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鳌山石刻解说词

连鳌山石刻解说词

00:00
01:50

连鳌山石刻,位于东坡区三苏镇连鳌村五组连鳌山之阳700余平方米的石壁坡上,距离眉山市区约45公里,占地约60平方米。整个石刻上高下低、坐北朝南,“连鳌山”三字自上而下均匀排列,由一石围栏将字圈住。

据《眉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校注本)记载,连鳌山为“东坡读书处”。相传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少年东坡始游学于县境,带着弟弟苏辙和同窗好友家定国、家安国、家勤国、刘仲达等六人慕名前往广济连鳌山后栖云寺拜高僧觉悟为师,读书论文,终日孜孜不倦。假日他们共同游览连鳌山后,感悟到连鳌山六鳌并举,六峰挺秀,山名连鳌不正是我们六人同登科弟之意吗?于是,苏东坡、苏辙邀约家定国、家安国、家勤国、刘仲达中秋佳节夜游连鳌山,指月咏文。正值桂花飘香时节,微风送来月中香,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不禁吟出一首诗来:“八月桂花香,用心读文章,朝庭开大考,也得见君王。”诗虽不很好,却能引起青年志士的向往。年纪最小的苏辙,乘兴祝愿大家道;“连鳌山下论诗文,但愿他日得连鳌一同登金榜。”便有人提议,同登连鳌赏秋月。当夜,浩月明如昼,清辉泻环宇,银光洒幽林,咏月抒情怀,他们上得山来,诗兴颇足,便借月景吟起诗来:

登鳌望月蟾官近——家定国起句

寂寞嫦娥喜迎宾——家安国承句

四海风云会琼宇——苏东坡转句

苏家轼辙安定勤——勤国推让苏辙结句。

这一结句把二苏三家均安排在琼林会上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可是刚要下山时,刘仲达正赶上山来,没有赶上,则“四海风云会琼林”殊觉欠然,但是想到六人同登连鳌,正符合此山六鳌并举的象征,大家又兴趣盎然,决定推出书法好手苏东坡,在山崖写下最大的“连鳌山”三个大字, 以志不忘。但是哪里去找这么大的笔和墨呢,有人提议用茅草作笔,红泥做墨,得到大家赞同。于是他们从农家借来镰刀、麻绳、竹竿、剪刀、木盆,把割来的茅草扎在一丈多长的竹竿上,再剪去多余的虚边,做成像扫帚一样的粗犷巨笔,把当地的红泥放在木盆里,加水搅匀做墨,只见苏东坡双手紧握“扫帚笔”,运足两膀之力,略为定神敛气,大笔挥动,顷刻间“连鳌山”三个大字便凸现在崖坡之上,每字丈二有余。第二天,家氏弟兄便请来石匠,将“连鳌山”三个巨字镌刻于石崖之上,保留至今。

连鳌山石刻刻于宋代,清代对字迹曾予以加深。《蜀中名胜志》中记载,丹棱县令吕禧有题诗:“一举何人得六鳌?东溟从此静波涛,指挥苍莽鸿濛合,点缀江上景更高,海上蟠龙张爪吻,云间彩凤舞芭毛,定知千载符元气,净扫苔痕漫刻雕。”据《蜀中名山胜记》《眉山州志》《眉山县志》记载:“连鳌山三字为东坡手书,大如屋宇,雄劲飞动”。

石刻阴刻“连鳌山”三字,南北向竖排总长12.6米,宽4.8米。“连”字长3.15米,宽3.2米;“鳌”字长3.5米,宽3.1米;“山”字长3.2米,宽3米,深约0.1米。每个字平均约10平方米,雕工细致。

 “连鳌山”石刻与山东邹县峰山主峰上的“鳌”字、北京白龙潭万福山上的“福”字、山东青州市云门山崖壁上的“寿”字、广西阳朔碧莲峰石壁上的“带”字、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山上的“心”字,并称我国六大巨字石刻。

