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5周关键词:诗人

2023年第15周关键词:诗人

00:00
06:54

每周一个关键词,
一年52周下来都会有哪些词呢?
幸福?财富?幸运?愤怒?悲伤?
因为未知,所以皆有可能。
一想到这,即使旧疾未愈但还是有些期待…

想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我的2023,
也很期待这个2023能有你一起共同见证…

————————————————————
大家好,欢迎收听《2023年的52个关键词》。

2023年的第15周,我本周的关键词,诗人。

这周在读隔花人的《星期六晚,我们去散步吧》。
我承认,这又是一本因为喜欢名字和封面而买的书。
翻开一读,才发现全书只有七千个字。文字凝练,却也有趣。

我给友人读她的诗。
“那些不愿看世界的种子,没有发芽”。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没有明天的事不必再说”。
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原来,不是写诗赚不到钱。是写得不好才赚不到钱。”
我笑了,哪有人在读诗的时候,想这么现实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自己成为不了诗人,或许就是因为和理想隔着一个现实的距离,是因为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被磨掉了原本细腻的触角。

所以,才会在读到海子的诗之后,开始向往诗和远方。

想象着自己辞掉工作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还能有一所房子,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仿佛幸福从来都是在别处,和眼前的现实无法兼容。

而在隔花人的日常中,诗歌却随处可见。
搭个地铁,她可以写“地铁坐满了人,脚下的鞋子各式各样。它们早有准备,要走不同的路”。
甚至对着一把堆满衣服的椅子,她都可以写“椅子也快忘记,自己的主人,是堆满的脏衣服,还是堆满脏衣服的人”。

似乎于她而言,平淡的日子都是充满诗意的时光。就像她自己说的,“自然万物都隐藏着诗歌的暗语,就看你有没有心发现深深的诗意角落。”
所以,不同于那些要去冰岛才能寻找到孤独的意义,要逃离到英国才能让伤感肆意的作家,我愿意把她称为生活的诗人。

这才是一个诗人该有的样子。

我眼中的诗人,是有想象力的。
能像姜二嫚小朋友那样,可以写出“灯把黑夜,烫了个洞”的句子。
会认为夏天睡觉起来,身上留下的印记,是因为“凉席的花纹想流浪”。

我眼中的诗人,是浪漫的。
可以像隔花人那样,写出“我家离动车站很近,随时可以私奔”的诗句;可以像顾城那样,写出“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诗句;可以像林徽因那样,写出“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句;也可以像聂鲁达那样,写出“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这些浪漫,跟物质无关。
而更像一种超乎常人的感知,流淌在血液中,仿佛随着呼吸一同发生。

我眼中的诗人,是睿智的。
他能像泰戈尔那般,告诉你“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了”;也能像幾米那样,告诉你哪怕掉进深井,也能在天黑后,低头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告诉你总能“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或许,因为有了诗人,我们平日里那些愤怒的,悲伤的,快乐的,卑微的,那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才能被人用贴切的文字精准的描述出来。
而我们读到的一瞬间则像被捅破了窗户纸,有种阳光照进来的通透和畅快。

说来奇怪。我一直都很喜欢诗,但却从不曾写出过一首。
也许是因为情绪太多,太多的字着急被倒出来,最后反而卡住了。

所以我觉得,诗人更像哲人。
哪怕“千山万水装满心事”,却也能“三言两语自成宇宙”。 
他们浪漫却不拖沓。清醒而不于沉溺。
能看清本质,却又避免跟现实有过多的纠缠。
这是一种天赋,又或许是一种修炼所得。

想起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写的,
“我说他是诗人,他并不会作诗;我管富于情感,心地爽朗的人都叫做诗人”。
原来,不是谁都可以称为诗人,但又人人都可以是诗人。

那就愿你我,都能做自己的诗人。
从日常里找到生活暗藏的礼物,在平凡中活出人生的诗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哇⊙ω⊙ 声音磁性 温柔 很有代入感 很容易让人投入耶 可以互关学习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