,诸如开启预售、紧急加印、售卖文创产品等,有多家书商还保证“不卖泡水书”。很多消费者也已经涌入了这些企业的网购平台和直播间,开启了“野性消费”,一度导致一些购买链接打不开,甚至网站崩溃。这是感人的一幕,也是人们在表达对图书行业的敬意,是对文化产品的珍惜。
但是,平心而论,这种靠一时热情支撑起来的“野性消费”,能否确保这些图书企业渡过难关仍是未知数。因为,图书企业面临的困难还有不少,比如同样受损严重的快递行业,可能会导致图书无法发出;一些电商平台对图书发货有时间要求,也可能导致一些消费纠纷;此外,转移库存、清点损失、寻求理赔等,都要占用图书企业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令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
人们能理解灾后重建必然千头万绪,有太多地方都亟待帮助。但图书出版行业作为文化承载者,本就有其特殊意义;加之行业抗风险能力极弱,救助窗口期可能非常有限。因此,既然社会已经有共识,那么也不妨出台相应的帮扶措施,确保他们能够渡过突如其来这一劫。
比如,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出台临时的短期贷款或税费减免,给企业复苏留下喘息空间;当地也可以协调物流和仓储运转,加速供应商生产物流重启;而一些电商平台过去限时发货的要求在此刻已经不合时宜,也不妨做出临时性调整。
此外,关于受灾图书企业能否获得保险理赔,这些天也在网上被广泛讨论。但目前来看,市场上其实并没有“图书保险”。有专家表示,图书的市场价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这使得确定合理的保险金额难度很大,进而导致保费厘定和赔付核算困难,这也导致了相关产品的缺乏。一些图书企业也表示,他们并没有投保,此次灾害损失只能企业独自承担。
以此而言,这次灾情也是个教训,本就负重前行的图书出版行业,其实更需要一些兜底保障。今后,该如何为图书出版行业构建更加有力保障体系,保险业如何研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这些都需要各方加紧探索和研究。都说文章千古事,也不该再让图书毁于意外灾害了。
简单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