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00:00
12:42



“信者,所以立世也。一片真诚,无一可假,无一可伪。”意思是说:信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基础,我们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没有丝毫虚伪,这样才能够取得他人的信任。然而,要真正守住一个“信”字,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真诚与坚定。那么,究竟是谁会说出如此坚定又自信的一番话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今天的故事...

唐裴怀古仗信赴獠轻骑定乱青史名标

裴怀古,唐朝时期寿州人(今安徽寿春),有文武之才。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朝廷选举贤良,裴怀古上书言政,被唐高宗授任为下邽县(今陕西渭南)主簿,在多次调动官职后,任监察御史。裴怀古一生能为人所敬重,在于他严格恪守为人处事的原则。


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恒州鹿泉寺的高僧净满,被弟子诬告其行为不检,在高楼中用弓箭射一副女人的画像,意思是在诅咒武则天,实属大逆不道。武则天听闻后,派裴怀古前往捉拿、诛杀净满。谁知裴怀古在详细询问完内情后,就将净满无罪释放,并上表解释。


武则天勃然大怒。裴怀古又上奏说:“陛下颁布的法律,是没有亲疏之分的,普天之下应当遵守同一个标准。陛下岂能让臣诛杀一个无辜的人,来迎合您的圣意呢?如果净满真有反叛的行为,我又有何颜面宽恕他呢?臣今天只是依照法律公平执行,就算这样会招来杀身之祸,我也不后悔!”经裴怀古这一番劝谏,武则天才消除怒气,赦免了净满。


圣历元年(公元六九七年),大臣阎知微做为使臣出使突厥,裴怀古任监军。中途他们二人被突厥首领阿史那默啜俘虏,并逼迫阎知微做南面可汗,又想给裴怀古封官。但裴怀古坚决不受,阿史那默啜便要杀他。裴怀古抗争说:“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


没想到阿史那默啜并没有杀裴怀古,而是把他囚禁在军中。


后来,裴怀古趁机逃亡,辗转奔波在山谷中。刚刚到达并州,并州的长史武重规(武则天的侄子)纵兵行暴,他的部下以杀人来讨赏,看见裴怀古来了,都争着去抓他。幸好有个军官认识裴怀古,便急忙喊道:“这是裴御史。”裴怀古才得以幸免。最终,他历经了千难万险才逃回到并州。


此时,姚州(云南姚安县)、巂州(四川西昌市)的首领们觐见武则天,希望能让裴怀古镇守安抚边界地区。于是,朝廷任裴怀古为姚州都督,但他因病未能就职。


不久,两广地方的獠民(少数民族)叛乱,以欧阳倩为首领的数万人,攻城拔寨,掠夺州县。当时的宰相朱敬则,推荐裴怀古前往平叛。于是,朝廷又任裴怀古为桂州都督,负责招降、平叛。


才到五岭,裴怀古先写了一封匿名信给当地的獠民,向他们说明造反得祸、归顺得福的利害关系。前来投降的獠民说,他们是被官吏所逼才造反的。裴怀古相信他们是诚恳的,于是,只带了几个人前去接受獠民的投降。裴怀古的这一举动让下属大惑不解,担心地说:“这些地方的人是没有信用的啊,您不要太轻忽了。”


裴怀古回答说:“我有忠信的正气,可与神明相通,何况他们是人呢?”于是,裴怀古亲自到獠人的营寨中好言安抚,申明大义。獠人们非常高兴,全部投降,并归还了之前所掠夺的所有财物,岭南的诸位酋长也纷纷出来拥护唐军。从此以后,五岭以南被平定。裴怀古转任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到之处皆受到官民的爱戴。


神龙年间(公元七〇五——七〇七年),裴怀古升任为左羽林大将军,可他还未到都城,复任并州长史的任命即已传达。并州的官吏、百姓听说裴怀古要回来了,高兴得扶老携幼,都跑到城外去迎接他。而崔宣道之前已代替裴怀古做了并州长史,也到郊外等候。裴怀古怕这样的情形会让崔宣道难堪,便命令官吏疏散到郊外迎接自己的人,可是百姓来得更多了,其为民所思竟到了如此的地步。


“信者,所以立世也。”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孔老夫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如果一个人的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是到了还未开化的落后之地,也都能行得通。裴怀古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他一片真诚,无一可假,无一可伪的心,使不好亲近的獠人也守信归顺,让我们学习到“信必由衷,自信始可以信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