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02.动物的驯化

《枪炮、病菌与钢铁》02.动物的驯化

00:00
16:04

接下来作者开始分析动物的驯化。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才完整地构成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全部重点要素。动物的驯化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作者首先列出了一个表,告诉我们,人类经过了11000年到13000年的努力,一共只驯化了14种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作者首先会强调什么叫大型,大型的意思是体重超过100磅,也就是大概90斤。驯化的时间大概跟农业文明相继开始,甚至是同时进行的。这14种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包括5种主要的和9种次要的。为什么要说5种主要的?因为作者认为这5种在人类社会最广泛的范围内为人类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这5种分别是山羊、绵羊、马、牛和猪。而9种所谓次要的是什么?次要是因为它们只在一定范围内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这里的范围是指地理范围。这9种包括单峰驼、双峰驼、北非野驴、驯鹿、安第斯羊驼、白肢野牛、牦牛等。比如,牦牛只在青藏高原有,骆驼只在沙漠戈壁地区有,安第斯羊驼大部分都只在安第斯山脉附近有。

通过这张表,不难发现,这14种当中的13种,它们的野生祖先都分布在欧亚大陆,只有1种分布在欧亚大陆以外,那就是安第斯羊驼。为什么这13种都分布在欧亚大陆呢?首先,欧亚大陆的面积非常广大,它的地形非常丰富,所以它分布了地球上最丰富的物种资源。其实在第一次冰期结束以前,美洲大陆也有很多大型哺乳动物,那为什么美洲的先民没能够驯化这些动物?美洲的先民自始至终都没能驯化一种可供他们骑乘的动物,因为美洲大陆的先民在他们可以进步到足以驯化动物之前,已经把那些动物都吃掉了。

为什么有的动物被人类驯化了?为什么有的动物没有被驯化?作者提出了一个准则叫做“安娜·卡列尼娜准则”,为什么叫“安娜·卡列尼娜准则”呢?因为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扉页中有这么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套用到被人类驯化的动物身上,也是成立的,即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都是相似的,而没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是之处。这里的“不是之处”指的不是动物的错,只不过是因为它们没有很好地跟人类融合、被人类驯化而已。

安娜·卡列尼娜准则包括一系列的要素。首先第一个是它的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太慢的动物没法养,比如大猩猩,大猩猩也有很多肉,看起来也很壮实,那为什么没有人饲养猩猩来吃肉呢?因为猩猩从小长到大需要10—15年的时间,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第二个要素是它的能量转化率,什么是能量转化率?比如你用1000公斤的草喂给牛,可以产生100公斤的牛肉,它的能量转化率就是10%,这已经相当高了。而所有的食肉动物能量转化率都是比较低的,比如老虎,你要先用1000公斤的草喂给牛得到100公斤的牛肉,再将这100公斤的牛肉喂给老虎,这时候老虎可能只长了10公斤的肉,它的能量转化率接近1%,就很低了。所以,这14种被人类驯化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全部都是食草动物,因为食草动物的能量转化率普遍要比食肉动物高。第三个要素是繁殖。比如猪,猪生一窝起码是9个或10个,多的还有12个,猪的繁殖能力很强,它就很适合人类驯养。但是对于猎豹来说,猎豹在求偶交配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室外长达几天的奔跑、追逐和嬉戏,这在笼养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也就是说,你想把猎豹抓回来养可以,但是不能让它们繁殖。虽然在古埃及和古代中国的壁画上,都有猎豹参与人类出行活动的场景,但是作者说,那个被称为驯养而不叫驯化。驯养和驯化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不是在繁殖的过程当中,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让它们为了自己的主人服务,这就区别了驯养和驯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x648696m4774

    谢谢!下了这本书很久了但没勇气看,因为书名怕自己看不懂,听了博主分析后很有兴趣去看这本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