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古代文人都如何用「桃花」为美女吹出彩虹屁?

9.桃花:古代文人都如何用「桃花」为美女吹出彩虹屁?

00:00
16:17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潘富俊,今天我们从《诗经》谈起,讲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花。

史前时代果树的翔实数据已无从查考,但是由《诗经》的记载,还是能推论出春秋时代以前,先民食用的主要果树种类。如《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周」,「杜」是杜梨或称棠梨;《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梅」是现代的梅子;《秦风·晨风》:「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檖」是豆梨;《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以猗傩其枝」,「苌楚」即猕猴桃等等。归纳起来,《诗经》时代的食用水果,种类有棠梨、梅、豆梨、枣、猕猴桃、郁李、山葡萄、板栗等,都是采自天然生的野生植物。除上述种类之外,各篇章提及的野生果树还有葛藟(野葡萄)、枸(枳椇)、桋(苦槠)、栵(茅栗)等。



《诗经》提到的果树,虽然多数为野生种类,但也有少数人工栽培的果树,如如《墉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意思是在房子(宗庙) 周围种了榛树和栗树,又种了楸、桐、梓和漆,供应木材作琴瑟之用。又如《卫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和《魏风·园有桃》:「园有棘,其实之食」,说明园中种有桃、酸枣(棘)。根据诗篇内容,并对照已出土的考古资料,《诗经》时代人工栽培的果树尚有:桃、李、梅、枣、榛、栗等。这些文献说明中国栽培利用这些种类果树至少已有2,500年,其中最重要、栽种最普遍的果树就是桃树。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有7,000年前野生桃核,可以推论中国人的祖先食用桃实的历史比文献的记载更悠久邈远。

《诗经》时代,有些花形美丽或花色缤纷的果树,除了收成果实,有时也栽植供观花之用。如开白色花的棠梨、梨、梅、李等;开粉红色花的桃、木瓜、木桃等。这些果树自古即栽种在庭院中、花园里供赏玩,其中又以桃栽植普遍,且花开繁盛、色泽粉红至鲜红,最受重视。桃的品种很多,以果实颜色而言,有红桃、绯桃、胭脂桃、碧桃、缃桃、白桃、乌桃、金桃、银桃;若以果形来区分,有绵桃、油桃、方桃、扁桃、偏核桃;以成熟季节而言,有早桃、冬桃、秋桃、霜桃之别。有些桃树还发展出专供赏花的品种,以花色而言,有红、紫、白各色,也有单瓣、重瓣之分。

 

                                                                 木桃


《诗经》中描述女人与烂漫桃花的篇章,最著名的是 《周南·桃夭》篇,本篇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其中三句相同或略同。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桃花开的美丽繁盛,色彩鲜艳明亮,姑娘要出嫁了,以后要让夫家和顺畅旺。其他两章就只有第二句不同,第四句大同小异。第二章:「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第二句「有蕡其实」,指桃实大又多;第三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第二句「其叶蓁蓁」,指桃枝叶茂盛。诗句用鲜艶的桃花,形容少女的美丽,并具有桃树一样的青春气息。本篇诗句喜气洋洋,充满新娘对幸福的期盼,与对和顺家庭的追求。诗中词句也显示出嫁姑娘,不但要有艶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涵。全诗用鲜嫩茂密的桃枝叶,鲜艶妖娆的桃花来赞颂青春美丽的少女。字里行间充满着出嫁姑娘把欢乐和美带给婆家的气氛。

常用成语「逃之夭夭」是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转化过来的。「桃」和「逃走」的「逃」同音,后人借用「桃之夭夭」的词句,将「桃花」的「桃」改成「逃走」的「逃」,于是就成了「逃之夭夭」这句成语。

另外《诗经》还有《召南·何彼秾矣》篇也有三章,用桃花和其他具有鲜艳花色的植物形容出嫁女子的华丽车服。其中的第二章:「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描述周公之女下嫁诸侯,以红色桃花、白色李花来形容车服的华丽盛况,以及婚礼排场仪式之壮大。

 

                                                                   桃花


                                                                   李花


桃花在《诗经》以至汉唐时代都是广为称颂的植物。除观赏外,桃花还有其他的效用:桃花妍丽,据说取桃花帮小孩洗脸,可使小孩容貌变漂亮,成为古代民间重要的习俗。欧阳询《初学记》说的「以桃花白雪与儿靧面,可令面妍华光悦」等,能左证以上说法。东晋葛洪撰写的中医方剂学名著《肘后方》云:「服三树桃花尽,则面色如桃花」;明代王纶编纂的,论述本草常用药品的《太清草木方》说:「酒渍桃花,饮之除百疾,益颜色」,即饮用浸渍桃花的酒,可以除百病,也可以养颜美容。


