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每日一谈10|潜龙勿用
10
每日一谈
《经典常谈》已被纳入八年级必读名著书目,成为中考必考书。同时,这也是我们一窥古代经典的最佳通俗读本,加之朱自清流畅清丽的文风,已成为几代国人的通识课本,老少咸宜。本公众号将从今天开始,依据朱自清的写作方向和重点,从他提及的十三个国学维度,每天挑一个小的角度来写篇小文章,带领你更细腻地品读原文。读经典,更是读我们当下的世界和生活。欢迎您与我铺毡对坐,品茗小叙。
《周易》有感
文/严鼎
经典常谈-1007:03
鲁迅回忆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老先生手拿戒尺,对着学生瞪了几眼,大声喝道:
“读书!”
于是,学生们放开喉咙读起书来,“人声鼎沸”。其中有人念:“上九潜龙勿用。”
小时候我学这篇课文,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甚至不知道如何断句。
严格来说,这句话应当是:
初九:潜龙勿用。
语出《周易》“乾”卦。翻开《周易》,第一篇便是关于乾卦的内涵和解读。从卦象上看,乾卦由六根阳爻组成——所谓阳爻就是一根不中断的横线,阴爻是中间中断的横线。《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由这样的阳爻和阴爻组合搭配而成。解读卦象,要从下向上来看。最下面的线称为“初”,向上依次是“二”“三”“四”“五”和“上”。如果某一根线是阳爻,那就称“九”,如果是阴爻,就称“六”。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初九”“九二”“九三”“上九”“初六”“六四”“六五”“上六”等说法。
因此,乾卦的第一根线是阳爻,就被称为:初九。
虽说乾卦每一根线都是阳爻,但是内涵不同。比如,“初九”的内涵是“潜龙勿用”,“九二”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等等。
那么,什么是“潜龙勿用”呢?孔子给出了具体的解读: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孔子的意思是,这句话是说那些有着像龙一样品德、却暂时隐居起来的人。他们不会因世俗的丑恶而改变自己的坚贞品德,也不会因侥幸的成功而扬名于世。他们隐遁于世不感到苦闷,不能扬名于世也不会感到苦闷,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担忧的事情就不去做,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就是“潜龙”。
理解这一句话,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人原本就具有龙的品质和潜力,只不过还没有到施展他才华和实力的时机。这句话想要强调的是,做事情的时机很重要。商纣王执政时期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手下大臣姜子牙见状,便弃官而逃,隐居渭水之滨。那时的他已年届七十,也颇具智慧和德行。但是他并不急于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是选择隐居起来,等待适合的时机。倘若这时候的姜子牙冒然向纣王进谏、争辩,最后无非是惨死刀下,毫无作为,不妨先蛰伏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潜龙勿用”。
到了战国时期,一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男子行于泽畔,高呼“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欲自绝于世。江边渔父对他说:“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还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实,渔父的劝告也便是“潜龙勿用”的忠告。
只可惜,屈原为了心中理想和自身灵魂的高洁,最终选择怀石投江自尽,让我们感受到忠志之士人格的另一面,成为中华精神的一座丰碑,一面旗帜。
可见,“潜龙”终不屈于蛰伏,要么“飞龙在天”,要么“不辞玉碎”。
你喜欢这样的分享形式吗?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法吗?
欢迎与我分享,我将努力做得更好。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