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投资中最重要的周期(2):信用周期&经济周期

【策略】投资中最重要的周期(2):信用周期&经济周期

00:00
10:07

宏观周期是自上而下进行投资预测的核心基石。但宏观周期并不等于经济增长周期,在国内的经济环境下,一轮完整的宏观周期实际上包括四个子周期:货币周期、信用周期、经济增长周期、通胀周期。从逻辑关系上看,货币周期领先于信用周期,信用周期领先于经济增长周期,经济增长周期领先于通胀周期。在这些周期逐次推进的过程中,股票和债券市场会随之产生不同状态的组合。上节课讲了四个周期的定义,以及一轮周期中货币周期的反转。这是一轮周期反转的第一步,今天我们继续讲接下来的周期轮动。


在货币周期反转之后,下一步就是信用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反转上节课我们讲的实际上就是经济的滞胀期,在需求端经济下行和供给端货币宽松的双重推动下,金融体系流动性从紧张的状态逐步缓解。但在初期货币宽松的力度有限,还不足以刺激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经济下行趋势并未改变。而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滞后的通胀也将逐步见顶回落,这个时候经济就逐步从滞胀走向衰退。


进入衰退期之后,政策宽松的力度会明显加大。原因很好理解,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稳增长更加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之前掣肘宽松的高通胀也逐步解除。加大宽松的方式首先是升级货币宽松,常见的方式就是直接降息,过去是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现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了,央行主要是通过调降逆回购和MLF利率实现降息。


但在货币宽松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钱并不会主动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淤积在金融体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实体经济还在下行,本身就没多少需求,再加上银行在这种环境下担心风险、不愿意放贷,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货币空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策端将不局限于货币宽松,而是花更多的精力去刺激实体需求、疏通货币传导,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刺激房地产和基建。


比如,2014年几次降准后发现力度还不够,所以在年底启动降息周期,2014-2015年经济衰退期先后6次降息,1年期基准利率从6%降至4.35%,降幅165BP。与此同时,房地产和基建政策也大幅宽松。房地产方面,2014年的930新政和2015年的330新政彻底给地产松绑。基建方面,2015年通过PPP和专项建设基金等方式,绕开43号文给地方债务开了新路。这些政策为2016-2017年的房地产和基建大繁荣埋下了种子。又比如,2021年一开始只是降准和加大货币市场投放,而四季度通胀回落后,央行终于重启了降息周期,此后一年也是连续多次降息。与此同时,各地的地产调控也有不同程度的放松,各地的地方专项债额度普遍明显提升,虽然不像2015年力度那么大,但逻辑和方向是一致的。


这么多的政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钱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经济,扩大实体的融资规模,进而带动经济周期的反转。只要这个目标没实现,宽松就会一直升级,直至把货币传导的渠道彻底打通。所以从历史来看,政策一定会最终奏效,只不过是时间和幅度的问题。而在经济真正触底复苏之前,一般会先体现在实体融资的扩张,也就是信用周期的反转,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不过,实体融资的修复和经济的复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信用周期的核心指标社会融资总量可以分成三块,包括领先部门(票据融资等)、政策推动部门(政府债券等)和内生顺周期部门(企业中长期贷款等)。一般随着货币宽松等政策的刺激,领先部门和政策推动部门会率先反转,带动社融总量反转。但这个时候企业中长期贷款等反映经济内生动力的融资依然不振,直到经济彻底复苏后,社融结构才会逐步改善,信用和经济周期进入内生复苏阶段。


比如,2015年下半年,在经过一年多的货币宽松和地产、基建等政策的刺激后,社会融资总量终于在2015年6月结束下行趋势、触底反转。而反转最初的动力就来自于领先部门和政策推动部门,其中地产刺激起了决定性作用。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12个月滚动)从2015年低点的2.2万亿左右一路飙升,2015年底达到3万亿,2016年底达到近6万亿。不过,从结构来看,内生顺周期部门直到2016年7月才触底反转,经济才真正变强,这比社融总量的触底明显要晚。


