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讲
阴陵泉,在脾经上面,是属于天皇。所以,阴陵泉着重在利关节的湿、利小便、消导、水肿。所以说阳陵泉、阴陵泉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这两个穴位的位置跟关节都很接近,所以说关节里面就有经了。风湿关节里面有积水,这两个穴道会同时一起用。
下一个问题,一般手法。一般手法在加强针力的时候,针的力道,针的治疗的治力,治,不是你出力多少,而是治愈的力量、针的力量、治疗的效果的时候,怎么去加强它。
一个就是本穴,本穴去加强,这个本穴呢,一定是它的表或里经,就是病经之表或里经。
举例,比如现在病经在胆经,胆经的里经是肝经,那肝经的本穴呢,是行间穴。那就先扎它的行间,扎它的表里经的那个本穴;再去扎它的病经,就是胆经的子或者是母穴,那在针它的子穴母穴的时候,都会增强它的效果。
比如胆经的实症,现在有个人偏头痛,那胆经的子穴是阳辅穴,那扎了行间,再去扎阳辅,就增强下针的效果。但是胆经的虚症,它的母穴是在侠溪,就是下了行间,再去下侠溪。当然,本穴上面,在行间上面做平补平泻就好了。那在侠溪上面,就要做补;在阳辅上面,就要做泻。那用迎随、插提都可以。
有学生提到便秘,燥矢,很干燥的大便出来,有的时候是湿黏黏的大便出来。一样,需要利湿,所以干燥的大便排出来,或者是比较湿、厚的大便排出来,在治症上,支沟、照海都是一样的,天枢穴上一样,处方上不一样。但是针灸上是一样,在处方的时候会讲得更细,处方上不一样。那平常治疗便秘的支沟、照海、天枢穴,都很好使用的穴道。那无所谓是很干燥的大便,或者比较湿的、浓稠的大便,治法是一样的。
有同学问到,如果说这个病人,脾主湿,那治症是不是在脾上。有一种大便,便如羊矢。这大便排出来的时候像羊大便,像我们的中药,药丸,丸剂,一颗一颗的。诸位以后会学到很多丸剂,伤寒、金匮里面有很多丸剂,像乌梅丸、桂枝茯苓丸都是伤寒、金匮里面出来的,很多,不单单是六味地黄丸跟桂附八味丸。那个丸子,那你吃下去,你以为排出来都是丸子排,一颗颗,还有声音的,还像机关枪啵啵啵啵啵,打出来,像一颗颗羊大便一样。
中医有个特别的症名叫脾约,脾上受到约束,那脾约,用麻仁丸,麻子仁丸子。这个时候呢,这个是丸剂没错,但是,它是从脾脏来的,其它的,倒不用从脾脏上下手,其它的,针灸做就可以了,当然这个现在提,比较早。
比如说病灶,是第六椎痛,什么不好痛,痛在第六椎,这怎么办呢。病灶的所在是第六椎,先在第六椎外开一寸半的地方下针。下完针以后,再去看它是属于哪条经。第六椎是灵台穴,灵台穴外开是督俞,这是管督脉的。那在这个旁开一寸半的地方下针是近,近就是先、导。然后后溪管督脉,再去引。导和引对在一起,就是导引。那比如说我们刚刚讲这个,病变经是在胆经,你去选择它的表经或里经,它的本穴。因为病经是阴经的话,就是表,就阳经的表;阳经的话,就阴经。那选它的本穴,这就是导再引。
那我们会用到这个本穴。比如说像我昨天帮刘医生弄,在他头上的地方下了一针,天应的地方,针。在天应这地方下一针,就是设定的导,就像画了个标杆,一个正中心,我要射中这个靶心一样。先立一个标杆在那边,告诉它我要在这里。天应下针以后,我们在对侧的经上的本穴,本穴下针的时候,针下去先引气,引完气以后用泻法,泻的方法,泻的方法引完,这是在本穴上面。昨天是在胆经的本穴临泣穴,那至于天应的地方有没有穴道倒无所谓,找骨缝下就好了,或者是沿皮,沿着经络的方向下针。泻法泻完了以后呢,提针到表,把针提到皮肤表面上,这个时候不动,不引动它的气血。现在你就想,我这个针扎到胆经的临泣穴上,引到气以后,气机开始动了,泻的话,气会往后走。比如胆经会往肝经走,那一拉的时候,胆经前面的三焦经就会往前挤。
