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仲景-外感热病-1

04仲景-外感热病-1

00:00
13:12
04仲景外感热病-1

【暍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王安道曰: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人受伤而为病,名曰中暑,亦曰中热,一也。
叶香岩曰:热地如炉,伤人最速。
赵以德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渴者,中暍也。
周禹载曰:冬月有寒,则能伤人,名中寒;夏月有热,亦能伤人,名中热。
此是外来之热,故曰中。非即伏寒发出,夏必病热之热也。
然而同用白虎者,总以所伤在气,则所主在金,所病在热。
生金者土,金生者水,金病则我母我子俱病,故与伏气之在少阴,发出之由阳明者无异。
要皆并主一汤,全不因冬月之伏,与夏月之中为二义也。
又全不以伏气之渴,与今病之渴为稍异也。呜呼!圣人于此,有意立方,无心表异,以千古之前,自有此理,万世之下,自有此悟也。
雄按:古人但以寒为肃杀之气,而于暑热甚略,是阙文也。
徐洄溪曰:凡汗出多之病,无不恶寒者,以其恶寒汗出而误认为寒,妄用热剂,则立危矣。
何报之曰:汗大泄不止亡阳,且令肾水竭绝,津液内枯,是谓亡阴。
急当滋水之上源。三伏之义,为金受囚也。
金遇丙丁,失其清肃,而壬水绝于巳,癸水绝于午,西北之寒清绝矣。
前人有谓夏月宜补者,乃补天元之真气,非补热火也。令人夏食寒是也。

沈尧封曰:此是热病证据,《素问》在天为热,在地为火。热者,火之气也。
故热乃五气之一。而热病即伤寒有五之一。
《伤寒论》以《难经》“热”字,恐与下文“温”字相混,故特指出曰:暍是也。
感烈日之气而病,即《素问》寒、暑、燥、湿、风之暑病。
或曰:暍是阳邪,暑是阴邪,土润溽暑,热兼湿言也。
似与暍有异,曰寒往则暑来,与寒对待,非专言热而何?
古人称“暑、暍、热”一也。若湿热并至之病,《难经》名曰湿温,不名暑。
迨至隋唐后皆指湿热为暑,于是真暑之名失,而暍之名更不知为何病矣?

雄按:《北齐书·后主纪》:六月游南苑,从官暍死者六十人。《千金须知》云:热死曰暍,是唐时尚知暑暍之为热也。

雄按:《内经》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又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盖暑为日气,其字从日,曰炎暑,曰酷暑,皆指烈日之气而言也。夏至后有小暑、大暑;冬至后有小寒、大寒。
是暑即热也,寒即冷也。暑为阳气,寒为阴气。
乃天地间显然易知之事,并无深微难测之理,而从来歧说偏多,岂不可笑!
更有调停其说者,强分动得、静得为阴阳。
夫动静惟人,岂能使天上之暑气,随人而判别乎?
况《内经》有阴居避暑之文,武王有樾荫暍人之事,仲景以白虎汤为热病主方,同条共贯,理益彰彰。何后贤之不察?而好为聚讼以紊道,深文以晦道耶!
若谓暑必兼湿,则亢旱之年,湿难必得,况兼湿者何独暑哉?
盖湿无定位,分旺四季,风湿寒湿,无不可兼,惟夏季之土为独盛,故热湿多于寒湿。然暑字从日,日为天气。湿字从土,土为地气。
霄壤不同,虽可合而为病,究不可谓暑中原有湿也。
【176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王三阳曰:经文“寒”字,当作“邪”字解,亦热也。
方中行曰:世本作“表有热,里有寒”,必系传写之误。
夫白虎本为治热病、暑病之药,其性大寒,安得里有寒者可服之理?
详本文脉浮滑,不但无紧,且复多滑,乃阳气甚而郁蒸,此里有热也。
里热甚必格寒于外,多厥逆身凉而为亢害之证,此表有寒也。
《厥阴篇》中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则知此“表里”二字为错误可知,当为上下更易。

魏念庭曰:此里尚为经络之里,非脏腑之里也。
沈尧封曰:里有寒之“寒”字,乃“暍”字之误。
如果里有寒,何以反用石膏、知母乎?表有热,即身热也。
上节止言病名,不言脉证,此节详言脉证,出方主治,两节本是相承,叔和校订时,此节幸有“寒字”之误,不被摘出。若见“暍”字,早已摘置别论中矣。
程郊倩云:暍病脉不浮,不思《伤寒论》之暍,即《难经》之热病也。《难经》云: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此是紧要处,岂可模糊读过。本条脉浮滑,与《难经》热病脉合,则白虎的是热病主方,而“寒”字的是“暍”字之误。
雄按:杨素园大令云:此条“寒”字,诸家所辩,未能妥贴。徐君亚枝谓:当作“痰”字解,于义较协。余谓徐君此解,可称千古只眼。夫本论无痰字,如湿家胸中有寒之“寒”字,亦作痰字解。盖痰本作淡,会意二火搏水成痰也。
彼湿家火微湿盛,虽渴而不能饮,是为湿痰。
此暍病火盛烁液,脉既滑矣,主以白虎汤,则渴欲饮水可知,是为热痰。
凡痰因火动,脉至滑实,而口渴欲饮者,即可以白虎治之,况暍家乎?【汪按:《灵》、《素》两经,亦但曰水。曰寒无一痰字。
【350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张路玉曰:滑,阳脉也,故其厥为阳厥,里热郁炽,所以其外反恶寒,厥逆往往有唇面爪甲俱青者,故宜白虎以清里而除热也。
【169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张兼善曰:白虎专治大烦、大渴、大燥、大热之证,惟恐表证未罢而早用之。若背微恶寒及时时恶风二条,因其中烦渴、燥热已甚,非白虎不能遏也。
沈尧封曰:背为阳,背微恶寒者,阳虚证也。
但阳有不同,真水、真火,是肾中之阴阳也;气血,是营卫之阴阳也。
此条口燥渴、心烦、则暍热内炽,仍是白虎证。
惟暍热伤其卫气,致背微恶寒,故加人参补其卫也。至若少阴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则卫阳与肾阳并伤,故人参与附子并用以两补之也。
雄按:吴鹤皋云:背微恶寒者,但觉微寒而不甚也。既有燥渴,则白虎加参,用可无疑。若背恶寒而不燥渴者,不可用也。余谓以下条参之,必有汗,故可用也。
【170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沈尧封曰:此承上文言烦渴、背恶寒,固当用白虎加人参汤,但亦有中暍而外复伤风寒,亦能令恶寒、发热、脉浮,更当于有汗、无汗上辨表证解不解,以定此方之可用不可用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