                                                                桃花酒


至于桃木,古人相信「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百鬼」,意思是说桃是仙木,能伏邪气、厌百鬼。古代门户钉上桃符、桃板来辟邪驱鬼,此风俗后来演变为春联。用桃木做剑则能斩妖伏魔,《红楼梦》中大观园闹鬼,道士就用「桃木打妖」。或以桃枝编成扫帚,称为「桃茢」,如《礼记》:「王吊则巫祝以桃茢前引」。以桃木制弓,即「桃弧棘矢」,用来除灾。也可以将桃枝插于门户之上;或刻桃木为印,挂于门上;或立桃人于门边;或桃木煮汤洒泼四处等,都可用来驱邪辟鬼。

从古典文学的植物统计,可以总结出桃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分量很高,桃是最重要的文学植物之一。以「诗」而言,诗总集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宋诗钞》到《清诗汇》等,所有诗集的植物之中,桃出现在诗篇的首数都在前10名以内。其中《全唐诗》有1324首诗引述到桃,是全数植物的第5名。词总集从《全唐五代词》到《全明词》,桃出现的首数都在前5名以内,其中《全宋词》有1432首词引用到桃,亦是全数植物的第5名。《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全清散曲》等曲总集,则均是第3名。章回小说更不用提了,桃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出现在各种小说的回数都在前面数名,如《西游记》、《红楼梦》均是前5,而《金瓶梅》的桃在100中共出现44回,是所有植物的第3

桃是中国古代分布广泛、栽种较早、利用历史悠久的植物,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文学作品都给予桃不同的文学意象。如上所述,桃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文学增添了艺术价值。桃花在不同的创作题材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有人物的象征、有景色的衬托、也有借景抒情等文学表现。

桃花颜色艶丽,象征女子的年轻美貌。从《诗经·桃夭》以下,用桃花喻美人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传统。诗文小说常用「桃花面」、「桃脸」、「桃腮」、「桃颊」等具桃花的字词及色彩来描写或形容美女的面容。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用绚丽的桃花形容美女红艶的脸庞。使得「人面桃花」成为文学上重要的用语,用来代表容貌美丽的女子,或忆旧感伤之词。桃花虽极艳丽,但花期很短,留下文人哀伤桃花的凄美诗句,如「落尽残红绿满枝,留下琼脂注子红」或「夹道桃花新遇雨,马蹄无处避残红」。文学作品用桃花来象征薄命红颜,如《红楼梦》葬桃花的林黛玉。

由于多果实,所以后人常以桃李来表示门生之众,如刘禹锡诗「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风」。「桃李」并举,象征教师培育人才的成果,有成语如「公门桃李」、「桃李门墙」、「桃李满天下」,都是后世用以比喻教师所栽培的学生后辈,或赞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在此,「桃」被赋予崇高的人格境界和谦逊的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安静地开花、结果,从不张扬炫耀,但仍然吸引很多人前来乘凉、赏花、采食果实。于是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文人建立的精神乐土和仙人世界。桃花源描绘了一幅人间的理想社会,寄托了文人的隐逸情怀,后来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所引申的「世外桃源」成语,意为与世隔绝的安乐土,或指遁世隐居之处。

从《诗经》「桃之夭夭」以下,历朝咏桃花的诗句不绝。桃和女人的容颜,或桃和赞誉女人有关的文学表现,从《诗经》的「桃之夭夭」、「华如桃李」,唐诗的「人面桃花」外,还有章回小说常用来形容美艳女子的「杏脸桃腮」、「脸衬桃花瓣」、「脸如三月桃花」等。也有成语「方桃譬李」,原意是人能与美艳的桃花、李花相比,形容女子美丽娇艳。桃花花容秾艳,桃与女人的文学关联密切,由此可见一斑。


桃树在中国古代分布广泛、栽种较早、利用历史悠久,与此可以相提媲美还有枣树,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被尊称为亚圣的孟子,就曾在《告子上》第14章写道:「舍其梧槚,养其樲枣」,其中的「樲」便是酸枣。那么,孟子所写的这句话到底隐喻着什么人生哲理呢?我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