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过高、消费下降,终于有专家替老百姓说话了!

负债过高、消费下降,终于有专家替老百姓说话了!

00:00
04:41

作者 | 梳子姐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专家说胡话。

这两年,“何不食肉糜”的专家太多,他们一会让低收入群体把房子租出去赚钱,一会让老百姓把存款拿出来买房,一会让农民城里买房开车种地,馊主意出了一箩筐。

专家让人反感的主要原因并非学术不精,而是心术不正,屁股坐歪,总想着如何从老百姓兜里掏钱,从来没想过怎样反哺人民群众。

昨天,2023长白山高峰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的一席发言,终于让人听到了接地气的大实话。

李扬分析认为,中国消费增速呈现逐年下降之势,启动消费增长是一项艰巨任务,主要受三个方面问题影响:

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不快,物价涨幅高于收入涨幅;

二是房价高得离谱,居民债务负担很重,偿债压力较大;

三是疫情反复,从根本上侵蚀了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基础,抑制了消费能力。

虽然GDP总是每年不停增长,可是对大多数普通居民来说,收入到底有没有增长,增长有多大幅度,生活水平有多大改善,压力负担有没有减轻,能把这几个诛心的问题回答好才是经济民生的关键。

李扬作了数据对比分析,2020年我国居民的“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为137.9%,同年“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高达15.0%,而美国数据分别为95%和7.5%。也就是说,我国居民赚100块钱,要拿出15块还债,如果算上房贷负债,可能“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要超过50%。

这些概念和数据或许有些抽象拗口,作为普通老百姓,只需要算好自己那本小账就行,每个月到手的工资除去房贷、车贷能剩多少?剩下的这些钱除了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等必须开支,还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用于提升生活品质?

如果活着只是为了赚钱,赚钱仅仅能维持活着,只能满足最低生活需求,那么生命的色彩将变得灰暗单调,幸福的味道将变得枯燥无趣,更奢谈其他精神层面的追求。

与一位从事旅游业的朋友交流时,他说过去三年公司赔了两个亿,硬咬着牙把3000员工养活下来,现在旅游业人气上来了,消费能力还不够高,大病初愈需要恢复元气。

这也与宏观数据形成印证,春节假期国内旅游3.0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游收入3758.43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很明显,出来的人大幅增多,可是花钱消费却少了一大截。

居民收入上不来,消费从何而来?

准确地进行定义,疫情结束后只有报复性出行,没有报复性消费。摘下口罩,走出家门,最主要的是情感补偿,心理纾缓,而消费则囿于现实变得更加趋于理性。

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有一句话直抵人话:消费不能靠刺激,老百姓若有钱会主动消费。

他主张,不宜再搞资本密集和非急需的大项目,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可选择一批劳动密集度高、公益性强的公共服务及建设项目,如清理改善城乡社区环境、植树造林,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等,主要吸收失业者参加。

因此,刺激消费始终是个伪命题。

老百姓日子过舒坦了,有了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自然水到渠成,何须刺激。

若是非要掏空居民腰包里的最后一块铜板,这样的刺激消费与饮鸩止渴毫无二致。

一个好的社会,不在于创造多少财富,而在于减轻多少生活成本,让人活得安然幸福。

直戳问题本质,从不歌颂恭维。当前并不缺少有本事、有良知、有眼光的专家,他们的思想走进决策之时,才是百姓之幸,黎民之福。

与民休息、还利于民、藏富于民,是经济恢复的必由之路。

- End -

只为苍生说人话!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SL20201720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