那我们扎,一泻的时候,针提到表面上,针不留在穴道里,只是稍微提一下,不留在穴道里面,就没有所谓的补泻,只是引动它的经气,这个时候,三焦经的气血就会往胆经去走,就去补它了,这是在针灸里很好的一个导引的方式。所以下完胆经的临泣,就用泻法,引到气以后泻,把针提到表面,很浅,可以让它挂在那边会倒,都没有关系,这就是引,前面的是导,导引。以后诸位学到内经难经的时候,就知道,善针者,善导引也,这就是导引的术。
同时生病的时候,比如肝有问题,肺也有问题,脾也有问题,肾也有问题。这时候治心,把心脏保住。治心,心脉就不会断,心脉不断,再强脾。当很多脏出现的时候,强脾,把胃口转过来。所以保护心脏,不让它有堵塞的心脏,或者停止的心脏,这时候,同时强大他的胃口,胃气恢复的时候,病就会停止下来,不会再恶化。
在针灸大成里面,有一个叫做标本赋。标本赋从头到尾的重心是什么,写了一大堆七言绝句,其实重心在讲什么,急,如果是标急,你就治标,本急,治本嘛,本不会急的。本病呢,就是后治,那平常中医讲治本,可是它标急的时候,我们先去治标。比如说病人便秘,便秘的以后造成头痛,那浊气往上就造成头痛,你先去把他头痛治好,那是标急,再去治它的本,因为它是便秘造成的,这是标本的观念。那有个人是气喘,他本来就有气喘,你帮他治疗了几天以后,他有些吃坏肚子了,就胃痛、胃酸、胃痉挛。那就跑来找你的时候,你还在帮他扎气喘?不是。先去把胃痛弄好,再去治它的本,也是标本。
五行里面来说,五行这边讲得还不多,内经我们还要讲得更多。简单的观念就是,木火土金水。比如木来,木克到土了,那就去强土,去强水,这是基本动作。有的时候,土太盛了,会反侮到木,就泻金,让土往这边(金)走。
有学生问,中医讲肺主皮毛,那很多皮肤病,像有风疹或者是一些虫蚁的咬伤,还有一些药物过敏引起,皮肤表面上病症很多,那需不需要去划分。大原则是这样子,针灸和用药不太一样。用药的时候,会非常讲究,要发表的药还是怎么样,比如皮有脓疡,不用发表的药。那针灸倒不是这样的,针灸的时候,药物中毒、皮肤过敏引起的红肿风疹或者是本身有皮肤病,我们治疗的手法,有皮肤病的五大穴,那表面上看这个皮的病,那可能里面是湿、可能是风疹、可能是一般的癣类的痒。治症的时候,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筑宾,这五个穴道是我们必取的,一扎下去,皮就不痒,除非你扎错了,否则的话,一定不痒。这个时候先去止痒,基本上对任何的皮肤病都有效。所以你们可以看,针和灸,针灸跟用药的观念是有点不太一样。
而整本《黄帝内经》实际上讲的东西是,能用针灸,就尽量用针灸,因为汤药都是毒药,尽量不要用。可是现代人都需要汤药,因为以前上古的人没有什么污染,情志也没有什么,打麻将也不是说三更半夜要赌那么多,那个轰趴,party(聚会)开到三更半夜不回家的。以前生活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针灸就好了,不会用到很多强烈的药。那现在不行了,现在还药很多,很多毒药,我们要以毒攻毒,不用强烈的药,根本没有办法去治病,这就是伤寒家,跟这个温病不一样。我们伤寒家处方一剂下去,那很凶悍的,体会很凶悍,温病排毒,慢慢慢慢慢吃,吃个一年,肺积水还在那里,那病人有办法等一年吗。我们一晚上,over(结束)那就去掉了,那速度很快,有时候三个小时就去掉,那不能等,水不能等。
