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08:康熙除鳌拜,孝庄究竟有没有从中协助?

康熙08:康熙除鳌拜,孝庄究竟有没有从中协助?

00:00
10:30

鳌拜建构起庞大的党羽,把持了朝政,当时很多政事都是他和党羽先在家中私自议定,到上朝时皇帝就会发现,大臣们对于这些事情众口一词,让康熙不得不照此执行。即便一些本来已经拟定好的政令,如果鳌拜觉得还不够满意,也会拿回去按照自己的意思随意修改,之后再交付各部门执行。如此看来,这个时候的鳌拜已经到了无人可以制衡的程度。这个情形,连当时在宫廷任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都看得清清楚楚,他记载说,“在他(就是康熙皇帝)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这里就是指鳌拜了),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可是,志得意满的鳌拜可能没有想到,看起来那么年幼顺从的康熙皇帝已经准备好要解决他了。

其实,康熙想要除掉鳌拜谈何容易。别说朝中的大臣都是鳌拜的党羽,就连康熙身边的侍卫很多也都是鳌拜安插的。作为一个皇帝,康熙根本没有人可以依靠。这也是皇帝称自己为孤家寡人的原因所在,就是身为天子,虽然每日被臣下侍卫环绕着,但实际上却是孤独一人。对于擒鳌拜的过程,正史中记录得非常简单,就是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皇帝“命议政王等拿问辅国公鳌拜”,同时公布了鳌拜的种种罪行,并下令将遏必隆和鳌拜的其他同党一并拘拿问罪。之后康亲王杰书就组织议政王大臣会议,展开对鳌拜及其同党的审讯和定罪过程。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鳌拜及其党羽的反抗行为,基本都是束手就擒。如果事情真的这么容易的话,历史发展未免有点太过简单了。一些笔记史料当中对擒鳌拜的细节进行了补充,说康熙是用计谋擒住鳌拜的,比如《南亭笔记》记载说,康熙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进来之后,皇帝的侍卫就用一把折了一条腿的椅子给鳌拜坐,而让一个侍卫在后面扶着椅子腿。康熙下令给鳌拜赐茶,结果茶碗却是先用开水煮过的,所以特别烫,鳌拜一拿就被烫得失手将茶碗摔碎在地上,而扶着椅子的侍卫就趁势一推,让鳌拜扑倒在地。康熙于是大呼:鳌拜大不敬!侍卫们就一拥而前把鳌拜拿下,交部论罪。

不过,相较于这个摔茶杯的故事,流传更广的则是“布库之戏”的故事。《清稗类钞》当中记载,康熙先是召集了一帮身强体壮的满洲少年入宫来陪他玩布库之戏,就是摔跤的游戏,也是满蒙民族的男孩子都喜欢玩的游戏。鳌拜入宫的时候,康熙还故意当着他的面和这些孩子扭打在一起,让鳌拜觉得小皇帝光顾着玩了,无心朝政,容易操控,就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啸亭杂录》则记载说康熙与一个人密谋了除鳌拜的计划,这个人就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从辈分上来讲,他也是康熙皇后的伯父。从实录记载来看,索额图作为满洲勋贵子弟的代表人物,先是在御前担任一等侍卫,加之他又是皇帝的内亲,很容易与皇帝建立起亲密而信任的关系。在康熙除鳌拜的前一年,索额图升任吏部侍郎,在除掉鳌拜之后仅仅两个月,索额图就被任命为大学士。这样的晋升速度,反映出索额图的确是在除鳌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讨论完索额图的身份,我们再回到《啸亭杂录》的记载,说康熙在与索额图密谋之后,就把身边的羽林士卒召集起来(在另一些记载中康熙召集的这些羽林军就是那些陪他玩布库之戏的少年们,而索额图就是这帮少年的首领),康熙问他们说:“汝等皆朕股肱耆旧,然则畏朕欤,抑畏拜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之臣,这里的“耆旧”,并不是说这些羽林军都是老人,我觉得这个词正反映出,当时康熙所依赖的除鳌拜的势力,就是像索额图这样的,出身满洲勋贵世家的子弟,耆旧指的是他们的家世背景,而非他们的年龄。这些年轻人正是由于这样的出身,才能够进入宫廷担任侍卫,这也是清朝多数满洲勋贵子弟的进身之阶。那关于这帮新生代满洲少年的特性,我们下一集再给大家细讲。总之,康熙问这帮少年说,你们都是我所信任的左膀右臂,但是你们到底是敬畏我呢,还是害怕鳌拜?这里的“畏”字,我觉得都译成害怕不合适哈,对于皇帝应该是敬畏,对于鳌拜那就是畏惧了。少年们齐声回答:“独畏皇上!”于是,康熙就把鳌拜的各种恶行告诉大家,命令他们立即擒拿鳌拜。《啸亭杂录》的记载基本就到此为止了,为了故事的连续性,咱们再转回到《清稗类钞》。《清稗类钞》记载说,有一天趁鳌拜入宫的时候,少年们就立即扑上去将他擒住,鳌拜“遂伏诛”,就是被定为死罪。

