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04 性别偏见和歧视:将导致更多社会问题

《社会心理学》104 性别偏见和歧视:将导致更多社会问题

00:00
09:41

重男轻女这一思想是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种可怕思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重男轻女思想的行为并不罕见,或许可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并成了对女性的一种常规偏见了。


社会上目前对女性的偏见已经日益严重,经常拿女性来调侃,各种代号也随之出现,比如将一些交通事故归罪于女性,比喻其为马路杀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背后的知识,有关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性别偏见

根据目前对刻板印象的研究,有一个结论已经是铁定被证实了的。那就是性别的刻板印象要比种族刻板印象更强。杰克曼和森特发现,认为在两性关系中,男女双方同样“易动感情”的男性只有22%。剩余的78%的男性中,认为女性要比男性更易动感情的人数远远多于认为男性更易动感情的人数,其比例高达15:1。那么女性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她们的答案是一样的,基本不存在差异。


要记住,刻板印象是针对一群人的概括,它们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或者可能出现过度概括而偏离了事实真相。我们在之前提到过,男性和女性普遍在社会联系、同理心、社会权力、攻击性和性爱主动性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异。


那么据此我们能否得出性别刻板印象准确的结论呢?刻板印象有时会夸大差异,但据珍妮特•斯温的观 察,这种现象却并非总是如此。她发现宾州州立大学的学生有关男性和女性在不安分性、对非言语的敏感性、攻击性等方面的刻板印象比较接近于真实的性别差异,而且,这些刻板印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


在综合考察了27个国家的数据之后,约翰•威廉斯和他的同事发现,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易相处,而男性则更开朗。性别刻板印象的持续性和普遍性,使得一些进化心理学家相信性别刻板印象背后所反映的是某种天生、稳定的本质特性。


刻板印象作为一种信念并不单纯是偏见态度,刻板印象可能为偏见提供支持。不过,抛开偏见而言,人们可能会赞同男性和女性的平等性,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研究者如何探讨性别偏见,性别态度到底是善意的还是敌意的


根据人们对调查研究者的陈述,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与人们的种族态度的变化都非常快。例如,与愿意为黑人总统候选人投票的人数一样,愿意为女性总统候选人投票的人数也逐年提升。1967年,56%的美国大学一年级学生赞同“已婚女性最好只限定在家庭中活动”,而到了2002年,赞同该观点的人只有22%。在2008年,作为五个孩子的妈妈萨拉•佩林,就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


伊格利和她的同事、哈多克和赞纳研究称,即使人们从内心里还是对女性有所偏见,但他们通过行动来区别对待女性。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确能感受到女性更善解人意、亲和和乐于助人。因此,一种有利的刻板印象导致了一种积极的态度,伊格利为这种有利的刻板印象起名为“女性优秀效应”。


不过,性别态度往往是好坏相伴的,这是格利克、菲斯克和他们的同事研究的结论,他们调查了19个国家的15 000人,他们常常将善意的性别偏见和敌意的性别偏见混合在一起。


性别歧视

与女性相比,男性自杀或被谋杀的概率是女性的3倍,同时因为战场上的受害者都是男性,这也使得他们的平均寿命少了5年。大多数精神迟滞或自闭症患者都是男性,接受特殊教育项目的学生亦是如此。


一项广为宣传的来自1968年戈德堡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戈德堡给康涅狄格学院的女学生一些短小的文章,要求她们评定每篇文章的价值。有时一篇文章署名为男性作者,有时则署名为女性作者。总体上看,当文章署名为女性时,所获得的评分要比署名为男性时低。这也更加印证了女性 对女性其实同样存在偏见。


斯温等人查阅了相关文献,尽可能地了解有关评价男女工作的性别偏见研究。出乎意料的是,针对工作方面,男性与女性在偶然偏见上几乎一样多。在大多数的比较中某项工作是由男性还是女性来承担,并不影响对该项工作的评价。


艾丽斯•伊格利总结了其他有关评价男性和女性作为领导、教授及其他身份的工作研究,而结果是:实验并没有证实存在贬低女性工作的任何总体趋势。


那么是否可以说,性别偏见在西方国家正在迅速消失?女权运动是否已经即将完成其目标,与种族偏见一样,公开的、堂而皇之的性别偏见已然消亡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微妙的偏见依然存在。比如很多西方民众非常在意女性吸烟和男性的哭哭啼啼;会斥责和贬低一名白人劫匪;被认为权力欲极强的女性会比男性遭到选民更强烈的反对。


其实,在西方国家以外,性别歧视的情况更严重,世界上未上学的儿童当中有三分之二是女孩。在一些国家,歧视已经慢慢演变成了纯粹的暴力,甚至一些被强奸的人会被诬告和起诉,一些女性被泼煤油,或者受到来自丈夫的家庭暴力。


但是,对女性最大的偏见是发生在女人生产前。就全世界而言,人们更希望自己生男孩。1941年,美国有38%的怀孕父母说他们如果只养一个孩子的话,他们喜欢要男孩; 24%的人喜欢要女孩;23%的人说他们无所谓。


2011年,答案几乎没有变化,依然是40%左右的人喜欢要男孩。随着人们广泛采用超声技术来检测胎儿的性别,以及越来越多的堕胎行为,这些偏好正在影响男孩和女孩的比例。


在我们国家,95%的孤儿是女孩,,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为118: 100,这也导致20岁以下的男性比女性多出320万,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男性将成为未来的光棍。这种“性别灭绝” 现象当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像是新加坡、印度和韩国也有数以百万计的类似情况。


总的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对有色人种和女性的公然偏见已的确远不如40年前那样普遍,对于同性恋者的偏见亦是如此。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微妙偏见依然广泛存在。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性别歧视是不尊重人权并且致命的。因此,我们人类有义务去仔细而深入地研究这种偏见的根源,以防止类似“性别灭绝”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性别偏见”,必须承认的是,对于女性的偏见已确实不如多年以前那样普遍,人们也更愿意和女性交流,但是在态度上,往往善意和敌意往往交织在一起。


第二部分我们讲了“性别歧视”,因为微妙偏见的持续存在,很多国家的人都有重男轻女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更希望自己生男孩,而这种行为也必将导致更到社会问题的发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