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锋·三提三争丨淄博靠什么争夺医疗人才?

争锋·三提三争丨淄博靠什么争夺医疗人才?

00:00
13:48

编者按:

春萌齐鲁,澎湃淄博。

淄博“开年第一会”开启了全市奋力争先、勇毅拼搏的“三提三争”动员活动,旨在以“三提三争”落实“3510”发展目标和实现“强富美优”的城市愿景。

目标之下,唯有落实。

目前,淄博从上到下纷纷行动,围绕“三提三争”展开重点工作。

为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推出《争锋·三提三争》栏目,对各部门展现出来的优秀做法以及重点工作进行刊发报道。

记者 樊伟宏

医疗人才争夺战开打,淄博多家市属公立医院和委管医院动作频频。

不论是招聘揽才,还是政策宣贯,亦或是政校企间的合作交流,医院目光所向,无疑都想在医疗人才争夺中率先分得一杯羹。

春起之时,恰是一年之计铺开之时。那么,淄博靠什么争夺医疗人才?

升温与竞逐

新年伊始,包括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健康集团淄博医院等在内的三级医院陆续发布招聘公告。

较往年招聘集中在3、4月份的情况,今年的招聘提前了不少。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人事科科长张锋光看来,赶在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等固定动作之前发力,是医院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咨询电话被打爆了,报名者的踊跃,提振了张锋光的信心。单从招聘频次上看,今年医院还将不断加大。”他说。

比起直接招引,从政策出招亦是一条不错路径。

2月9日下午,淄博市人社局、淄博市卫健委齐聚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方围绕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人才培养、职称评聘等重点难点工作展开讨论,并就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交流了意见。

尤其是最后一项内容,对始终强调“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施补贴及绩效政策倾斜”的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王军玮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研究并利用好各种政策,才能在人才引进与薪酬改革工作中大胆创新,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结构,全面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这是所有医院的共识。

相较前述两家医院,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的路子,则更为直接。

2月7日,淄博市政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在这里举行。潍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管英俊,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宏业等悉数到场,同行的,还有荣昌制药、山东华致林医药、山东则正医药等企业代表。

会上,孙宏业与管英俊签订了《人才引进合作协议书》,多名潍坊医学院学生与医院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以上种种,无不显示淄博医疗领域人才招引正不断提速。

事实上,提速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

“去年仅市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线上线下招聘就有8次,而往年一般只有3次左右。更不用说医院自己的合同制招聘,以及涉及高层次人才的长期招聘。”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人事科科长邹克说。

招引力度增强的直接影响,是高层次人才的不断扩容。

“我们医院目前有13名博士。其中,去年至今就来了3名。”淄博市中医医院人事科科长安晶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相较过去两三年都招不到一名博士,这样的结果让她倍感振奋。

官方数字显示,截至目前,淄博医疗卫生领域的博士数量已突破150名。

虹吸与内卷

升温背后,挑战依然存在,医院间人才流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近几年,淄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完善,但相较济南、青岛等城市,差距仍然巨大。同时,考虑到淄博独特的地理位置,自济青高铁开通之后,到济南约15分钟,到青岛约1个小时的便利交通优势,也令人才流动随之加快。

这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对医疗卫生领域。

在某市属医院工作的李鑫表示,“济南、青岛作为医疗强市,不乏A++级医疗机构坐镇东西,而潍坊、滨州等邻市依托本市医疗院校的深厚积淀,医疗实力亦不弱于淄博。”

“现实问题是,我们希望更多外地人才来淄博,也要想到本地人才是不是也会到人家那边去。”李鑫说,他所在医院此前仅有一名博士,但在数年前,这名博士就已经去了某家省属医院。直到近几年,医院才重新招引了新博士加入。

在公众习惯将问题根源归结于城市本身的惯性思维面前,本土行业的“内卷”问题,更让李鑫头疼。

“有很多条件不如淄博的城市,招引工作却做得很不错。”李鑫认为,当下淄博各医院应该做的,是增强实力,提高规模,扩大影响力,形成合力。

深感“内卷”之害的不止李鑫一人,淄博另一家三级医院的人事工作负责人也给出了相同看法。

“几乎淄博每家三级以上医院,都有我们医院医生的影子。”这位负责人无奈且困惑地认为,随着医疗人才密集向中心城区靠拢,县域间医疗人才的平衡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官方数据显示,淄博现有4800余家医疗机构,其中医院154家,包括三甲医院7家,三乙医院3家,二甲医院20家,二乙医院3家,医护人员近5万名。

