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境外资源环境类大型综合性专题地图集出版

中国首部境外资源环境类大型综合性专题地图集出版

00:00
04:01

说起南亚,你会想到什么?是高耸绵延的喜马拉雅,还是浓郁的肉桂和咖喱?这个位于亚欧大陆南部的区域,幅员辽阔,包含的8个国家中,有5个与我国接壤,边境线沿“第三极”青藏高原南缘延伸近4000千米。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南亚的邻居们,梳理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风险、社会经济等情况,以此科学认知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顺利实施,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策划、编撰了《“一带一路”南亚资源环境地图集》,并于日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悉,《地图集》汇集了南亚区域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最新相关科学数据,是我国首部正式出版的境外资源环境类大型综合性专题地图集。

从2015年萌发编制图集的想法,到2022年顺利完成定稿审查,《地图集》的创作历经了七年有余。这个过程也体现了编纂团队在地图制图和南亚研究方面的历史传承和集成创新。

“从图集筹划,到着手集成编图所需的专题数据,并初步形成总体设计方案,再到通过专家组论证,我们前期用两年时间做了充分准备。”《地图集》主编、成都山地所研究员李爱农回忆,进入到正式编制、审校、修改以及制印的过程后,更是倾注心血,图集内容方案前后六易其稿。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廖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伟,以及成都山地所地图和遥感领域老专家陈昱、周万村等30余位著名学者给予指导,他们在选题策划、设计原则、专题内容以及编制质量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把关。

支撑制图的源数据以遥感产品、模拟数据和调查数据为主,总量超10太字节,最终浓缩成200多页的8开幅面地图,共四个篇章,分别对丝绸之路、南亚地区、南亚国家以及中巴、孟中印缅、中尼印3条经济走廊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灾害特征、社会经济要素、节点城市特征等内容分别进行了地图表述。

重要工程建设进展

《地图集》覆盖的数据多源、信息丰富且知识密集,力求完善和详实。例如,在介绍南亚海洋情况时,对区域海洋的表层温度、盐度、合成风场以及海流方向和速度都进行了细致标注。

“单幅地图是静态的,但我们要通过集成设计让它‘活’起来,形成动态的思维。”从空间上看,《地图集》设置了全球尺度、大洲尺度、南亚次大陆尺度、南亚分国尺度、经济走廊尺度等多组“镜头”;通过43套地理底图,与不同比例尺的专题信息相匹配,展示了丝绸之路、典型廊道区域、节点城市的交流历史、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丰富信息。

《地图集》为区域内资源环境分析和潜在风险防范提供直观、精炼、系统、规范的专题知识与信息,可期在多边经济合作、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划中提供科学参考和基础数据。

“为方便国际交流使用,全书采用了中英文双语对照的形式。”尽管大大增加了地图设计难度和语言翻译、校对的工作量,但李爱农认为,这也是提升图集实用性和影响力的必要设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国内外学界也引起了广泛讨论,“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要积极用科学作品体现丝路精神和‘生态友好、环境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丝绸之路理念。”他说,这种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优美思想,必将融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阔历史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华_an

    插个嘴

  • 听友391647632

    👍🏻

  • 听友220734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