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动物园的熊猫馆,生活着好多大熊猫。其中最有名的一只,名字叫做古古。古古年纪可能比你还要大,它出生在1999年,是2004年的时候定居在北京动物园的。其实它不只是北京动物园最有名的一只熊猫,甚至也可以算是现在活着的熊猫当中最有名的一只。
世上的熊猫千千万……等等,没有那么多啦,世界上目前活着的熊猫,估计有两千多只吧,其中被人类饲养着的,有500只左右的样子,没有千千万那么多。但也算是还有一些,怎么就是古古最出名呢?其实,你上网搜一下,就知道原因了。网页上面呼噜呼噜能出来不少跟古古有关的新闻,而且,全都是咬人的,至少有4次,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有人跳进去想要跟熊猫合影,结果当然是又被咬伤了。
古古咬人的新闻有阵子频频出现在网上。
熊猫属于熊科
实际上,不光是古古咬人,我们国家其他一些地方的动物园,也出过熊猫咬人的事儿,还有地方的熊猫,没有机会咬人。这个地方的游客,看起来素质要好一点,没有那么多随便就往熊猫笼子里跳的,但是有其他的动物,逃逸出来,跑到了熊猫笼子里,被咬伤乃至咬死。
熊猫,圆滚滚毛茸茸的,那么可爱,而且动作又那么缓慢,怎么还咬人啊?这不是废话嘛,兔子急了还要人呢,何况是熊猫。要知道,熊猫可是正经的食肉动物,正经的猛兽。这里的猛兽,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形容。在动物学里面,我们通常会把属于食肉目的大型动物称为猛兽。熊猫就属于食肉目,再往下分,是属于熊科,跟熊归在一起,能不厉害嘛。
大家印象里熊猫都是这样式的:吃素。图片来源 pinsuggest.com
等一下,你不觉得奇怪嘛,大熊猫不是吃竹子的吗,这明显是素的啊。它怎么就食肉了?怎么就猛兽了?怎么就熊科了?吃素的食肉动物,这个很明显货不对板嘛。
这个事儿,说起来话就有点儿长了。而且,要从牙齿说起。你现在应该正处在乳牙掉落,恒牙长出的阶段,是不是正在掉牙齿啊。一定要早晚刷牙,使用牙线,因为牙齿真的很重要。我们吃东西可离不开牙齿。为了更好地吃东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牙齿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功能。
比如说,正面的门牙,就是负责把食物切断的;小虎牙,就是犬齿,犬是狗的意思,这个牙齿是为了穿透食物用的;后槽牙,叫臼齿,臼是一种容器,用来研磨东西。臼齿,就是把食物撕开或者磨碎的。你自己可以张开嘴,对着镜子看一下,找找自己牙齿的这三种分类。
食肉动物有点儿特别的地方,它们有两对臼齿,变成了铡刀的模样。科学家们给这副铡刀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叫裂齿,就是用来撕裂食物的牙齿。
红外线摄像机拍到的一只大熊猫,正在拖拽和撕咬一只已经摔死的牛犊
熊猫长着专门吃肉的牙齿
熊都是食肉动物,所以这全套牙齿,包括专门用来撕裂肉的裂齿在内,都是齐全的。但是,熊这个家族又不是最标准的食肉动物,它们都有点投机者的意思。你别看它们动作笨拙,憨憨厚厚的,其实这是一类非常聪明的动物,很擅长把握环境当中的各种机会,逮着什么好东西,都不落下。比如说,要是看到河里有鱼可以抓到,它们一定会去抓鱼;要是碰到有其他动物的尸体,它们也吃。
以前有个传说,说熊不吃比较久的尸体,所以,如果在野外遇到熊,可以装死逃过一劫。提醒一下,这个是没用的。可是如果有植物,有果实,什么芝麻、玉米棒子、西瓜,它们也都要吃。那个故事是怎么说的?狗熊下山,看到了玉米就要吃,狗熊掰棒子的故事,你应该是听过的。所以,它们本来就什么都吃。
熊猫是熊家族的一员,它一开始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它们的祖先,生活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南方温暖地带,大概相当于咱们现在的长江以南,一直到中南半岛的泰国、越南一带。熊猫的祖先可没有熊猫那么大,它们的体形很小,像狐狸一样,从牙齿上来看,它们吃的东西已经比较杂了,不过,植物性的食物占的比例还不是太高,因为它们的牙齿看起来还不是能特别好地适应咀嚼植物。
现生大熊猫头骨模型,包括骇人的犬齿,红色的部分是“裂齿”,右上作为参照的是宠物貂的牙齿,它们都是食肉目的成员。
气候变化让熊猫成为素食主义者
不过还好,南方地区温暖湿润,植物非常茂密,生活在其中的昆虫、鸟类、小动物都挺多的,所以熊猫的祖先是不愁吃不愁喝的。可是,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逐渐变小,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减少了。更大的问题是,严寒让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动物,不得不转移到稍微温暖一些的南方,新动物的到来,让这里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
熊猫的祖先不是太适应这样的竞争。渐渐就落了下风,它们不得不把家搬到了山上,这里路不太好走一些,动物也少一些。所以,它们生活的地区就收缩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以及中南半岛北部的一些地方,差不多就是咱们国家的云南、广西、贵州一带,以及缅甸到越南的北方。
山里吃的东西比较少一些,不过幸亏大熊猫的祖先本来就能吃点儿植物,既然吃不上动物了,那就干脆,再多吃一点素食。到了这个地方,大熊猫的祖先经历了一些变化,它们的臼齿变得更宽大,更适合吃植物了。而且,它们的身形也有变大变圆的趋势,已经从原先瘦瘦的狐狸,变成了现在胖乎乎的、动作相对比较慢的大狗熊的样子,这个变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因为山地温度相对较低,而且植物里面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如肉类多,消化的效率也比较低,所以,长得圆一些、胖一些一些有助于保持体温。
又过了很久,气候又发生了变化,我们所在的地区重新变得温暖湿润了起来,森林面积再次扩大。有了之前的准备,大熊猫的祖先变得更加活跃了——现在,它们又能吃素又能吃肉,还有什么好怕的。它们重新回到了原先分布的区域里,甚至往北走了很远,现在的华北地区,都能见到这个时期的熊猫化石。
不过,好景不长,森林又开始收缩。这次收缩跟前面的收缩有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不仅仅是气候变化导致的,还伴随着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我们人类的崛起。这一次,大熊猫们退得比之前更远,一直退到了四川和陕西的山区。
现在,我们只能在这些地区看到野生大熊猫的影子。就这样,这种原本像狐狸一样瘦小、敏捷的食肉动物,变成了现在这样体形巨大,动作相对缓慢的素食者。但是无论如何,它们的身体里流淌的还是食肉动物的血,这也难怪,像古古这样的壮年熊猫看到陌生人进入自己的领地,就要对他们发起进攻啦。
没想到吧,在可爱的大熊猫身上,还有这样复杂的身世。下次再去动物园看大熊猫的时候,把这个故事讲给咱们的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听好不好?
今天我们学到了3个知识点:
1.世界上目前存活的熊猫,约有两千多只。
2.三种牙齿的功能:门牙,负责把食物切断;犬齿,负责穿透食物;臼齿,用来研磨东西。
3.熊猫的祖先主要是食肉的。
我给点个赞
百科故事会 回复 @听友462550543: 谢谢大家的支持
大猫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