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隋唐史》34《隋书》:一书尽览隋朝功过是非

孟宪实《隋唐史》34《隋书》:一书尽览隋朝功过是非

00:00
07:37

喜马拉雅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孟宪实。欢迎大家收听《二十四史》大师课。

这期跟大家讨论一下《隋书》的事。


《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根据唐人的记载,在武德四年,就是公元621年,唐朝就提出修撰《隋书》的建议,这是一个历史学家提出来的,转年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准。所以唐高祖的武德五年,在唐朝刚刚建立的第五年就开始修撰了《隋书》。与此同时,把前几史《魏史》《周史》《梁史》《齐史》和《陈史》都纳入了修撰的范围,那修《隋书》的主要是封德彝和颜师古。但是在武德的时候这事没做完,后来武德就发生了别的事情,受到了冲击。

到贞观三年,唐太宗专门设置了修史的史馆,历代史都纳入了修撰的范围,而《隋书》是由魏徵负责的。魏徵不仅负责《隋书》,历代史的修撰他是总负责人。从贞观三年一直到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魏徵修撰完成《隋书》,《隋书》其实只有纪和传两部分。贞观十五年,长孙无忌又奉命修撰《五代史志》,这五代是唐朝以前的五代,指的是北方北朝的时候的北周和北齐,南朝时候的最后两个朝代就是梁和陈,再加上隋朝,这五代。《五代史志》就是这五个朝代的制度史,一共是十个志都修在了一起,现在成为《隋书》的一部分。这《五代史志》跟后来的五代一定要区别开。后来的梁、唐、晋、汉、周是唐朝灭亡以后的,北宋以前的那个五个时代。《五代史志》讲的是什么,就是五代的志。《志书》就是制度书,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罚、百官、地理、经籍一共是“十志”。到高宗的时候,就把这个《五代史志》和《隋书》合在一起。

《隋书》一共完成是85卷,所以魏徵修的纪和传,加上长孙无忌修的志,纪、传、志就都有了。《旧唐书·魏徵传》记载过这件事,它说魏徵“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隋史》的序论皆魏徵所作,梁、陈、齐各为总论,时称良史。”所以魏徵修的《隋书》也叫《隋史》,大家评价还是很高的。魏徵很多重要的纪传或者志,都加了自己的一个评论。魏徵是从隋朝过来的人,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他对隋朝的看法,也能代表当时人的看法。《隋书》修撰距离隋朝灭亡时间很短,修书的人包括魏徵都是从隋朝过来的人,所以对隋朝比较了解,对隋朝灭亡的过程也比较了解,所以在掌握隋朝总体的历史特点上,《隋书》做的是很棒的。比如说隋朝是什么情况,富强而速亡,隋朝很富有,也很强大,但是它却很快的灭亡了。当时修《隋书》的人认识也是比较清楚的。对于隋朝的历史贡献,比如统一中国,《隋书》体现出来了。

长孙无忌主修的志,是把北朝的北齐、北周的制度和南朝的梁、陈的制度,加上隋朝的制度一起记录下来,看这十志你会看到,隋朝的制度是怎样从前朝继承下来的,哪些前朝的东西被隋朝取消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统一,不仅是领土的统一,还有一个制度统一问题。在《隋书》中这个问题就体现的特别到位。魏徵作为《隋书》的主编,作为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对隋朝的一些判断那也非常到位,思想很尖锐,观点也特别好,对于我们阅读《隋书》、理解隋史都很有帮助。

他有一段就讲到隋朝的灭亡,他说“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讲什么呢?就是讲隋朝富强而速亡,这么强大的一个王朝,突然之间就灭亡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的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他说“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他说隋炀帝难道就是不想让社稷长久吗?所以就学夏桀的那个样子,然后把这个天下搞灭亡了吗?当然不是,哪有这样的皇上。那他怎么就把天下搞坏了?他就总结出,“恃其富强,不虞后患。”他也知道隋朝很富很强,他想干什么不计后果,结果怎么样,结果隋朝灭亡了。

《隋书》在二十四史中确实是一部好书,他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上,像魏徵这样的政治家,他看的是很准的。所以我们看《隋书》也应该看到魏徵的几种想法。

《隋书》修好以后,到宋朝的时候就有多个版本,到民国张元济做百衲本的时候,主要是以元朝大德本为底本,使用了多个版本进行互校,形成了百衲本。

好的,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华_0e

    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