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飞机上学英语,空姐直接把书抢走,他却等空姐走后继续学

毛主席在飞机上学英语,空姐直接把书抢走,他却等空姐走后继续学

00:00
14:18

毛主席在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造诣,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但他在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方面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其实学习英语是毛主席读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学习英语的?他的英语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毛泽东第一次接触英语是在1910年,17岁的他来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一所新式学校,开设了英语课,教英语的是一位日本留学生,人称“假洋鬼子”,但当时的毛泽东毫无英语基础,因此完全听不懂他听课。

1912年春,毛泽东进入了长沙的一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仅呆了一个月就退了学,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入学后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同其他学生一样,我不懂英文,除了字母之外,我几乎一窍不通。”

1913,毛泽东在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后,他的英语成绩依然不好,他曾回忆说:“幸亏我的社会科学课程的分数都很高,这样就把其他课程的坏分数扯平了。”

“五四”前后,我国兴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积极组织和参与,他送走了好友蔡和森、向警予等好友,但自己却最终没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过语言关。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主动自学英语,1920年,他在给恩师黎锦熙的信中就这么写道:

外国语真是一张门户,不可不将他打通,现在每天读一点英语,要是能够有恒,总是稍有所得。

但后来由于他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一直非常忙碌,所以学习英语这件事自然也就暂时放下了,但他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却始终没有消失。

曾志曾经回忆,1929年毛泽东在闽西苏家陂养病期间,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本《模范英语读本》,开始自觉英语,他读音不准,又夹带很重的湖南腔,所以总是逗得曾志哈哈大笑,但他却毫不在意,总是抓住一切机会不耻下问,认真学习。

在延安期间,毛泽东接受了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斯诺全程说的英语他完全听不懂,必须依靠翻译,但周恩来却可以全程用英语和斯诺交流,这让他看到了差距,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了。

1939年,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时,把一本有他亲笔签名的著作《西行漫记》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给他写了一张纸条:三块肉喂你马吃。

这让斯诺感到云里雾里,在下方打了一个问号,他在读了几篇以后才明白,这原来是英语“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的中文音译,他不禁哈哈大笑。

1946年8月,毛泽东接见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第一次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著名的论断,但当时担任翻译的陆定一并不知道“纸老虎”该怎么翻译,于是只好把它翻译成“scarecrow”。

毛泽东听到这个词以后,打断了谈话,他问:“scarecrow是什么东西?”于是陆定一告诉他是“稻草人”的意思,但毛泽东却觉得这样翻译不够准确,于是他自创了“paper-tiger”,“paper”是“纸”,“tiger”是老虎,合起来就是“纸老虎”,这也成为了他最喜欢的一个单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有了较好的学习环境,他又开始积极学习外语,当时中国正和苏联交好,俄语是学校中的第一外语,但他仍然坚持选择学英语。

毛主席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特立独行,而是他觉得必须通过学习英语,了解西方国家当前的国际形势,才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游刃有余。

1954年10月,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林克被选中来到毛主席身边,担任国际问题秘书,并兼任他的英语老师,长达12年之久。

毛主席和林克第一次见面时就认真地说:“过去,我做过教书先生,现在要做学生了,拜师喽!”

林克当时并不知道毛主席的英文水平,便建议说:“您看,是不是从学习一些政论性文章开始好呢?”毛主席欣然同意,林克于是拿出来一本事先准备好的英文版《人民中国》。

后来毛主席还先后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版,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等作品。

毛主席并不像普通人学英语先学单词、然后语法、最后读文章,而是直接读英语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一个词一个词对着字典查,其实这种方法效率并不高,读完以后就容易忘记,但他却依然坚持着。

据林克回忆,毛主席在学习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就用削得很尖的铅笔在单词上注明音标,并在书页空白的地方,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注明每个单词和短语多种不同的字义,每当他重读一遍时,就补注一次,书上全都被他标注满了。不过在他晚年时,由于视力减退,不能用蝇头小字,于是改用大字标注了。

1957年,毛主席有一次问曾志是否还在坚持学习英语,曾志回答:“我已经46岁了,记忆力也不好,英文要靠熟记,哪能学得进去?”

