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每日一谈1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12
每日一谈
《周易》有感
文/严鼎
经典常谈-1206:04
当一个人遭遇困境和磨难时,要如何做?
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意欲拔剑自刎。谋臣文种劝住勾践,让勾践暂且向吴王夫差俯首称臣,屈辱求和,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勾践枕戈达旦,一刻不能忘却三年之耻,每天卧薪尝胆,发誓复仇。
当一个人遭遇困境时,要如何做?
当“见险而能止”,当“反身修德”,当蛰伏以等待时机。这便是《周易》第三十九卦“蹇”卦教给我们的道理。
“蹇”卦,卦象是坎上艮下。坎为水,艮为山,意为山上有水。山路本就艰险,水积山上,行路更难,这就是“蹇”,象征我们遇到的各种险阻困境。
《彖》中说:“见险而能止,知矣哉!”遇见险阻而懂得停下脚步,是智慧的体现。
有个面试题问道:如果悬崖边有一块金子,让你开车去拿,你认为离悬崖多远最好?为什么?
有一个人是这么回答的:我会尽量远离悬崖,因为我深知,悬崖边的金子是美丽的诱惑,想要去拿就意味着冒风险。我自知能力有限,可能金子还没拿到,自己早已摔得粉身碎骨。
《道德经》有言:“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象》中说:“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应当反思自身,修养德行。
曾国藩的一生深受这句话的启发,给自己定下“日课十二条”,也就是每天都要坚持做到的事情,其中就有“读书不二”“每日反省(写日记)”等要求。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说的是一个道理。
《象》还说:“往蹇来誉,宜待也。”前往遇险,回来有荣誉,这是说应当等待时机。
明朝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并没有急于奔走周旋,而是结合历年来自己的遭遇,日夜反省,以待时机。就是这次龙场悟道,才有了后来的 “心学”。
《中庸》里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微幸。”王阳明正是这样恪守本分、保持平静,等来人生的转机。
所以你说,当一个人遭遇困境和磨难时,要如何做?
我想起德国作家黑塞的《悉达多》中的一段话,送给你:
“悉达多并不做任何事情,他只是等待,只是思考,只是斋戒,可却会像石头穿过水一样穿过世间万物,用不着做什么,用不着动弹,他只被吸引,只让自己沉下去。他的目标吸引着他,因为他不让任何跟他目标相违背的东西进入自己内心。”
12
你喜欢这样的分享形式吗?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法吗?
欢迎与我分享,我将努力做得更好。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