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导入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看待别人的行为时,总是习惯于将其归结于每个人的内在倾向,而忽视那些重要的现实力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们的焦点在人而不是情境。
比如,一个人的种族或性别总是鲜明而引人注意的,而作用于这个人的情境力量通常又不明显。又或者说,当我们越是固执的认为人的特质是不变的,那么存在与我们内心的刻板印象就越强烈,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反而会忽略不见,因此这也造就了“群体服务偏差”和一些所谓的“公正世界现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群体服务偏差
托马斯•佩帯格鲁的研究表明,归因错误使得人们在理解群体成员行为时会出现偏差。我们总是对自己群体的成员给予较高的评价,就像是“这个人之所以捐助是因为她善良;他不捐助是经济条件还不够”。
而在解释其他群体的成员行为时,则更容易从不好的角度去,“他之所以捐赠是为了刻意表现;她不捐赠是因为她很自私”。因此,同样的推搡动作,如果是白人所为,那么就会被认为只是“闹着玩”;而如果是黑人,就会变成暴力行为。
在很多人心中,经常会忽略外群体的积极行为,并将视为一个“特例” ,比如会形容一个外群体的人很聪明并且努力但完全不像其他人,如果这个人取得成功,也会归因为运气或者特殊优势,表现出了较多的群体服务偏差。
而处于不利位置和比较谦虚的群体,则不太会表现出这种群体服务偏差。社会心理学家雅克•沃劳尔和斯泰西·萨萨其指出,多元文化会更加关注差异性,这在没有文化冲突时可以让群体交流更有趣,但一旦遭遇冲突或威胁,对差异性的过分关注可能导致群体间的更大敌意。
群体服务偏差会微妙地影响我们的言语风格。安妮•马斯领导的团队发现,内群体其他成员的积极行为会被描述成一种共性的品质,当同样的行为是由外群体的成员所为时,人们常常将其描述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行动。
当我们描述消极行为时,特点则正好相反,如果是内群体所为,会把这种消极行为看做是特殊的,而如果是外群体所为,那么就会认为这是外群体成员的普遍倾向,马斯把这种群体服务偏差称为“语言性群体间偏差”。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指责他人能为指责者本人的优越地位提供合理的辩解理由,这是因为人们把外群体的失败归结于内在品质有缺陷。比如会说“他们失败是因为他们很笨;我们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尝试。如果女性、黑人或者犹太人受人虐待,那是因为他们活该”等。
当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让一群德国平民去参观贝尔森集中营时,德国平民都普遍认为这些囚犯一定犯了可恶的罪行才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公正世界现象
梅尔文•勒纳及其同事在对滑铁卢大学和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中发现,仅仅是当人们看到无辜者受害时,就足以让很多人不那么尊敬和同情受害者了。勒纳指出,之所以出现对不幸者的贬低,是因为人们要告诉自己:自己是一个公正的人,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人们得到的是应得的东西。
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勤奋和高尚会换来回报,而懒惰和非道德不会有好结果。由此很多人会认定春风得意的人必然是好人,而受苦受难的人是罪有应得。
一系列的研究探讨了这种公正世界现象,设想你同其他人一道参加一个实验,以抽奖的方式选择一名参与者承担一项记忆任务,这个人一旦给岀错误答案,就会遭受痛苦的电击。
在观看了受害者接受电击之后,实验者让你对受害者进行评价。你会怎么回应呢?是深深的怜悯吗?我们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就像爱默生所写的那样:“受难者是无法玷污的。”
但实验结果表明,当观察者无力改变受害者的命运时,他们就经常会否定和贬低受害者。罗马讽刺作家尤维纳利斯早就发现到了这样的结果:“罗马盗贼信奉的是运气,他们讨厌那些被判过刑的人。就像大屠杀发生后的犹太人一样,他们遭受的痛苦越多,说明他们越不值得被喜欢。
这类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对社会不公漠不关心,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不关心公平公正,而是因为他们眼里很难看到不公正。那些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人,认为被强奸的受害者一定是因为行为轻佻才激起了施暴者的欲望,遭遇家暴的一方一定是自作自受;穷人注定就过不上好日子;生病的人应该为他们无力治疗自己的疾病而负责。
在美国,人们会对弱势的人表现出较少的同理心,更多地是无情的责备受害者,对诸如平权法案等社会政策的支持也会偏低。
这些信念也从侧面使得成功人士更加坚信,他们所得到的一切完全应是应得的。富有和健康的人更多地认为是自己的好运,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会把好运和美德、厄运和不道德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幸运的人感到自豪,也可以让他们不必对不幸的人承担责任。
人们厌恶失败者,即使失败者倒霉的原因显然仅仅是运气不好。比如,儿童会认为在街边捡到钱的人是幸运的人,这些会比不幸运的儿童更可能做好事或者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人们明白赌博纯粹靠的是运气,不应该议论赌博者到底是好是坏。再比如,一个好的决策也可能带来不理想的结果,可人们经常无视这一事实,他们认定失败者主要是能力较差。
与此类似,各行各业的人可能根据结果来评价自己。成功的时候自鸣得意,失败的时候自责不已。虽然主动性与成功可能无关,但公正世界忽略了不可控因素,这些因素会使一个人竭尽全力的努力付诸东流。
公正世界思维也会让人认为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系统是公正的,很多人会就越倾向认为很多事情本来的面目就应该如此。这种天然的保守性使得很多新的社会政策难以推行,比如选举权法案、税收和医疗等各项改革等。
但是,当一项新的社会政策开始实施后,我们的“制度正当化”又会发生作用以全力支持该政策,并使其合理合法化。因此在加拿大,多数人都赞同政府各项政策,如全民健康保障、严格控制枪械和取消死刑等,美国人也大多支持自己适应了的各类政策。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群体服务偏差”,这种偏差会使很多人只会对群体内部的人给出较高的评价,而给外群体的人更多地则是贬低,当一些不好的行为发生时,人们也会将这种罪责按照内外群体来区分来对待。
第二部分我们讲了一些“公正世界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很多人看不到自己身边和社会的不公,这就造成了许多生活的不错的人认为那些不如意的人是咎由自取,他们之所以生活的不好不仅是因为能力不行,而且运气也同样很差。人们之间的关注和同理心也会因此大大减弱,完全忽视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这种保守的心理也会在社会制度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