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迎春播讲 元曲第七讲《散曲和小令》讲义撰写:绝谷画蝶

飞雪迎春播讲 元曲第七讲《散曲和小令》讲义撰写:绝谷画蝶

00:00
01:18:51

三、寻常小令:
1、什么是寻常小令?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为曲中至简者,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如黄钟节节高、贺圣朝。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2、寻常小令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一韵到底中途是不能换韵。至于少数不是句句押韵,是另外一个概念。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3)哪些曲牌可以用为小令:
    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有581个,南曲则有1513个,这里面并非每一个曲牌都可用作小令。如滚绣球、倘秀才之类是限用于杂剧和套数的。普通常见的元人小令只有下列这些曲子:  
正宫: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小梁州、六么遍、鹦鹉曲。其中最常见的是:醉太平、叨叨令 
仙吕: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游四门、后庭花、青哥儿、四季花、锦橙梅、三番玉楼人、太常引。其中最常见的有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 
中吕: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上小楼、满庭芳、乔提蛇、鹊打兔、醉春风、尧民歌、快活三、摊破喜春来、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其中最常见的是: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
   南吕: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玉娇枝。其中最常见的是: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双调: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百字折桂令、新水令、秋江送、十棒鼓、袄神急、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殿前喜、华严赞、山丹花、鱼游春水、大德歌、大德乐、碧玉簫、驻马听、骤雨打新荷、步步娇、太平令、梅花酒、小将军、阿纳忽、捣练子、春闺怨、快活年,皀旗儿、枳郎儿、庆宣和、风入松。
其中最常见的是: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
   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黄蔷薇带庆元贞、唐多令、小络丝娘。其中最常见的是: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
   商调:梧叶儿(知秋令)、百字知秋令、望远行、玉抱肚、秦楼月(忆秦娥)、满堂红、商调水仙子、芭蕉延寿、蝶恋花。其中最常见:梧叶儿(知秋令)
   黄钟:人月圆、刮地风、昼夜乐
四、摘调小令
摘调,也称,摘调小令。联套之曲牌,或以声律优美,或是曲辞清丽,而为曲家采撷,从套曲中最精粹之一、二调,摘出来单独传唱的,叫做摘调小令。因系从套曲内摘出,故有摘调之称。然若精粹部分在尾声,便不可摘。此种体制,有如词中的摘遍。宋人在大曲的各遍中,也常摘取其声音美听、起结无碍之一遍单独传唱,如泛清波摘遍、熙州摘遍等是。因之,词中摘大曲之遍而为慢曲,犹如曲中摘散套而为小令;情势相当,意趣相类。
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之后,附有雁儿落带得胜令咏指甲一首,云:「宜将鬬(dòu)草寻,宜把花枝浸。宜将绣线匀,宜把金针纴。宜操七弦琴,宜结两同心。宜托腮边玉,宜圈鞋上金。难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个针。」按:此词题下注有一「摘」字,这就是摘调的一种。近人任讷作词十法疏证云:「此词或即从套数中摘出者,故赘(zhuì )一摘字于题下,以示别也。」这便是摘调的来源。
此种摘调,我们往往在小令中,如发现有用调奇特,并非一般小令所惯用,而在普通套曲中反极常见者即是。惟摘调小令,既经从联套曲牌中摘出来传唱,这首摘遍,便与小令无异了。大家做过了解就可以了。
 
五、学习小令曲牌:
 今天我们学习新曲牌〔双调•清江引〕和〔仙吕•后庭花〕。
1. 学习曲牌〔双调•清江引〕
〔清江引〕又称《江儿水》,总共5句,四仄韵,句式为七五五五七,一二四五押韵,同时大家看看这首曲子中,“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是不是有一合璧对。
谱:
平平仄平平去上(韵),仄仄平平去(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去(韵)。
[平][平]仄平平去上(韵)。


看例曲1: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释:
清江引:曲牌名。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花地:菊花满地。
“芭蕉”句:刘光祖《昭君怨》:“疏雨听芭蕉,梦魂遥。”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赏析:
〔双调•清江引〕秋怀,为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内容抒写游子思乡之情。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例曲2:〔双调•清江引〕相思
作者: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②。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注释:
①少债的:欠债的。  
②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每日里债主紧紧来催逼。日日挑着一担愁,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这首曲子用一个新颖别致的比喻,将相思比作债务,新奇但却恰如其分。相思如同债务,不仅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纠缠,时时萦绕,而且利息日益积累,隐喻出相思之苦的与日俱增。末句“这本钱见面时才算得”,巧妙地写出相思这笔债务的特殊之处——两人相见,债务才能了结。前人对这首小令的表现手法很赞赏。自古以来,表现相思之情的词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债喻相思的却不多。尽管以欠债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创,但他用得自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任半塘在《曲谐》中评价这首词:“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我们再看一首
乔吉的〔双调•清江引〕有感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大家看看这一首除了一二四五用仄韵外,第三句仍用韵了,所以说清江引这个曲牌还可以句句押韵。
1. 学习新曲牌〔仙吕•后庭花〕。
〔仙吕•后庭花〕 曲牌名。七句,句式为五五五五三四五,押五平韵。一二句对仗。
谱:×平×仄平(韵),×平×厶平(韵)。
×仄平平厶(可韵),×平×厶平(韵)。
仄平平(韵),×平×厶,×平×厶平(韵)。
例1〔仙吕•后庭花〕清溪一叶舟
元代: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注释:
芙蓉:荷花。
鸥:水鸟。
休:语气助词。 


译文:
清澈的溪水之中飘荡着一叶小舟,在靠近两岸的秋水里开满了荷花,一群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唱着渔家歌谣,歌声飞入荷花丛中,惊起了一群栖息的水鸟,突然风雨欲来,采莲少女却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地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归家。
这首曲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水乡一个偶然小景,清雅疏淡,别有神韵,犹如一幅随意点染的水墨画。


例2:〔仙吕•后庭花〕
元代:吕止庵
功名览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途艰,一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曲:全然写景,无一句写情,然而读后却使人满心意绪,有出尘之感。


例3:〔仙吕•后庭花〕晚眺临武堂
元代:王恽(yùn)
绿树连远洲,青山压树头。落日高城望,烟霏翠满楼。木兰舟,彼汾一曲,春风佳可游。


1. 曲牌简介:
1)〔双调•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用于杂剧、散套、小令兼用,可代尾声用。共五句。即七五五五七。第一句可为××仄平平平厶△。第三句可为×仄×平×。定格为:
××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例:张可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功课,篱外玉梅三四朵。
此曲的对偶部分:3、4句为对偶句。
〔清江引〕的声情: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作品。


2)〔仙吕•后庭花〕用于杂剧、散套、小令兼用,小令必须按谱用平韵。亦作煞,与商调出入。有“正格”与“增句格”两种。正格共七句,为“五五五五三四五”,其正格为:
谱:×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厶平△。
例:吕止庵 
   湖山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蜂。
对偶部分:大家看看前两句相对,一二句相对,三四句相对是不是一个合璧对啊。
〔后庭花〕的声情: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作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