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个关键词,
一年52周下来都会有哪些词呢?
幸福?财富?幸运?愤怒?悲伤?
因为未知,所以皆有可能。
一想到这,即使旧疾未愈但还是有些期待…
想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我的2023,
也很期待这个2023能有你一起共同见证…
————————————————————
大家好,欢迎收听《2023年的52个关键词》。
2023年的第17周,我本周的关键词,原生家庭。
这周想写一写原生家庭。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一开始我是有点抵触的。
一是觉得,幸福的原生家庭不需要讨论这个,他们大都也不能理解。对那些挣扎于原生家庭的人难免会有种“既然饿,为什么不喝肉粥”的质疑。
而对于那些不幸的原生家庭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抗拒想要避开的话题。因为不知道看到什么文字就会触发脑海中的某些记忆,掀起一种连皮带肉的痛。
但这周又确实发生了两件事情。
朋友的女儿快上高中了,她说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准备搬过去给女儿做个伴。或许是因为我从初中起就已经离家独自住校的缘故,光听到这个就已经有些羡慕。而之后,听着她和女儿互相推荐书籍,是母女也像朋友,这种羡慕又更深了一些。
因为就在前几天,我跟我妈刚吵了一架。事情不算大,但最后以她愤然退出家庭群并把我拉黑收尾。像是一种无声的示威,也是她对我做出的最后一击。
我当下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简直不要太好,终于可以过上几天清静的日子。但可惜,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对比她人母女之间的温情脉脉,再反观自己,一种在这世上我终究没能有一个带血缘的朋友的失落,让我第一次有了孤独感。
当天晚上我就做了个梦。兵荒马乱之下,父母跟自己各自逃散。我安顿好之后,想报个平安,问候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突然想起,已经没有家庭群了…
第二天我找来了《热锅上的家庭》来读。一本号称能揭露原生家庭问题背后心理真相的书。我一字一句的读,很好奇但更想知道家庭治疗师是如何对家庭成员进行剖析并疗愈的。
文字让我逐渐从当下的情绪中逃离出来。读着他人的故事和讲述,让我有种置身事外的平静。然而即使这样,那个在我身边与我朝夕相处,知道事情前因后果的伴侣却评价道,“看这种书实在是没有什么用”。
这样的书对于在健康原生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他而言或许的确没用。
但他忽略了,很多时候,看书也并不一定都是为了有用。读书的人只不过是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跟自己有着类似的经历,并试图从中找到只言片语支撑的力量。此刻的阅读已经不是为了有用,而更多的像是一个溺水者的自救。
旁人当然不能理解。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我们没办法对不曾经历的事情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想来其实不可否认,我妈也是爱我的。从小到大,物质上她都是尽最大能力的满足。只是精神上,她期待得到的“回报”是绝对的掌控和服从。
但试想,两个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怎么可能分享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不肯妥协的结果,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对此她非常不解。因为在她看来,自己给出的从来都是为我好且正确的人生经验。但我却不按照她划出的线走,这是顶撞,是不尊重,更是不孝。
精神层面上升到道德层面的压制,是无法调和的窒息感。
就这样,我们像两只长得很像的刺猬。虽也有柔软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竖着保护和防御的刺,无法靠近,更无法拥抱。
所以,求而不得解的时候,我就看书。看大量的书。我尝试结合她的经历试图去理解她。我读弗洛伊德,然后跟自己说,一个从小没被父母爱过的人,长大之后又如何会知道怎样去爱人呢?我读阿德勒,又渐渐明白,我们的现在跟过去没有关系,而未来如何则完全取决于自己怎么看待。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这些有用,又似乎没用。
就像我曾经认为,这样的原生关系就像一块沼泽。每次我刚奋力爬出来一点的时候,又被拉回去,重新陷入这片割不掉避不开的沼泽。
直到我偶然读到莫言在《晚熟的人》里说的,“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
瞬间有种豁然开朗。
如果,我把原生家庭看作是一片沼泽地,遭遇的所有情绪都要回击的话,那么反作用力只会让这片沼泽地成为我想逃却逃不掉的苦恼。与其这样,那不如试着驻扎下来,与沼泽共存,允许一切发生。
相信吗,沼泽地也能开出花来。那就努力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当你绽放的时候,我相信,哪怕是沼泽,也定能欣赏你的美。
这,或许就是我目前对原生家庭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