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 16:33
一周以来,财经圈里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LME市场上演的伦镍“史诗级逼空大战”。
两天暴涨260%的血腥惨烈、空头主力青山集团的神秘而强大的政商背景、传闻中多头的险恶用心、LME历史罕见的监管措施以及后续可能的市场走势,再加上“阴谋论”式添油加醋、国家紧急“救援”的悲壮气氛,放在当前地缘政治剧烈动荡、东西方冲突对立日益严重的当下,这样的话题想不火都难。
然而,多数报道为了赚眼球而捕风捉影、胡编乱造,大肆渲染“阴谋论”或者将期货市场“妖魔化”,欠缺客观公正的分析。
故而,本人写下此文,希望以行业人士的角度来分析事件由来和其中的是非曲直,并以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手法,带大家了解下青山与“妖镍”、期货市场的恩恩怨怨。
一、青山与镍产业
简单来说,镍作为一种金属材料,原来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70%-80%左右),少量用于电镀和合金。LME可交割的镍为一级镍,主要为镍板和镍豆,需要开采硫化镍矿加以冶炼才能得到。
十几年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不锈钢产业快速增长,对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当时电解镍(镍板和镍豆)主要靠硫化镍矿冶炼制成,资源分布的问题使得我国电解镍高度依赖进口。
开采成本渐高和国外产业巨头的垄断抬价,导致2007年前后镍价一度出现2倍的涨幅,镍价最高到5万美元上方,宝钢、太钢等不锈钢企业只能任人宰割。
其实镍元素本身在地球储量丰富,但储量占大头的是红土镍矿(氧化镍矿),主要在印尼和菲律宾。由于红土镍矿中镍含量极低及本身的物理属性,无法像硫化镍矿那样制取出电解镍,所以即便镍价极高,但红土镍矿依然贱如废土。
随着技术进步,国内企业逐步掌握了将红土镍矿加工成镍铁混合物即镍铁的技术,而镍铁可以直接作为原料用于生产不锈钢,从而使不锈钢产业摆脱高镍价成为可能。
聪明勤劳的中国人,再次展现出“干哪行都能把规模干成最大,把价格压到最低”的优秀品质。在青山的带领下,国内一众企业不断扩张产能、改进生产工艺,甚至不辞劳苦、远赴重洋到印尼建立起“煤炭-电力-红土镍矿-镍铁-不锈钢”一体化的产业园区。
在发展壮大我国不锈钢产业的同时,自己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不锈钢企业和最大镍生产企业,拥有超1000万吨的不锈钢产能(全国4000万吨)和60万吨金属镍产量(2021年全球268万吨),并以3000亿营收规模跻身全球500强。
就这样,便宜的红土镍矿和镍铁取代了电解镍原本在不锈钢产业的地位,让镍价一路下行,到2015年一度低于8000美元。
记得2016、2017那两年,国内大量进口的镍板只是作为交割品进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所)的交割仓,几乎失去了消费使用价值,上期所的镍交割库也不得不一再扩容。
谁料世事有轮回。2017年后新能源车出现快速发展,作为锂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镍又开始大放异彩。由于技术所限,锂动力电池需要的硫酸镍当时只能靠硫化镍矿路线获取,要么是靠半产品高冰镍制造,要么是将镍板或镍豆再次溶化制造。
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车产业对上“硫化镍矿-高冰镍-电解镍”的供应瓶颈,一度使得马斯克都担忧镍供应不足。而镍产业也就此分道扬镳:
红土镍矿里生产的镍铁虽然便宜,但镍含量较低(8%-12%),既不能用于期货交割也不能用于新能源车产业,只能在不锈钢领域“做苦力”;
而硫化镍矿生产的纯镍作为期货交割品,既能用于不锈钢生产,也能用于新能源车产业,还能被大佬控盘囤积用以期货“逼仓”,哪里价高去哪里,俨然一副“金领精英”形象,再次趾高气扬起来。
苦逼的就是那两年做镍期货研究和交易的人,都不知道镍期货到底该按照哪条路线研究和定价,差点儿都精神分裂。
最终,青山再次站了出来。
2021年初,青山宣布已经打通“红土镍矿-镍铁-高冰镍”技术路线,并将于2021年底开始供应高冰镍,镍价应声暴跌。
根据青山和国内一众企业的投产计划,从红土镍矿中制备高冰镍产能将不断增加,从而将两条已经断开的生产技术路线再次连接起来,为新能源车的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并封杀了镍价的上涨空间。
镍产业两条技术路线简式图(来源:一德有色)
简单总结来说,青山是镍产业和不锈钢产业的技术引领者,是产业规模扩张和海外发展的带头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青山是以一己之力重塑了全球不锈钢和镍产业,于不锈钢、镍、新能源车三大产业,于中国和印尼的经济发展,功莫大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