即便有以上材料的补充,我还是康熙擒鳌拜的故事有点过于简单了。毕竟当时的康熙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就能独自策划,拿下权势重大的鳌拜,这也太厉害了!即便鳌拜当时没有防备,是意外被擒,那他的党羽就都没有任何的反抗吗?有人指出,康熙在擒鳌拜之前,先用各种借口把鳌拜的党羽都支出了京城,遏必隆虽然在京,却由于没有政治能力,也随之被擒,一并定罪。而鳌拜的同党则在回京之后陆续被擒。因此,康熙就是用了擒贼先擒王的办法,让鳌拜集团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还有学者指出,即便当时朝中重臣都是鳌拜的党羽,但至少有一个人是康熙可以依赖和信任,并且可以给他提供很大帮助的。这个人就是一手把他扶上皇帝宝座的祖母孝庄太后。但是,从正史的记载来看,康熙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过孝庄太后的身影。不过,康熙特别孝顺祖母,经常去给祖母请安,在除鳌拜之前和之后,都曾去给孝庄请过安。于是,有学者认为,康熙很可能借着请安的机会事先与祖母商定了除鳌拜的大计,而擒鳌拜之后再去请安就是向祖母汇报擒拿的结果以及商量如何进行后续的处置问题。因此,康熙是在孝庄太后的指导之下,才能将除掉朝中最重要的辅臣这么大一件事,做得如此干净漂亮而且没有引发大的政治波动。

而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康熙除鳌拜并没有得到孝庄太后的帮助,甚至是背着孝庄进行的。作为守旧派,孝庄一贯支持辅臣的势力,毕竟从皇太极去世时起,索尼、遏必隆、鳌拜等两黄旗大臣就对孝庄母子忠心耿耿,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儿子福临也继不了位、坐不稳皇帝的宝座,后来他们又辅佐孙子玄烨,在很多方面都忠实地执行了孝庄太后的政治主张,可以说,他们是孝庄风雨同舟的老战友。所以即便鳌拜的一些行为有些过分,孝庄也是能够容忍的。如果康熙在除鳌拜时事先要征得祖母的同意,那这件事很可能就做不成了。因此,康熙是背着祖母做大事,在擒鳌拜之前去向祖母请安是去探探祖母的口风,看看计划泄露了没有,之后的问安则是去安抚祖母,让她被迫接受既成的事实。而擒拿鳌拜之后之所以没有将其论死罪,也是孝庄与康熙达成的一种妥协。

总之,孝庄是否帮助康熙除掉鳌拜,学界说法不一,没有定论。那么除了孝庄之外,还有人在康熙除鳌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吗?我们将在下集给大家讲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浪淘气

    这个人就是韦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