但是在针灸上不是这样子,针灸上是取它的平衡,针灸的观念是这样认定,是我们用针或者是灸的方法,去刺激一个人体,让它人体自己恢复自己,自己痊愈,自愈。所以它有病,没有办法自己痊愈的时候,我们用针或灸的方式,让它身体自愈,这就叫做治疗,这才叫做什么,人身体被自己,你自己身体把自己治好叫做痊愈。那现在西方医学不用cure(痊愈)这个字,为什么,cure就是痊愈,现在你用cure就是违法,不能用cure,因为他知道他们不能cure,所以不允许别人cure,实际上cure的定义是什么,是你被你自己治好。
我们说这个中药,比如说桂枝汤,我们用针灸或者是怎么样,这个病能治疗好,我们会注明因为这样刺激它,所以病人的身体自己自然而然就恢复了。是身体自然恢复的,是因为我们刺激它,促成它自己痊愈的,这是治疗,治疗的定义本来就是这样。所以当我们的身体,没有办法自己去痊愈的时候,它一直往下坡路走,这就是我们要介入的时机。那如果它自己可以痊愈,我们不要介入,让它自己痊愈最好,不要去介入它,这是本来做中医的观念,所以说它是取的一个平衡。因此你会遇到很多的病,但是任何的皮肤病,基本上都在肺上面下手。
你们有些问题问得比较深,我们在介绍伤寒的时候再讲。基本上像我们前面介绍的黄连、巴豆,去伤寒结胸,根治肺积水。那可能中医的定义会很多,阴毒结胸、伤寒结胸,那基本上你不要去想这些,你就记得就是去水而已。巴豆是大将军,抵水力量很强,攻坚的力量很强,就只是去水而已。那在讨论伤寒论的时候,伤寒结胸跟阴毒阳毒的时候结胸,完全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这个,只是你要知道,我会用到巴豆跟黄连做成一个饼,贴在肚脐上灸的时候,那是去腹水和胸腔里面的积水。
你们不用急,很多东西你们超越针灸的范围了,都已经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如果通通讲完,伤寒论也不要学了,我开始讲伤寒结胸,小陷胸、大陷胸开始讲了,讲完回家,伤寒也不用听了,我已经讲完了,所以不用急。
像这个问题小孩子的,惊厥,那这个小儿科,因为我们在讲针灸的时候,只能大体地把整个中心讲完,所以分科,比如说妇科小儿科什么的,那我们没有办法在针灸课堂上讲这么详细,那只是独立的一个科,小儿科怎么样怎么做,你们可以参考医书上的小儿科部分,我们这个课堂上没有办法讲,讲不完了,讲这个要讲一年。治症很细的东西,就好像西医也是一样,到后来分成妇科、小儿科、分很多科,中医也有分科,那实际上你只要中医的精神抓到,只有一科,就是大人小人都是人,我们就一科就结束了。那只要你主流医学抓到,不要被医学名词迷惑。再加上我介绍一些小儿科的手法,那是我们最常用的手法,那这就够了。
其它的问题我们不在课堂讲,开始在临床。
膝五针,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这样,治疗一切任何的膝盖、风湿、关节炎、膝盖痛。那取穴的时候,要注意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你现在看到这位病人,他的膝盖肿得很大,这就不对,我们要摸,膝盖和骨头正上方,和肌肉交缝的这个点,这是鹤顶穴。
我们古传的很有名的所谓膝五针,膝盖有五个穴道,第一鹤顶穴,第二膝眼,膝眼下针的时候,我们去摸凹洞的地方,不扎犊鼻穴,扎膝眼。注意手法,针下去后,我们不用捻转,用插提法,我们有个名词叫雀啄术。像麻雀吃地上的米一样抖动。针下去后开始抖动,像她膝盖肿的很大,平常1.5寸针就够了。她要用3寸针,最好的效果是要扎到骨边,膝盖的底边,我们用插提法,雀啄抖动。这是三针,膝五针,鹤顶,膝眼,阴陵泉,阳陵泉。
