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死于股票,富人死于..?哪些投资不能碰,股民必知

中产死于股票,富人死于..?哪些投资不能碰,股民必知

00:00
06:37

坊间有这么一句传言:富人死于信托,中产死于股票,屌丝死于P2P。

这话是怎么解释的呢?现存的有钱阶层,基本都是改开以来抓住时代红利的那一批人。一个不认识K线,不懂互联网的中年人,最相信什么呢?工厂、房地产。

他们对于利润的要求并不高,年化十几个百分点就够了,重点是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底层资产”。这一点跟股民很不一样,毕竟很多股民觉得一个月炒股赚10个点,都算是失败的投资了。

至于中产,大家可以四处看看,经过了三十年的投资者教育,股票基金已经深入人心。家里有几十万闲钱的,基本上八成都在买股票买基金,因为相对而言,这是投入精力最少,风险和利润都最适中的投资方式。

你想,开个店,动不动就要先砸出去几十万,还要搭上全部的精力。要是赔了,连个影子都回不来。买了股票,至少还有个念想,被套几年又赚钱的多得是。要是自己有两下子,又遇上好行情,赚的钱不比做买卖少。所以中产最爱股票和基金。

至于最后一点,屌丝死于P2P......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合不合适,毕竟读者里没准有玩过这个的....这种说法大概指的是P2P平台为了拉人,很多时候都有大把的羊毛可以薅。不过一个不小心,羊毛没薅着,原来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回头一口给你咔嚓了。

之前我做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在木兰汇名单中的女企业家,是怎样利用“京东供应链”作为“底层资产”,玩数以亿计的信托理财玩崩的。

说起来,这位商界传奇女性的经历,颇为传奇。与当年割韭菜的小燕子一样,也是个善用杠杆,借力打力的高手。

此杠杆非彼杠杆。散户看准了股票梭哈加借贷的所谓杠杆,相比之下简直就是以头抢地尔的可悲行径。

这个视频的名字是《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有多香?从某知名理财产品暴雷34亿元说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

这不是,涉及200亿元的“雪松控股”发型的理财产品,也出现了兑付危机。

据媒体报道,“受害者”们涉及的金额很多都达到了600万-1500万元,现在是本金都收不回来。真的应了那句话,富人死于信托。

为了防止大家踩雷,我给大家简单分下类:在中国,涉及到投资的部分,完全合法合规、运行在阳光下的,只有这么几种:

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上市的股票和基金,需要通过证券公司开户入金交易。注意!凡是不通过证券公司开户交易的,就要小心了,资金可能被卷走。

大商所、上期所、中金所、郑商所上市的期货,需要通过期货公司开户入金交易。

还有就是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的基金产品。基金代销渠道也必须有资质。

除了这几种之外,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过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辨别能力,能不碰就别碰。

信托产品的“暴雷”是怎么回事呢?在之前的视频中我也讲过这个问题,罗静搞的“供应链金融”,底层资产是京东等大企业的“应收账款”。

比如说有一笔京东的应收账款100万元,它是没法当钱花的,但是它有价值,被抵押之后可以变成现金,中间就有利差,就是信托产品的利润。

问题是,这其中涉及到的很多环节,目前法律法规不能严防死守,甚至出现了白条作为底层资产的情况。比如说2018年之前,这类产品都跑去基金业协会“蹭监管”,2018年后基金业协会不收了,他们就跑去各级地方政府搞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交易所去蹭监管。

近几年,监管一直在清理整顿各地的金融交易场所,就是这个原因。老百姓哪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呢,一看有某省级单位参与,就觉得哦了,结果最后芭比Q了。

......

说下今天的行情,今天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官微说了这么一件事: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该数据最低水平。

这个数据不能算是针对股市的重磅利好,但是在印证之前我们一直在提的一件事,现在的货币政策主题是“宽信用”,这对股市是有托底作用的。

此外,高盛、瑞信等五家国际大行最近集体在看多中国,大多数认为指数将涨10个百分点以上。原因是中国正在逆着全球的加息浪潮在放松货币政策,而且经济也有保增长的能力。

此外,文章还特别提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京东拼多多等有更好的投资价值。

关于沪指,在3400点上方震荡,消化市场情绪后,后面还是有望回到3600-3700的区间的。如果创业板接下来两天有大涨,那么可能一个很重要的底部就提早形成了。

在这个大周期的行情中,基本上所有方向的股票都会轮番表现,不过目前市场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主线不明朗,每天的上涨板块都是随机出现,没有主心骨。

现在的操作策略是:第一尽量分散;第二,有逻辑且位置合理的方向,持有就好,什么都不要做。

除了前几天的文章中给大家梳理的方向之外,有一个方向值得注意:

三星公司近日发布了一项“双折”折叠屏手机专利;谷歌首款折叠屏手机有望在今年三季度投入量产,四季度正式发布。

据面板供应链调研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41%至750万部,2022年增长132%至1750万部,到2026年进一步增至7200万部。

我个人是比较看好折叠屏这一方向的,其意义类似于iPhone推出后掀起的全面屏浪潮。

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已经整理好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感谢阅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