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土耳其大选特辑:礼萨汗不如凯末尔的原因(3)

110-土耳其大选特辑:礼萨汗不如凯末尔的原因(3)

00:00
05:07

大家好,欢迎收听《俄乌冲突新视角》。

上一集我们提到,土耳其和伊朗的改革背景与途径十分类似,为什么土耳其最后大获成功,伊朗却折戟沉沙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个国家改革的相似性。

首先,当时的大环境都是内有封建宗教保守势力,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尤其是宗教的影响,这比满清政府的皇权思想可要顽固多了,皇帝好歹是个人,死了也没什么稀奇的,昏君、暴君也没少遭人骂,可神却是永生不死、永不犯错的,教徒从出生起就受到神的管束,所以推翻教士阶层,远比推翻保皇派要艰难。

其次,土耳其和伊朗都是靠军事政变才建立新政权的,这种政权的特征是,领导人独裁而专制,并且通常不具备新的信仰,凯末尔和礼萨汗本身都是穆斯林,所以他们也不反对伊斯兰教,只是反对政教合一,保守势力依旧庞大,所以改革初期主要靠军队和领导人的个人威望。

最后,改革以世俗化为核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妇女接受教育并参与工作,哪怕只有五分之一的妇女参加工作,那也意味着社会劳动力增加了五分之一,而且同工的情况下,妇女的劳动成本更低,非常适合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里插一句,所以近现代女权的兴起,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有直接关系,女性一开始是以廉价劳动力的形象加入社会工作的,在相同岗位上,女性的工资往往只有1/3,而参与工作的这批女性,往往又出身于较好家庭,接受过良好教育,所以她们抢走的岗位,基本属于中上段位的工作,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虽然参与工作的女性收入远低于同一阶层的男性,但会远高于底层的男性,相当于抢走了中下阶层男性的工作,而这一现象即便到今天也没有得到本质改变,所以在经济下行、工作岗位稀少的时候,男女对立的问题就会尤其严峻,因为本质上不是男女对立,而是阶层的对立。

言归正传,伊朗和土耳其的改革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首先是政治制度层面的不同,凯末尔选择了共和制,所以他是总统,而礼萨汗选择了君主立宪,所以他是国王。据说礼萨汗原意是采用共和制的,但经过权衡后,还是选择了君主立宪。

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可以看出,伊朗的保守势力要比土耳其的强大,事实上,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奥斯曼帝国的末代苏丹是有意放弃部分军队,使他们从英国人的控制下转投凯末尔,因为奥斯曼帝国与欧洲打了几百年的交道,保守势力更能接受现代化;二,对于凯末尔和礼萨汗本人来说,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差别不大,因为他们都会终身任职并独裁,但共和制可以挑选下一任继承人,而君主制不可以,礼萨汗在二战中被迫下台后,他那二十多岁的儿子继任为王,也就是后来的巴列维国王,巴列维完全镇不住场子,导致伊朗迅速陷入多方势力争夺的局面之中。

再是资源的不同,土耳其缺乏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资源,而伊朗则是油气大国,所以苏联和英国都早早盯上了这块地盘,北边里海和高加索地带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南边波斯湾一带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所以伊朗始终没有真正的独立。而土耳其则在其传统国土上实现了完全的独立自主。

这一系列的不同,导致了两个国家在二战中的选择也不同。

土耳其有实力始终保持中立,而伊朗则必须在英苏和德国之间做出抉择,并且最终因为投靠纳粹德国而遭到剥削和清算。

但话说回来,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如此关键,它真的能在二战中保持中立吗?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聿力老吴

    除了工资低,还被性骚扰

  • 浅水_深蓝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