连鳌山石刻“连鳌”二字有善钓之意,亦有“岿然屹立的样子”的意思。连鳌山石刻是苏轼青年时期的手书遗迹,其笔画流畅,气势非凡,特色鲜明,是东坡青年时期书法的重要印迹,更是东坡精神的写照。是全国现存最大的苏轼墨宝遗迹,极好地展示了苏轼书法神采,保存至今近千年仍完整清晰,是研究苏轼青年时期生活的罕见史料,是研究三苏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连鳌山后山之阴为侯沟,有大石横卧。山麓镌“兰坡”二大字,各四尺余,宋进士刘炜书。傍跋:“大宋淳祐辛亥(1251)正月二日,刘炜侍兄炳,携子侄登探,得幽兰于石壁之下,因以名亭”。“兰坡”石刻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宋以降,连鳌山石刻曝露于山坡上,任由人畜践踏和破坏。清代光绪六年(1880),丹棱县令庄定域砌石栏保护,并以官府名义颁发公文,禁止人畜进入。民国后直至20世纪五十年代,因无人管理,石栏被拆毁。1986年,眉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重修围栏。

2017年,东坡区实施连鳌山石刻保护工程,开展本体保养维护及防护工程。清理表面杂草,梳理排水系统,对石刻进行防风化处理。新建的防护性建筑,为悬山式与歇山式相结合的仿宋全木结构建筑,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这是近千年来,连鳌山石刻得到的最大规模的、最有效的保护,彻底解决了石刻的各种隐患。

保护性建筑完工后,王晋川先生命名为“连鳌阁”,并欣然作《新建连鳌阁记》,记载这一盛举。此记由王伟仪书写、“东坡石刻”非遗传承人文建军勒石立于建筑内。东坡区文管所又邀请徐康、王晋川、刘川眉先生各撰联一副,由“刘氏匾联木刻”非遗传承人刘茂林镌刻制作于木柱之上。徐康先生联由王伟仪书写,曰:“东坡泼墨逸兴遄飞留雅韵,子瞻题吟苍茫雄劲占鳌头”。王晋川先生联由“苏裔苏体书法”非遗传承人苏喜亮书写,曰:“连鳌望月谁无梦,飞鸿踏泥自有情”。刘川眉先生撰并书联曰:“灵鳌有幸抱珠壁,擘窼无声走龙蛇”。“连鳌阁”匾由陈仲文先生书。此举,为新建连鳌阁增添了不少雅韵。

连鳌山石刻目前尚存两通清代石碑。一为丹棱知县庄定域所立,碑文记载:“特受四川省眉州直隶州丹棱县正堂加五级纪录,第十次出示禁事:照得丹邑,山川毓秀,代有伟人,胜迹多端。实难所得,属东北之连鳌山,乃宋贤苏文忠公东坡读书处。有亲笔勒石,日久年淹,半没榛莽。去岁为贡生黄玉堂、禀生彭松龄、齐肇璜、文生方彤云、倪炳珗、李尚秾、监生彭秋玉等具禀本县。亲往履勘,见所书擘窠,形同虎踞泊沟,实宜护惜,以壮志乘。随令斋长郑方澄、吉元善等筹款修葺。遂除草修立石栏,诚恐人畜凌架,为此示禁,拓民知悉。现此山修立石栏,相应保护,倘有牧牛磨刀玩耍者,重惩不贷。仰附近绅粮刻石宣凛,毋违特示。丹棱知县庄定域。”

第二通碑文记载:“彝草莽剔苔藓涤,字迹顾形模糊,最喟然曰:人有也夫,苏公之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奇气横于胸,矗立磅礴,勒石于山川,至今仍令,终归凘是,将谁责哉,用发短歌,过示同众……鑿护以石栏,俾邑之人士,咸知珍重斯,前贤手迹,直不连于淹没……同治癸酉科报进士系选州判朱斋长、吉元善、郑方澄、黄庭跃,首事文生方彤云,贡生黄玉堂,禀生彭松龄、黄焕然、齐肇璜,光绪六年岁次庚辰三月上旬立。”

两通石碑均剥蚀严重,谨以录之,以防湮没。

2007年6月,连鳌山石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