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出》总结

《灸出》总结

00:00
03:15

总结1:艾灸理论及方法

一、灸法起源与演变

(一)源于上古以火驱鬼

灸法,是从上古巫驱鬼之法,慢慢演变为医家治病的专用手段。“疼”与“痛”,都表示阴寒凝滞导致经络不通而作病,灸法为反其道而行克之。

(二)上古祖先用两种火

1、“国火”:钻木取之以生活。

2、“灸火”:移天火于艾以治病,用冰台、阳燧等工具。

(三)灸法演变过程

灸法起源于上古,成形于秦汉,昌盛于唐宋明,衰落于晚晴。但灸法在民间的流传一直未中断。到了民国时期,在传统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的基础上发展出艾条悬灸。


二、艾草的神奇与选购

(一)选艾草作灸法材料的原因

1、艾草有扶阳之性

2、艾草便宜却功比人参

3、艾叶驱邪

4、艾火波长与人体接近(徐文兵老师)

5、艾草性喜下(倪海厦老师)

(二)用艾当用陈与熟

1、陈艾:两年左右的“陈艾叶”。

2、熟艾:陈艾做成的艾绒。

(三)好艾的五个特征【1

1、色土黄。

2、味芳香。

3、质净软如絮,无杂质。

4、火柔和不灼烫。

5、烟白清淡不黑浓。


三、艾灸最宜家用

过去家家都制艾,俗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家有艾火不求医”。在过去,艾是家庭中最常见常备的一个小药。在中医院中“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因为艾灸具有对于医院来说的“劣势”——费时、有烟、有灰、有味、利润低(笔者补)。

正因此,艾灸是非常适用于家庭调理疾病及养生的“廉验”方式。


四、艾灸方法

(一)直接灸【4

1、知热灸

2、发泡灸

3、化脓灸(瘢痕灸)

【补】倪师:灸后水泡的处理

若灸后起水泡,用消毒过的针沿着水泡旁的皮肤刺孔(1-13:08图),手慢按把水排出来,这样皮肤会连得很好不留疤痕,否则开很大口会留疤。

(二)间接灸(隔物灸)【4

1、隔蒜灸

2、隔姜灸

3、隔盐灸

(三)艾条悬灸【5

1、艾条的持拿方法:托艾、持艾、拿艾

2、操作手法:回旋运气法、悬定拢气法、雀啄压气法、摆尾行气法

3、艾条器械灸为怕火烫者研制但效果欠佳


五、灸感

(一)灸感是艾灸的灵魂,无感则无效

(二)三时灸感【6

1、第一时灸感:艾火循经

1)透热:灸前透后,灸后透前

2)传热:灸上传下,灸下传上

3)扩热:灸一点热一片

2、第二时灸感:正邪相搏

1)正气渐盛,与邪相争

2)不适出现,乘胜追击

3、第三时灸感:邪气外出

寒者冒冷气,热者起痘上火

(三)灸后感

当施灸完毕后,身体还会带着灸感的信息,最初可能症状加重,随着持续施灸,随之而来会感觉到自在、有力气、很舒服。


六、艾灸的补泻手法

(一)艾柱灸之补泻【6

1、补法:艾火自然熄灭,灸后封穴

2、泻法:禁食五荤,吹灭艾火,灸后不封

(二)艾条灸之补泻【6

1、温灸为补

2、重灸为泻


七、艾灸注意事项

(一)艾灸顺序【5

1、先灸上,后灸下

2、先灸阳(背),后灸阴(腹)

3、施灸部位不同,体位也不同,卧、坐位均可施灸。

(二)艾灸过程的注意事项

1、艾灸时要专心一意,不可分神做其他事

2、艾灸时避风,勿用吸烟机吸艾烟,仅露施灸部位(补)

3、艾灸后勿立即沾水或外出,静息片刻再饮食(补)

4、带“风”字的穴位慎灸或禁灸,如风府、风池、风市、翳风(徐文兵老师)

5、艾灸后不饮茶(倪师)

6、灸火不伤人,艾灸不辨症,热症也可灸

7、艾灸壮数:灸单不灸双,因艾为纯阳,取阳数(倪师)。

八、扶阳法

(一)饮食扶阳:忌生冷,不吃反季节食物

(二)睡眠扶阳:睡前宁心,睡子午觉

(三)运动扶阳:适量运动

(四)情志扶阳:不妄作劳,读经润心

(五)灸火扶阳:四大扶阳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及督脉



总结

2

:常见病的艾灸调理

一、足跟痛

概要:艾汤泡脚顿足跟【2

操作:艾叶2两煮开,放脚盆用温水调开,勿过热,40℃左右即可。用干净毛巾叠成小方块,泡完脚后,患有骨刺或足跟痛的脚,在毛巾块上轻轻跺8/组,跺足跟3-4组后累了,再把脚收回接着泡,之后再接着跺,如此往复。