我们不是阴陵泉扎一针,阳陵泉扎一针,我们是一针透两穴,阳陵泉透阴陵泉,找阳陵泉的方式,这里有两个骨头,心里面假想一个正三角形,两个骨头做底边,另一个尖端就是阳陵泉,扎到骨头底。膝五针没有顺序。扎到膝眼要抖动,几次没有约定,大致做5秒钟。
再来是鹤顶,她的膝盖变形了,每个人不一样,要去摸。这个病人脚踝关节也肿痛,我们下针,很有名的商丘透丘墟,治疗脚踝关节的扭伤、痛风、风湿等疼痛。商丘:脾经子穴,丘墟:胆经原穴。另一个脚也是这样,由商丘从筋下方骨头上方透过去。膝盖变形严重,多加两针,膝关,膝关在阴陵泉往后一寸。平常没有肿这么大,用1.5寸针。
腰骶部痛,不会左右走(如果左右走,我们要扎带脉,我们就要扎胆经的临泣穴),这个部位只有督脉和膀胱经通过,因为他痛很久了,下针的时候我们要加重。膀胱经的虚证,我们下膀胱经的委中穴,加重委中效果的时候,我们用表里经的本穴来加重它。膀胱经的里经,就是肾经。肾经的本穴(平补平穴)是阴谷。阴谷穴是在大筋靠里边的地方。先扎阴谷,后扎委中,委中穴在横纹正中间,是膀胱经的母穴。
委中(膀胱经的母穴)上做补泻。插提补法:慢慢的提起来,快速的按下去为补。捻转补法:很快速的转过去,慢慢的回来,顺经为补。两个放在一起,是这样。补一般做9下。另一侧一样,针阴谷,先引到气,委中补泻方向相反。这是治疗膀胱经的痛。此病人还有督脉的痛,治疗时,我们有特殊取穴的方式,在阴谷下方按压,按到痛点下针,专门治疗督脉痛。这里是奇穴,平补平泻,引到气酸麻张即可。
如果只扎阴谷委中穴,膀胱经的痛会去掉,但腰椎脊椎的痛就不能去掉,所以要加上这个痛点下针。那这个病人很瘦,膝盖问题,还是用膝五针,膝眼下针用雀啄,不能左右捻转,旁边有油囊,不能伤到。他膝眼很大,有的人膝眼很小,被压迫住了。鹤顶在膝盖头和肌肉交缝点,下针很浅。右脚好了,左边还要扎针,巩固疗效,治疗膝关节时两边都要下针,平衡治疗。
接下来我要表演两针,在手腕,治疗主妇手不能拧毛巾。养老透间使,养老要摆这个姿势,下针后捻捻针斜刺透到间使,不可穿透皮肤,即可取针了,不留针。养老穴除了治疗手肘关节,还是眼科的大穴。
手关节变形,用乌头桂枝汤。针灸最好的方式是三间透劳宫,三寸针,捻针,留针20分钟。是治疗手关节问题很有名的手法。
针环跳时,侧卧位,腿弯曲跟身体成90°的姿势,骨头打开来,握拳,第一掌指关节平放到髋骨上,大指尖的位置就是环跳穴。三寸针进到骨头上,叫病人呼吸,吸气时针慢慢提起来到皮层不动,这时叫病人吐气,吐完气,再慢慢进针到骨上,重复三次,叫呼吸补法。眼科治症:我们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结膜炎,我们有名的大穴和手法,手上的几个大穴,一是养老穴,治疗手关节肿痛,下针浅,臂臑穴在肩头下肌肉尖端。二是外踝上5寸的光明穴。另一侧同样取穴。
头面上取穴呢,膀胱经的第一个穴道精明穴,下针时,手指把眼球拨开一点,顺着指尖下针,另一侧同样。头上,头临泣,在发际往后1.5寸,从凹洞前5分的地方进针到凹洞处。头临泣帮助视力外,眼睛迎风流泪,也要用此穴,是眼科大穴。养老、臂臑、光明穴,是治疗眼科大穴,如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角膜炎等症。睛明穴,头临泣(眼珠正中间过来进到发际1.5寸,摸到一个凹洞,凹洞前5分向后斜下针。临风而泣,迎风流泪。养老穴很浅,不透针时直刺即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