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儿童疾病罕见,但死亡率高,别让它偷走孩子美好未来,早期识别是关键

这种儿童疾病罕见,但死亡率高,别让它偷走孩子美好未来,早期识别是关键

00:00
06:00

“别让孩子颅内肿瘤偷走美好未来”

这句口号提醒着每位医生和家长警惕儿童颅内肿瘤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以上儿童颅内肿瘤图表。

A图:解释了儿童颅内肿瘤部位:幕上肿瘤,中线肿瘤,幕下肿瘤,脊髓肿瘤4种。

医学术语中“幕”是小脑幕,指贴合在后颅窝中小脑上面存在一层致密的硬脑膜结构,称为小脑幕。

小脑幕以上结构称为幕上结构,小脑幕以下结构称为幕下结构。

幕上结构为额叶、颞叶、顶叶及基底神经节

幕下结构指除幕上结构以外的结构,包含小脑、脑桥、中脑、延髓、第四脑室等。

从影像学上可容易发现,进行磁共振矢状面时可昵显看到小脑幕结构。而幕上肿瘤、墓下肿瘤临床表现截然不同,所引发疾病与造成功能损害也各不相同。

临床表现因为儿童年龄不同,颅内肿瘤位置不同,可能有不同临床症状;

持续或者反复呕吐或者头疼

平衡能力失调,行动障碍

性格行为改变

眼球运动障碍或者视觉缺损

头部位置异常或者僵硬

视力减退和复视

昏睡嗜睡

不断恶化学校表现

生长发育落后

婴儿囟门隆起,头围增大,颅缝分离

这些症状有时非常隐匿,或者非特异性,行为品行,记忆力下降改变,甚至以为是消化道呕吐症状。

如下图更形象让你记住颅内肿瘤可能的临床症状

第二张图表中4个典型案例:

14岁,在学校的进攻性行为,头痛,癫痫-----诊断星型细胞瘤

10岁,头痛呕吐发育不良----颅咽管瘤

3岁,早上呕吐,站立不稳----髓母细胞瘤

4岁,退缩行走,不能爬楼梯,面部不对称及流口水--脑干肿瘤

这些典型病例有助于大家理解儿童颅内肿瘤临床症状。

去年新冠疫情放开之后我在临床上发现两个孩子颅内肿瘤,都是小学生,

一个男生仅仅间断性呕吐3个月,晨起明显,但呕吐非常轻微,我当时警惕心蛮强,他说孩子来看消化,我说如果消化系统问题间断呕吐不会太大问题,如果中枢性原因,那就麻烦,我和家长沟通一下,家长愿意查头颅磁共振,第二天报告结果是颅内肿瘤。

另一个女生,症状比较典型,已经复视,走路不稳,符合颅内肿瘤图表中典型症状。

还有是新冠前一个最小年龄婴儿1岁,也是因为反复呕吐,最后诊断颅内肿瘤。还有一些病例是因为生长发育落后被诊断。

特别是呕吐症状,

有时家长很不理解,我带孩子看呕吐,怎么给我查头颅影像检查。不理解很正常,因为您对疾病认知是有限的。解释给您听,看您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当然不是反复呕吐都一定是颅内肿瘤,但一定要排除。

颅内肿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儿童疾病,但对于家长来说,这方面知识了解甚少,对于医生来说也容易被忽视。

在美国每年5月是儿童颅内肿瘤警惕月,宣传和科普有关儿童颅内肿瘤的知识,加强儿科医生及家长早期识别能力,在2022年中超过4600个儿童被诊断出来颅内肿瘤。

虽然儿童恶性肿瘤占比最多是白血病,但是白血病治疗手段很多,治愈率很高,所以不是儿童死亡第一病因,第一死亡病因是恶性肿瘤,尤其是颅内恶性肿瘤。

儿童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儿童颅腔内的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它们可能发生在大脑、脑膜、颅神经、脑室等不同部位。儿童颅内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类型、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癫痫发作,性格行为睡眠异常等等。

关键早期发现,儿童颅内肿瘤的症状可能较为隐蔽,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异常的变化,有任何怀疑的应及时就医。

总之,儿童颅内肿瘤症状不典型,粗心的家长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孩子头疼常常认为劳累被忽视,发现迟了后悔也来不及。另外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有以上图中提到的症状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诊断和必要检查,以免引起误诊或者漏诊。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点个赞,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颅内肿瘤的相关的科普知识,好比文章开头这句口号:“别让颅内肿瘤偷走孩子们美好未来。”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可以分享给你的家人及朋友,

你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柯大夫来自三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二孩老爸,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小儿消化学组委员,拥有丰富的育儿和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把靠谱的育儿及疾病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宝宝得病不焦虑,育儿不迷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