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导入
在现代世界里,“公地”这个概念往往包含了空气、水、动物、食物或是其他任何被人类共享的有限资源。当所有人都适度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时,资源自行再生的速度可以与资源被消耗的速度相匹配,植被能够获得生长,动物能够繁衍生息,食物罐也会被重新填满。而一旦对资源的利用变得无限制而超过限度,“公地”悲剧就会发生。
假设有100个农民占有了一块可以供应100头牛牧草的草地,当每一个农民在这块地上养一头牛的时候,对资源的利用是最优的。但是某一个农民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多养一头牛,我的收入就可以翻倍,而土地只会受到一点点影响而已”。
因此,他理由充分地增加了第二头牛,而当所有的农民都这样想并付诸实践时,结果可想而知,“公地”悲剧就不可避免了,最后肥美的牧场将沦为一片荒芜的土地。
公地悲剧
很多社会困境其实都包含了两个或更多的利益集团。例如日益严重的滥砍滥伐,世界各地激增的汽车、燃炉和火力发电厂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都造成了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严重问题。
但是,科学的讲,每一辆汽车排放的尾气对整个气候变暖问题来说几乎微不足道,并且这些危害会由许多人来分摊。为了建立能够描述这一困境的模型,研究者们在实验室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模拟,并研究了不同类型人的行为反应。
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把通过社会困境表现岀人性的“丑恶”一面比喻为公地悲剧,这一名称来源于旧时英格兰乡镇中心的牧场。
类似地,人类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是由很多轻微的污染一步步累积起来的。对每一个污染者来说,停止污染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与污染给他们带来的方便来说仍是不值一提和微不足道的。我们很多人都会努力打扫自己家里的卫生,在保持个人居所清洁的同时,却在公共场所——诸如宿舍走廊、公园、动物园等——随地扔垃圾。
我们也会为了对我们来说很直观的利益而选择去消耗人类公共的自然资源,就像是洗一个舒适的热水澡能够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捕鲸者知道,即使他们不去捕鲸,别人也会,况且多捕几条鲸鱼对物种能造成什么影响呢?但是悲剧往往就这样发生了,像环境保护这样与所有人都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最终竟成了无人关心之事。
类似这种个人主义行为是否为西方国家所独有呢?萨托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不过被试者主要来自文化更加倾向于集体主义的日本。实验开始时,被试者都支付相同数量的钱来种植一片虚拟的森林,在实验中他们可以通过砍伐虚拟的树木得到现金,实验的结果与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超过一半的树木在生长到最佳的砍伐时机之前就被抢着砍掉了。
萨托的森林实验不由会让我们联想起自己家里的饼干罐子。如果按照局外人的看法,我们应该在重新装满罐子之前保证罐子不是空的,以确保我们和家人每天都能吃两三块饼干。
但是,缺乏节制和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不信任使我们禁不住要增加自己对饼干的消费,于是每个人都一块接一块地填饱自己的肚子,结果饼干经常会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就被彻底消灭了,在这周剩下的时间里,罐子里依旧空空如也。
当一种资源未获得明确的分配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消耗和取用更多。例如当一盆土豆泥在有10个人的桌子上传递时,会有更多的人倾向 于舀出不适当的分量。但是当把土豆泥换成10只烤鸡,情况就要好得多。
基本归因错误
首先,在两种情境下参与者都会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解释为外界的压力,比如“我不得不提防被对方利用”,而且会不客观地评价对方的行为,比如“她很贪婪”,“他是不可靠的”等等。多数人从未意识到对方看待他们时,同样会有这样的基本归因错误。那些具有自我膨胀和自我欣赏倾向的人,基本很少会对他人的观点表示赞同。
动机的演化
行为的动机总是在变化的。在一项任务中,开始时人们的动机可能是挣些小钱,然后就演变成了努力减少自己的损失,到了最后就只是保存脸面防止彻底的失败。
这种动机的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体 现得尤为明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约翰逊总统在他的演讲中常常强调战争是以自由、民主和正义为目标的,但是随着冲突的升级,总统的论调便成了为了美利坚的荣誉,是为防止战败带来耻辱而战。
结果总和
现实生活中的多数冲突,就像囚徒困境或公地悲剧一样,是非零和博弈。冲突双方得到的利益和损失之和并不一定为零。双方可能都赢,也可能都输。每种情境都将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的回报与群体的长期利益对立起来。
在面对这类令人头疼的问题时,即使每个人都表现出了足够的“理性”,其结果仍有可能是灾难性的。正如地球的大气层内日益增厚的二氧化碳层并不是某个丧心病狂的人有意策划的,而是由许多看似十分合理的行为形成了合力,最终造成的总体后果。
并非所有的利己行为都对集体有害。正如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当时社会的描述那样:“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恰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亚当•斯密通过对生产行为的观察得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吃得到美味的晚餐,并不是因为那些屠夫、酿酒师或是糕点师大发善心,而是因为他们关心自身的利益。”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讲到了“公地悲剧”,许多社会困境的造成往往是由于人们强烈的利己心理和行为而造成的,由小变大并最终形成严重的大问题。
不论是强调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的国家,“公地悲剧”都存在。随后我们阐述了形成“公地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那就是“归因错误”、“动机演化”和“非零和博弈”,当然利己行为也并非都是不利的,它也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