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19:康熙与孝庄(下)康熙为何没有给祖母入葬?孝庄是否改嫁多尔衮?

康熙19:康熙与孝庄(下)康熙为何没有给祖母入葬?孝庄是否改嫁多尔衮?

00:00
12:11

上一集我们讲到,康熙在孝庄太后生前对她极尽孝养之情,但死后却并没有给祖母修建正式的陵墓,只是将她的梓宫放在暂安奉殿,而且一放就是三十多年。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康熙后来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好,而且九子夺嫡搞得他心力交瘁,无心再顾及祖母下葬的事。我觉得,以康熙对祖母的感情和他做事的风格,即便再忙也不至于把为祖母下葬这样的大事放在一边就不管了。

这件事的问题还是在于,康熙在礼制上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毕竟如何单独安葬一位皇后级别的女性,确实是个难题。中国传统社会女性都是随丈夫安葬的,而孝庄的遗言是不归葬昭陵,就是皇太极的陵墓,但按照辈分她又不能葬入孝陵,因为孝陵是她儿子顺治皇帝的陵墓啊,祔葬的都是顺治朝的后妃,母亲葬进去那辈分岂不是乱了,也怠慢了她作为太后的身份。那如果单独安葬的话,孝庄的陵墓如何归属、如何命名?这的确都不好操作。所以康熙就将祖母一直停在暂安奉殿,每年去探望、祭拜,也表现出祖母的特殊地位和他对祖母的不舍。

直到康熙去世后,雍正皇帝继位,才终于决定将曾祖母下葬。雍正三年,雍正皇帝下令于暂安奉殿所在之处就地建陵,陵墓于当年年底竣工,之后就将孝庄的梓宫正式安放地宫,让她在去世的三十九年之后终于入土为安了。雍正将孝庄的陵墓命名为昭西陵,就是说,虽然它与皇太极的昭陵距离遥远,但在体制上仍属于昭陵一系,表明了孝庄的辈分和身份归属,由此也开启了清朝帝后不必须合葬的先例。

还有人认为,孝庄之所以迟迟不能下葬和最终葬在了顺治孝陵的风水墙外,是由于她下嫁了多尔衮的缘故,已经改嫁之人不能再葬入皇陵,所以罚她在风水墙外为皇家守陵。事实上,孝庄究竟有没有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这是清初四大迷案之一。历史学家孟森先生曾说,太后下嫁是“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女,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就是不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爱讲故事的人就一定会讲太后下嫁的故事,但是“求其明文则无有也”,如果想找到确切的史料记载来证实这件事的话,那是什么史料都找不到的。有关孝庄下嫁的说法,学界能够找到的最早的记录就是南明的将领张煌言的诗句:“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就是嘲讽清朝的后宫很乱啊,皇太后还有改嫁的!但是,张煌言作为清朝的敌对方,对于太后下嫁之事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并非亲眼所见,我们很难将其作为太后下嫁的确凿证据。而且有学者考证,诗句中提到的慈宁宫虽然是孝庄在紫禁城所居住的宫殿,我们前面也一再提到,康熙是去慈宁宫给祖母请安,祖母生病后他也是在慈宁宫侍疾,可见孝庄的确是居住在慈宁宫的。但是,问题在于,孝庄并非一开始就居住在慈宁宫,她是顺治十年才移居此宫的,而多尔衮早在顺治七年就去世了。所以即便太后真的下嫁,应该也与慈宁宫扯不上关系,可见张煌言的诗句并不可信。

另外一个被认为太后下嫁的证据是多尔衮的称号,在顺治皇帝即位后,多尔衮的称号从“摄政王”加封为“叔父摄政王”,再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干脆连中间的叔字都省掉了,称为“皇父摄政王”。有人就认为,多尔衮从皇叔父变成了皇父,正说明太后下嫁了,因此多尔衮的身份从原来的皇帝的叔父变成了皇帝的继父,称号也就随之改变。但是孟森先生指出,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传统,就是君王会将一些地位尊崇的臣子称为“尚父”或者“仲父”,比如周文王称姜子牙为尚父,齐桓公和秦始皇称管仲和吕不韦为“仲父”,顺治皇帝将辈分与功劳都高的多尔衮称为“皇父”,也是这个逻辑。所以,从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的转变,也并不能证明太后是下嫁了。