跺,缓解骨刺的刺激,艾能行气血、除寒湿、补阳气。把脚泡软、泡热,肌肉和韧带都能松弛。常跺跺脚更有助缓解疼痛,跺脚实质就是按摩,用手按摩则力道不足。

艾草,被称为“壮阳草”、“扶阳草”。煮一锅艾草一家人都可用,尤其老年人用更好,因其阳气大虚。


二、感冒鼻塞、鼻窦炎

概要:气定神闲吸艾气【2

操作:取1-2两艾叶煮一小盆,放一大碗中不要兑水,使热气往上冒,待热气温度适宜,病人坐旁边熏鼻子,以免烫伤,宜气定神闲,注意力集中,慢慢将艾叶水气吸入鼻中,使鼻中有微微灼痛的感觉。


三、长寿灸

概要:从少到多,从多到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4

操作:每月初一至初八,灸足三里1壮至8壮,初九休一天,初十到十七,灸足三里从8壮到1壮。即每月灸17天,知热、发泡和化脓灸均可,艾条灸每侧10分。


四、糖尿病

概要:知热手足指趾尖,“随年壮”四组四天【5

操作:

第一天,先灸左手小指尖,用知热灸按年龄灸壮数;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灸右手小指尖;

第三天,灸左脚小趾尖;

第四天,灸右脚小趾尖。

灸后可以休息一周,之后接着再来。


五、滑囊炎、膝关节痛

概要:日灸膝眼,阴阳陵泉【5

操作:艾条天天灸膝眼,阴陵泉、阳陵泉,时间上以局部灸红即可。


六、尿频尿急

概要:尿频尿急灸中极【6

操作:中极也称为“大丹田”,肚脐下4寸。每次艾灸不能少于20分钟,甚至到30分钟,才有效果。最好用较粗的艾条,或者把小艾条外面的皮撕掉后,用两到三根来灸。


七、失眠

概要:夜灸百会,晨揉涌泉,兼按肩井【8

操作:

1、夜灸百会:每晚放松平躺,灸百会5-10分,灸印堂3分。

2、晨揉涌泉:晨起用拇指轻按涌泉顺时针揉,女49下,男64下。揉时闭眼感受手指与涌泉相触所生温热,如手指酸,不要从涌泉拿开,而是轻轻扶住穴位,感觉温热往涌泉里走,有此效果最佳。

3、兼按肩井:揉完涌泉,再用手掌轻轻按捏肩井,使之放松,把涌泉里的水往上提。


八、发烧

概要:灸大椎至微汗,若伴咳灸膻肺【8

做法:治疗小儿发烧可灸大椎,灸到微微出汗为止;如伴有咳嗽也可灸膻中、肺俞各5分。该方法成年人也适用。


九、不同年龄保健灸

概要:儿童身柱,青年三阴,壮年三里,中老关元【9

(一)七八岁儿童:灸身柱

1、艾条灸

春夏:一月内1-2次,每次10分左右。

秋冬:范老师未讲,按照一般标准适当增加次数即可。

2、直接灸(瘢痕灸)

不论季节,一年1次,每次3壮。

(二)二十岁青年:灸三阴交

1、艾条灸

春夏:每月1

秋冬:每月2-3

2、直接灸

一年1次,每次3-5壮,

(三)三十岁壮年:灸足三里

1、艾条灸

夏天:每月3-5次,体弱者可适当增加次数。

冬天:每月10次左右。

2、直接灸

一年1次,每次7壮。

(四)四十岁以上:灸关元

1、艾条灸

春夏:每月5-6次。

秋冬:每月10次左右。

2、直接灸

随年壮,根据年龄增减。


十、女性保健灸

概要:常灸四要穴,腿肿灸两三,经孕不宜灸,更年加膀经【9

(一)女人“四要穴”

1、关元:灸20分钟

2、血海:灸5-10分钟

3、足三里:灸10-15分钟

4、三阴交:灸5-10分钟

以上四穴,无论体寒体热都可以。

(二)下肢浮肿宜灸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三阴交,5-6次即愈。

(三)女性在经期孕期不宜施灸

如果有特殊情况,应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再施灸,不能自己盲目灸。

(四)女性更年期应多灸女子四要穴和膀胱经上诸穴

更年期女性可以把膀胱经上的俞穴结合四要穴,根据自己的时间把它分成三组,轮流交替施灸。

【笔者补】膀胱经背俞穴部分经穴歌

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

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第一组:胸椎9

13肺俞(身柱旁开1.5寸,胸3

14厥阴俞15心俞16督俞17膈俞(胸7

18肝俞(胸919胆俞20脾俞21胃俞

第二组:腰椎5

22三焦俞23肾俞(命门旁开1.5寸)24气海俞25大肠俞26关元俞

第三组:尾骨8

27小肠俞28膀胱俞29中膂俞30白环俞31上髎32次髎33中髎34下髎


【本集配乐】广陵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