放眼山东,从医疗机构数量本身看,淄博优势明显。

但从规模而言,依据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淄博仅有淄博市中医医院在全国532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监测指标晋级A等,而淄博在全国1355家综合医院绩效考核的最好排名,仅排在315位,位列B++。

数量多,规模接近,分布集中,“内卷”油然而生。

去年年底,淄博市中医医院和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合并,是对人才招引利好的鲜明信号之一。

通过合并,1000张开放床位加持之下,淄博市中医医院日接诊人数可达到3000人次。如此规模,在人才招引一途,无疑助力不少。

作为淄博市中医医院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安晶也肯定了影响力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重视的往往是平台优势。医院本身的实力才是关键。”安晶认为,到那个阶段,薪酬已不是影响其去留的决定因素。

招引与流失

环境在变,招引更需精准。

客观来看,常住人口470余万的淄博,本身已是医疗资源“富矿”。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国内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160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3.2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0人、每千人口药师数达到0.5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93人。

将这些数据引申到淄博,目前,淄博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7.26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9.64名、每千人口执业医师3.95名、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注册护士4.11名。

淄博的实际数据,皆高于国家远期规划,且在山东省内处于领先位置。

而从政策依据上看,从“人才新政23条”到“人才金政37条”再到“人才金政50条”,淄博不断发力,且效果明显。根据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宏业表述,2023年,淄博市人社局将以更大的力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链赋能人才链,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发展。

“从体量来看,淄博医疗人才资源是丰富的,淄博医疗领域缺的是高端人才。”淄博一市属医院负责人表示。

对此,淄博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程勤也曾给出类似观点:“要让医疗等民生事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努力实现由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既要不断建设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更要不断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

去年7月,淄博市中心医院举办泰山学者工作室及名医名家工作室签约仪式,淄博市副市长毕红卫与程勤一起为工作室揭牌。

6名国内知名医疗专家分别担任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特聘专家,其中不乏刘大为、吕国忠,及泰山学者管庆波、徐进等业内权威。

此举被视为是淄博医疗高规格引进人才的一次典型案例。

“淄博有政策、有平台,但在体制上能不能更开放,需要进一步优化改革。”上述医院负责人同时抛出一项命题:倘若有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某位专家提出要求,来淄博可以,团队能不能一起来?

“很多医院心理上可能都是支持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未必会那么顺利。不过,随着淄博医疗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围绕高端人才引进的各环节会逐步完善。”该负责人表示。

另一个关注点在于,医院辛苦培养的人才,最后外流了怎么办?

“不能因为怕流失就不敢去培养。要相信淄博相信淄博的医院,不仅要敢培养,还要继续大力培养,为新进人才做好职业规划,这才能留住人留好人。”张锋光表示,这样的思路其所在医院效果已经显现,流失率正逐渐降低。

另一个关键

淄博医疗人才破题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本地医学院校的赋能加持。

除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等国内一流院校不说,单看与淄博毗邻的滨州、潍坊两地,就能得到启示。

滨州医学院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旗下有直属附属三甲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其中,滨州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附属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附属滨州市中医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潍坊医学院有浮烟山和虞河两个校区,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4个。其中,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是省卫健委委管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为A类;潍坊市中医院则以山东省地市级中医院第1位的成绩进入A序列,而非直属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已进入全国A+序列,成为山东11家A+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之一。

再看位于淄博的齐鲁医药学院。

资料显示,齐鲁医药学院现有2所附属医院,6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4所教学医院和12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

虽然从数量上看,“国企公有高校”齐鲁医药学院与前两者的差距并不大,但从全省层面整体实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来看,其实力相较滨州医学院和潍坊医学院,还有不小差距。

作为淄博医疗卫生领域的一把手,关于人才招引的话题,程勤曾提出三个关键词加以阐述:松绑、提标、创新。即:进一步简化人才引进程序,进一步加大人才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搭建适合人才成长的广阔平台。

程勤认为,医院只有积极建立从青年人才到骨干人才到学科带头人,再到首席专家的全链条、全周期的人才成长规划,建设涵盖人才引进支持、创新创造激励、人才服务保障等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才能为人才成长解除后顾之忧。

从目前情况看,引进高端人才,留好发展好本地医学院校,培养好本地好苗子,淄博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破题,未来或许才有更多可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