另外还有学者举证说,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曾说了这样一段话:“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认为这段话里提到的顺治与孝庄“分宫而居”,就说明孝庄太后并没有居住在皇宫之中,那一定是她下嫁多尔衮而居住到睿亲王府去了。但是,从史料本身来讲,顺治皇帝的这段回忆只能说明多尔衮的确阻碍顺治母子之间的频繁接触,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操控小皇帝,“分宫而居”也可以解释为他们居住在紫禁城内不同的宫殿当中,见面不方便,并不能直接证明太后下嫁了。

不过,以上证据并不能说服所有的人,一派学者坚持认为太后下嫁确有其事。原因首先是孝庄嫁给皇太极时只有13岁,而皇太极当时已经34岁了,两人年龄相差太多,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而小叔子多尔衮则只有14岁,两人年龄相当,在接触当中很容易产生情愫,这种私情也是促使多尔衮最终推举福临继承皇位的重要因素。在福临称帝之后,孝庄为了感谢多尔衮,也为了牵制他的权势、稳定儿子的皇位就下嫁于他,这也是完全说得通的。再加上入关前满人一直有“收继婚”的习俗,就是父亲死了,儿子可以把除了自己亲生母亲之外的继母都收继为自己的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把嫂子都收继为自己的妻子。不过,满人的收继婚也是有其规则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儿子可以收继继母,弟弟可以收继嫂子,但是父亲却不能收继儿媳、哥哥也不能收继弟媳。这与他们“贵壮而贱老”的传统紧密相关,就是让年轻男性拥有更多的妻子、繁衍更多的后代,壮大部族。按照这样的习俗,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将哥哥的妻子收继过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由于这种做法为汉族文人所不齿,视其为乱伦,所以清朝在入关前后也很快意识到收继婚很难再适应新的形势和文化的发展,从皇太极起就开始在满人内部禁止收继婚,入关以后收继婚俗就逐渐消失了。因此,即便太后真的下嫁了,官方史料当中也不会如实记载,即便当时有记载,也会被后来的统治者所抹杀,为尊者讳嘛,保持皇室的体面,这是哪朝统治者都很明白的事情。

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孝庄太后是否真的有可能由于下嫁了多尔衮而不能葬入皇陵?我觉得,不论太后是否下嫁,这件事都不是她没有被安葬在风水墙内的原因所在。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是她的辈分不适合葬在儿子的陵墓之内,而孝庄本人又不愿归葬丈夫的陵墓。其实,她之所以不归葬位于东北的皇太极的昭陵,除了舍不得远离儿子和孙子之外,也还有其他的客观因素在里面。满人之前一直实行火葬,直到入关之初仍是如此,顺治皇帝死后也是火化的,然后将宝宫,就是骨灰罐,葬入陵墓。昭陵当中安葬的皇太极、孝端皇后哲哲,以及宸妃海兰珠,都是火化后的宝宫。但是,从康熙朝以来,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满人进行火葬的已经越来越少,土葬成为主流安葬形式。康熙自己的两位早逝的皇后都是土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火葬已经完全不适合当时的情况,但如果不火化,皇太极的昭陵中就会出现三个宝宫和一个梓宫,就是三个骨灰罐和一个棺材,这不是很奇怪的现象嘛。因此,孝庄的安葬难题,不仅是她个人或者皇帝一家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满人的局势和习俗都在随着时代不断快速发展变化,导致这位历经三朝的女性在安葬时成为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存在。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康熙和孝庄太后的关系。对于一手将自己扶上皇位的祖母,康熙一直是孝养有加,把孝庄在清朝后宫当中的地位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康熙在各方面都对祖母言听计从,俯首帖耳。在政治主张方面,康熙敢于挑战祖母的权威,背着她除了鳌拜,又逐渐把祖母从政治决策当中剥离开来,让她只在后宫安享晚年。而孝庄也接受了孙子的安排,到后来就主动退出了朝政,不再干预前朝事务,表现出谦虚内敛的姿态,让这份祖孙情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V提醒幸福

    如果因为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就推定孝庄下嫁给多尔衮,那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孝庄的姑姑哲哲她是在多尔衮死之后才死的,难道哲哲也可能下嫁。多尔衮在清初虽然权势熏天,但还做不到权势遮天。

  • 廿三_魇试图自救

    感觉孝庄属于真的非常优秀(按照传统而言),没啥可指摘的,就只能被造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