又比如,2018年四季度,也是经过一年的宽松刺激,社融在12月份触底反转,最先恢复的也是领先部门和政策推动部门。只不过这一轮复苏并没有2015年那一波那么强,因为地产的基本面变了,国家提出房住不炒,对地产的刺激相对克制。不过,虽然力度不强,但政策的效果还是有的,居民中长贷从2018年底的不到5万亿修复到2019年底的5.5万亿。然后到了2020年疫情后,内生顺周期部门才真正复苏,社融进入内生性扩张,经济才真正变强并逐步进入过热期。


这就是信用周期反转的故事。一般这个故事发生在货币宽松的后期,比如,2014年初就开始宽松,2015年中左右信用反转;2018年初转向宽松,2018年底信用反转;2021年初转向宽松,2021年底信用反转。


图片1.jpg


那么在从货币周期反转走向信用周期反转的过程中,其他周期是如何演进的呢?从货币周期来看,正如前面所讲,宽松周期仍在继续,而且继续加码。比如,2015年多次降准降息,2018年多次降准,2021年重启降息。从经济增长周期来看,从信用扩张到经济增长企稳反转还需要一定的传导时间,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经济周期的反转会明显滞后于信用周期。有时候相对慢一点,比如,2015年中信用周期已经反转,但代表经济的PMI在2016年3月才反转;2021年四季度信用周期已基本反转,但2022年由于疫情的拖累,经济直到2023年初才反转。但有时候传导会快一些,比如,2018年11月社融反转,而2019年2月经济就触底回升了。从通胀周期来看,这个阶段刚刚见顶回落,处于下行周期的初期。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整体依然不强,总需求不足,产出缺口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胀处于高位,在经济下行期出清压力较大。


从投资的角度看,这个阶段对应的基本就是经济衰退期到复苏初期,初期信用周期反转之前,股债比价仍处于下行趋势中,债券的配置价值依然高于股票,但到后期,随着信用周期的反转,股票的配置价值会逐步提升。


对股票市场来说,这个阶段初期熊市会经历最难熬的时刻。一方面,股债比价依然偏高,股市估值出清仍有压力。另一方面,通胀见顶后业绩周期全面回落,这会拖累股票市场从“杀估值”走向“杀业绩”。但到了后期,随着货币宽松的逐步升级以及实体流动性的逐步修复,股市估值出清的压力会逐步缓解,上证50和沪深300等核心大盘股指会逐步企稳反转,一些业绩相对稳定、估值出清较早的消费金融蓝筹可能会更早一些,这个阶段反而是股市播种布局的最佳时期。


比如,2016年一季度信用周期反转时,A股的上证50和沪深300等大盘指数也在2月触底反转,随后开启了一波持续近两年的牛市。而在此之前,一些像茅台这样业绩稳定的消费金融股已经率先触底,当时茅台的最低点早在2015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又比如,2018年底信用周期反转后,大盘指数也在2019年元旦后触底反转,而在此之前,绩优的消费金融蓝筹也已率先触底反转,当时茅台的最低点出现在2018年10月底。而时候来看,不管是2018年底,还是2016年初,都是布局A股的最佳时期。


对债券市场来说,在信用周期反转之前,债券依然有极高的配置价值,尤其是相对股票而言,毕竟融资需求萎缩、通胀回落、货币宽松全部利好债券。债市不仅绝对收益走牛,而且相对走熊的股市有明显超额收益。但信用周期反转后,债牛逻辑会出现动摇,主要是融资需求开始恢复,虽然经济不强、通胀下行的情况下债市还不至于走熊,但债券配置价值会明显下降,性价比逐步就不如股票了。


这就是货币周期反转之后信用周期反转的完整故事,这个阶段股债市场都会完成相应的切换,而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经济和通胀周期的反转,今天其实已经讲到了一部分经济反转的逻辑,下节课我们再详细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