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一章第一节阴阳学说6

9第一章第一节阴阳学说6

00:00
10:06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由此所产生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都可以用阴阳加以辨析概括,以判断病变的总体属性,把握疾病的关键。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1.分析四诊资料通过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用阴阳学说进行归类分析,可以概括出色泽、声息、动静状态及脉象等的阴阳属性,从而把握疾病的本质属性。以色泽分阴阳,则色泽鲜明者属阳;色泽晦暗者属阴。以声息分阴阳,声音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声音低弱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以呼吸辨阴阳、呼吸微弱,动则气喘者属阴;呼吸有力,声高气粗者属阳。以脉象辨阴阳,就脉位而言,浮脉为阳,沉脉为阴;就脉率而言,数者为阳,迟者为阴;就脉力而言,实脉为阳,虚脉为阴;就脉形而言,大脉、滑脉为阳,细脉、涩脉为阴。


2.概括疾病证候在疾病的诊察过程中,对症状和体征的阴阳属性划分,大体可概括出疾病的基本属性。就病位、病性而言,大凡表证、热证、实证者属于阳证;而里证、寒证、虚证者则属阴证。只有在总体上把握了疾病的阴阳属性,才能以正确的思路对疾病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抓住疾病的本质。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是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


1.指导养生防病养生,古称"道生""摄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却病延年,而养生的根本原则之一就是"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之阴阳,使人体阴阳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协调一致。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2.确定治则治法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因而调理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平衡协调状态,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阴阳偏盛的治则治法:阴偏盛或阳偏盛时,形成的是有余的实证,故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依据阴阳对立制约的原理,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抑制亢盛之阳,清除实热,即"热者寒之";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当用温热药物抑制偏盛之阴,驱逐其寒,即"寒者热之"


(2)阴阳偏衰的治则治法:阴偏衰或阳偏衰时,所形成的是虚性病证,故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要点有二:


其一,依据阴阳对立制约的原理,对于阳虚不能制约阴所导致的虚寒证,治当扶阳抑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又称"阴病治阳",而不可辛温散寒;对阴虚不能制约阳所导致的虚热证,治当滋阴制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又称"阳病治阴",而不可苦寒清热。


其二,依据阴阳互根理论,此长彼亦长,在补益偏衰一方的同时,适当补益另一方,以促进偏衰一方的增长。如对于阳虚证的治疗,要适当地兼顾补阴;对于阴虚证的治疗,要适当地兼顾补阳。诚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3)阴阳互损的治则治法: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阴阳互损,以至于阴阳两虚,故治宜阴阳双补,但应分清先后主次。由阳损及阴所致的阴阳两虚证,以阳虚为主,治宜在补阳的基础上兼补其阴;由阴损及阳所致的阴阳两虚证,则是以阴虚为主,治宜在补阴的基础上兼以补阳。


3.归纳药物性能中医学对药物性能的认识,主要从气、味和升降浮沉等方面进行分辨。而气、味、升降浮沉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归纳。


(1)药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一般来说,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性质多属于凉性或寒性,如黄芩、黄连、栀子等;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性质多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肉桂、干姜之类。所以,治疗热证选用寒性或凉性药物,治疗寒证选用热性或温性药物。


(2)五味: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有些药物还具有涩味、淡味,但习惯上称"五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涩属阴。药味理论的形成,一是源于对药物品尝的味觉感受,如甘草之甜、乌梅之酸、黄连之苦等;二是对药物效用的归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3)升降浮沉:药物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作用趋向。所谓升,是指药物具有上升及作用于人体上部的趋向;降,是指药物具有下行并作用于人体下部的趋向;许,是指药物具有向上、向浅表部位发散的作用趋向;沉,是指药物具有向下、向内镇敛的作用趋向。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沉降,沉降者为阴。


总之,养生防病,须根据四时阴阳变化情况"法于阴阳";治疗疾病,则要根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等情况,确定治疗原则,然后再根据药物性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选择适当的药物,以纠正由机体的阴阳失调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