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其数量之多,从事行业之广,在中国历史上 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在鼓励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这个群体还将不断增长。
除了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家们 也比普通大众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员工、客户、同行,有些还要直接面对消费者。众多的社会关系,使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不仅关系到个人,还不同程度地 影响到相关人员,乃至 各行各业。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甚至代表了当代的价值风向标。所以说,企业家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也就是现在常说的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是让人生得到提升,还是带来种种问题呢?
今天的不少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后迅速成长起来的,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大环境下,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巨变中,人们最先关注的往往是 事业、财富、地位、名望,以及 功成名就后的享乐,却忽略了 最为根本的 人生问题。
在很多人心目中,企业成功 就等于人生成功,只要全力以赴抓住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自然就是人生赢家。
是不是这样呢?
企业的成功 有很多具体指标,这点 大家比我更清楚。
那 什么是人生的成功呢?
曾听不少企业家说,他们创业的初衷 只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或实现某种抱负,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幸福,彰显自我价值。可在企业发展、生活改善之后,在暂时的满足和喜悦之后,幸福 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有了过去 想象不到的压力、烦恼、困惑,甚至 心理疾病。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日渐增长的抑郁症患者中,家财万贯的企业家 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企业家,怎样才能获得人生幸福?
这就涉及几个问题。
首先,如果企业成功不等于人生幸福,这种成功的意义 是什么?
其次,在做企业的过程中 会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利益得失就在眼前,而道德的价值 未必立刻显现,如何抉择呢?违背道德 又有什么后果?
第三,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而企业家背负更多责任,怎样在重重压力下 拥有超然的心态呢?
今天,我想从佛法角度 谈谈这些问题。
一、传承文化与做人做事
现代企业 源自西方,他们是怎么看待 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 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阐述了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在于价值观和道德的建构。对没有宗教信仰和终极价值观的人来说,工作就是工作,只有现实利益。而在新教伦理中,把努力工作 视为实现终极价值的过程,以此荣耀上帝,所以是美德的体现。
自古以来,宗教就是道德建立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石,仅从当下的现实利益,确实不容易看到道德的价值。
就像人们常说的:为什么我做了好事没好报?没好报 何必去做?
此外,一般人赚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道德却要求我们 从利己 到利他。而人 有自私的天性,对利他 通常是无感的,何况是利益一切众生,更与自身习性相违。这就必须认识利他的意义,否则是不可能落到实处的。
新教伦理 之所以能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关键就是对终极价值和道德体系的建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量吸收了西方的商业文明,从引进技术到学习管理,关注重点 在于 怎么把企业做好。
但仅仅这样 是不完整的。
如果把西方商业文明 和其立足的终极价值 视为一棵树的话,我们拿来的 只是属于枝条的部分,还要经过嫁接 才能健康成长。
在我们生命中,有妄心和真心两套系统。
前者 是凡夫现前的生命状态,是以贪嗔痴为根系的,如果将商业文明与此结合,必然开出 恶之花来。
这些年,伪劣产品、恶性竞争、偷税漏税等问题被频频曝光,却屡禁不止。其根源就在于,人们只看到现世的短暂意义,结果利欲熏心,为所欲为。
如何使大家 自觉守法,诚信经营?
必须从 做人开始,确立 终极价值。这样 才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利益,作出抉择,而不是唯利是图。
关于做人和终极价值的问题,中国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就像健康而发达的根系,可以为商业文明 输送 真正的养分。
近年来出现的儒商、佛商、道商,都是希望依托东方文化 建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 学会做人和经营企业。
日本的稻盛和夫 就在做这样的探讨,并且卓有成效,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家的关注和效仿。
做企业的 最终意义是什么? 怎么获得 人生幸福?怎么权衡利益和道德、世间和出世间的关系呢?
关于这些问题,佛法的心性论和因果观提供了答案。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心性论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命品质 才是最圆满的。可以说,比新教伦理 更直接。因为新教伦理的前提 是 信仰上帝,然后才愿意 为荣耀上帝而努力。如果不信上帝,这个目标 就不成立了。从佛法角度看,这是“心外求法,与道悬远”。
但“成为美好的自己” 是每个人 共同的愿望,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些人。而因果观 让人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要在因上 作出相应努力。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 是基于对自己的负责,并不是为了取悦 外在的神。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