毛主席却说:“我60多岁了,还请英文老师教我英文,每天学一至两小时英文,你才40多岁,就没有信心吗?”

1958年1月,毛主席提出建议:“在自愿的原则下,中央和省市的负责同志学一种外国文,争取在5年到10年的时间内达到中等程度。”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期间,他再次重申了这一建议。

毛主席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后来被称作是他在飞机上的工作照,郭沫若还为之赋诗一首,而实际上这是他在飞机上学英语的照片。

据林克回忆,这是在1957年3月19日11时至12时,在由徐州飞往南京的途中,毛主席书写了元朝人萨者剌的《徐州怀古》后,就开始学习英语,照片上的两份对摆的文件是《人民日报》文章《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英译本。

当时的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在1956年至1959年负责毛主席的专机任务,他曾回忆说:“毛主席上飞机后,先在椅子上坐一会儿,然后躺在床上看书,有时先批阅文件,然后躺在床上学英语。那时毛主席已年过花甲,可学英语精力充沛、非常用功。”

有一次,毛主席在飞机上学英语,飞机降落了他也全然不知,飞机上的工作人员见他这么认真,都不忍心打断他,直到半个小时后,在机场接机的领导都等急了,飞机上的服务员郭桂卿才醒他说:“主席,我们已经落地了。”

毛主席看了看窗外,这才知道确实已经落地了,他风趣地说:“好啊,轰我走啊!”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飞机上学英语时,因为气流不好,飞机摇晃颠簸,郭桂卿担心主席一直看下去对眼睛不好,多次提醒他不要看了,但他就是不听,于是郭桂卿就趁他不注意,直接把书从他手里“抢”走了,但毛主席只是笑笑,等她忙其他的事情时,他又把书拿过来继续学。

在杭州的刘庄,有一座傍水而建的精致小楼,毛主席曾多次在这里住过,楼后面一条小路旁的树阴下,有一块秀石,上面写着“毛泽东学英语处”几个红字,当年林克经常在这里陪着主席学英语,现在已经成为了西湖上一处著名的景点。

1964年元旦,章士钊在北京外国学院英语系任教的女儿章含之成为了毛主席的英语老师,她每周日去教她一两个小时,章含之认为学英语应该以文学题材为主,辅以新闻、政治等内容,但毛主席却坚持“七分政治三分文学”,他说:“你可以告诉学校领导,再增加点政治题材,对学生将来工作有好处。”

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再次在中南海会见了老朋友斯诺,并邀请他共进早餐,还叫王海容和唐闻生作陪,斯诺首先用中文向他祝酒:“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则用英语回应:“Long live Snow(斯诺万岁)!”

然后毛主席和王海容和唐闻生碰杯,他又调侃斯诺说:“我看你这个说了半天woman(妇女)解放的人就是不尊重woman,你都不跟他们碰杯!”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他和毛主席聊到往事时说:“您发明了一个英文单词。”

主席爽快地承认了:“是的,我发明了一个英文单词:paper-tiger。”

基辛格马上对号入座:“纸老虎。对了,那是指我们。”两人哈哈大笑。

1974年12月23日,毛主席在长沙听取周总理汇报四届人大筹备工作情况时,指着王洪文对懂英语的周总理说:“邓小平的politics(政治)比他强。”

周总理马上心领神会,但坐在一旁的王洪文却一头雾水,这句话为邓小平的复出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沙决策”。

1975年12月31日,毛主席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尽管这时他已经重病缠身,但在交谈中仍然充满活力,他对客人说:“我们这里有阶级斗争,8亿人口,不斗行吗?”然后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出了英语:“Class struggle(阶级斗争)!”

正因为毛主席如此刻苦地学习英语,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周总理曾说过:“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语单词比我多得多呢!”他这么说倒不完全是恭维和客套。

毛主席在六十岁以后都还能苦学英语,并且取得如此难得的成就,其毅力确实让人敬佩,他这么繁忙尚能如此,那么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