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则之禅机链接、神秀的故事

第四则之禅机链接、神秀的故事

00:00
09:06
若不是半路杀出个卢行者——慧能,五祖弘忍大概会将禅宗的衣钵传授给上座神秀的。

神秀,童贞入道,广参博学。他不但精通佛学,对儒、道二家亦很有研究,尤其是《老子》、《易经》,洞悉其旨,尽得其妙。他日后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教主,必然有其相应的才学。

到46岁时,神秀已经是精通佛、道、儒三家的大师级人物了。但他仍不满足,又去黄梅(今湖北)双峰山东山寺参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一见弘忍以坐禅为务,他叹服道:“此真吾师也!”随即不惜年近半百的身躯,服苦役,修苦行,以求其道。他在五祖处服勤6年,弘忍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在数百弟子中,神秀深得师父器重,名列上首。五祖说:“我度人多矣,至于见解圆融,没有超过你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这首偈子,表达的是渐修成佛的见解。负责舂米的行者(住在寺院,准备出家的人)慧能不同意,也作了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顿悟成佛的见地,让五祖眼前一亮。他毫不犹豫地将禅宗的衣钵,传授给了尚未剃度出家的卢行者。禅门无高下,达者自为先。行者,照样成佛作祖。

没有得到师父的衣钵,神秀当然非常失望,当天(唐龙朔元年),他“涕辞而去,退藏于密。”直到十五六年之后的唐仪凤年间,神秀的行踪才再次在江陵当阳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南)玉泉寺出现。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得到衣钵的慧能隐居了15年,没有继承祖位的神秀也“失踪”了几乎同样长的时间。六祖慧能是不得不隐匿行踪。那么,又是什么力量迫使神秀“退藏于密”呢?禅悟这件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没有开悟,自己最清楚,骗天骗地骗别人,惟独骗不了自己。神秀自己心中当然清楚,五祖为什么将衣钵传授给了卢行者,而不是他这上首高徒。没有悟道,有什么资格传承佛之心印?于是,他潜迹灭踪,隐姓埋名,闭关苦修。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渐修顿悟,神秀终于悟道了: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悟后的神秀,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为失去祖位而失意的神秀,他淡薄名利,离群索居,在玉泉寺东边7里远的山上搭了一间茅草房,栖松荫,饮清风,悠然自得。若不是五祖弘忍的另一位大弟子、在中岳嵩山开法传禅的法如英年早逝(年仅52岁),东山的法统(北禅渐门)便会在法如系统传承下来。那么,神秀就会默默无闻地终老山林。天有不测风云,在中原竖立起东山法门大旗仅仅三年,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法如滥然而逝,众多弟子顿时成了嗷嗷待哺的孤儿。为了延续东山法门,也为了弟子们有一个好的归宿,法如临终遗嘱:“以后当往荆州玉泉秀禅师下咨禀。”

数百名禅僧不远万里前来投靠,神秀不得不开门接纳他们,传禅授法。由于他90高龄方出山传道,功深悟透,举重若轻,深奥艰涩的禅,到了他的口中,就像常见的花草一样简单明了。宋之问在《迎秀禅师表》中说:“……形彩日茂,弘益愈深。两京学徒,群方信众,不远千里,同赴五门。……九江之道俗恋之如父母,三河之士女仰之犹山岳。”神秀禅师的声势如此浩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当政者都会十分关注。于是,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派遣特使,将神秀迎入京城。据张说《大通禅师(神秀的谥号)碑》记载,武则天这个天不怕、地不怕、敢于逆中国数千年男尊女卑传统而行的铁血女皇,竟然不顾君臣之别,倾万尊之躯,折金玉之体,匍匐跪倒在了神秀膝下……

神秀德高望重,被“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他所受到的礼遇之高,前所未有。然而,神秀却推美慧能,说:南方有慧能禅师,密受弘忍大师衣钵。

说实在的,当时,慧能在荒蛮之地的岭南,压根没什么名气。因为有了神秀与慧安两位师兄的推荐,朝中才知禅宗衣钵远在岭南,才有了朝廷召慧能入京、慧能以老病婉拒之事。

神秀推荐慧能之举,实在出乎常人意料,使得许多人大跌眼镜。他不但不利用官方的势力加强自己的地位,反而将慧能是禅宗正宗法统之事公之于众,郑重其事向皇帝、太后举荐慧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