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股票集体下杀,跌入“技术性熊市”的创业板怎么了?

头部股票集体下杀,跌入“技术性熊市”的创业板怎么了?

00:00
06:16

今天盘中沪指的下跌,虽然还不至于让我这种老手感到害怕,不过着实恶心了一把,好在最后没给掉链子。

说个简单的小技巧,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熟悉:在技术分析中,两根或者几根不规则不好分析的K线,可以用“合线法”进行分析。比如沪指前两天大阴线加跳空小阳线的组合,其实可以看做一根长下影线的阳线锤头线,这样底部意义就明显得多了。

后面大盘仍然是机会大于风险的状态,甚至阶段性的行情可能还比较可观。

顺便打个广告:我在今日头条有系统学习技术分析理论的课程,有兴趣并且有时间深度学习的读者可以花费几两碎银去围观一下。

今天市场上有两个很值得说一说的地方:一个是创业板的大跌,一个是被列入清单随后暴跌的药明康德。

关于创业板,有几个不太好的地方,不能讳疾忌医:第一点,创业板指已经完成了冲击2015年高点的过程,估值明显高于市场平均值;第二点,创业板走出了技术性的双重顶形态,并且下方疑似还有空间。

技术分析当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基本面上来看,创业板最主要的问题是2021年涨幅过大,有估值问题。

大致上可以说:2020年是大盘蓝筹的年份,2021年是创业板的年份。

2022呢?抱歉,没人知道。作为投资者,能在半路上车已经是佼佼者。而凡是在过去两年亏损巨大的,大多数都是拦在车前面竖中指的。

不过先别太悲观。我在创业板的主要标的中大致溜了一遍,应该说下方空间普遍都不大了,后面可能是一些非头部的票补跌来完成指数修复的过程。

在杠杆已去、外资冲击有限、保金融市场融资功能的大背景下,创业板指向下深跌的可能性同样不大,修复一下各种技术指标就差不多了。

下一个问题,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这家公司可以说的点很多,除了一线CRO概念之外,它最大的标签就是:在高点将近腰斩的下跌之后,得到了顶流基金经理葛兰的“梭哈式”加仓,50%以上。

今天它出什么事儿了?

美商务部将33家中国实体纳入所谓“未经核实名单”,对这些实体从美国出口商获取产品实施新的限制,并要求希望与这些中国公司做生意的美国公司进行额外的调查。在这份“未经核实名单”中,CDMO公司药明生物和药明生物在列。

CRO是医药行业的外包行业,通俗来说就是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做一些具体的研发、实验工作。

没想到,这样的领域,我国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对外依赖。根据药明康德的紧急回应,它们需要从美国进口一种叫做bioractor的东西,之前每年都在向美国报批,这两年因为疫情因素耽搁了。然后就被美国抓了小辫子。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而且美国本次列入的并不是之前影响恶劣为大家熟知的“实体清单”,而是类似于“疑似名单”这种。为什么市场会有这样大的反应?

看看龙虎榜席位和药明的股东列表,或许能有一些答案。

很明显,这次的砸盘行动,是北向资金发起、内盘机构资金参与的。

而药明康德的股东中,一直是北向资金名列前茅,并且在各个报告周期中可以看到,北向资金在其中保持进进出出的状态。

我知道很多朋友会想:这是不是披了北向资金的假外资?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之前曝出的内资跑到香港开户,其实更多的是低回撤的量化资金贪图配资宽松的环境。这些资金几乎不会参与最近一年没什么行情的超大盘股,小盘题材才是它们的菜。

简单总结一下:在过去几个报告期里,一直在药明康德中进进出出的北向资金,在一个并没有实锤的利空之下,在已经从高位腰斩的股票上进行了砸盘。这个就有点意思了......

药明康德事件的背后,大资金的动向值得玩味,不过其中折射的美国对华政策才更有意思。

从懂王下台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转变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就是总体缓和,这个毋庸置疑。不要用“放弃幻想准备战斗”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复杂的国际问题。要知道当年南斯拉夫事件后,民间鼓吹开战的声音到达了顶点,但是两年后两国就达成了重大的合作。

第二点,懂王采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全面遏制中国已经开始崛起的互联网和芯片产业,其中甚至隐隐然有冷战的影子。而拜登团队是反对全面对抗的。

不过中美的战略竞争地位没有变,拜登转向的是另一个方向:就是看起来不那么高端但是不可缺少的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共同点就是人力资源密集,能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来讲,CRO行业也属于这一类。

2021年,拜氏上台后,苹果就开始了大迁徙计划,把中国的工厂纷纷迁往印度。与此同时,美国开始重新加入之前退出的群,大力拉拢曾经的盟友们。在亚洲,印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发现什么没有?

不过资本主义国家有个特点:资本家们往往不是那么听政府的,你看马斯克跟中国打得多么火热,还有扎克伯格......资本家不是人,是人格化的资本,当然是哪里赚钱就去哪里了。

具体说来,凡是对美国能形成竞争压力的行业,几乎都被美国洗了一个遍:芯片、光伏、CRO、新能源......不过大部分都是短期扰动,只要不是确确实实“卡脖子”的领域,就没必要太过担心。尤其是企业自己有不可替代性的比较优势、核心技术的,很难被一纸文件打倒了。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感谢阅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