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3年,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位于今天尼泊尔境内的迦(jiā)毗(pí)罗(luó)卫国,这是列国时代诸多小国的一员。这一时期印度有16相对较大的国家,也称为16雄国。经过考证和考古发现,其中15个分布在印度河-恒河平原,1个在德干高原。迦(jiā)毗(pí)罗(luó)卫国是这16个大国之外的一个小国,他的家族为雅利安系的释迦族。
悉达多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该国的太子,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由姨母抚养长大。少年时代悉达多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典。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善于射骑,博学多艺。成年之后,悉达多与邻国的一个公主结婚生子,一切似乎都十分顺利平静。
然而,在他29岁那年,这个生性敏感的王子却突然对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感到深深地无力和痛苦。他决定走出王宫,寻找从人世中解脱的办法。
印度早期宗教一直强调重生、因果报应、轮回、解脱等观点,这些论点一直是古印度哲学发展的主轴。在悉达多生活的年代,出家或者叫遁世是一种很流行的修行方式。印度的苦行主义在吠陀时代早期就已经形成,这些出家者也常常被称为“牟尼”,是智者的意思。到了公元前6世纪,印度有一大群遁世者。
悉达多也在思索如何摆脱轮回,完全地解脱人生之苦。他出走之后,先到城外漫游,学习禅定。一开始,他像平常的苦行遁世者一样,认为人需经过苦行锻造身体,才能悟出真理。于是他逐渐减少饮食,直到7天只进一餐,把自己搞得形容枯槁,却并没有发现什么真理。
终于,他意识到苦行并不能让人获得解脱,于是来到摩揭陀国的伽耶城。他坐在菩提树下,沉思默想。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悟出了“四谛”的真理。在许多佛经传说和石窟壁画中,悉达多在这里受到了天魔的蛊惑骚扰,最终降服了魔王,得道成圣。降魔得道的悉达多被称为“佛陀”,或简称“佛”,意思是“觉悟者”,这一年他35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