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相约第6篇《不要拒绝世界和社会》

与生命相约第6篇《不要拒绝世界和社会》

00:00
07:14
他像一碗水中的一滴油

独处并不意味着拒绝世界和社会。佛陀讲,独处意味着生活在当下,深入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假如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将不会被卷进过去,或者被对未来的思虑所吞没。佛陀讲,如果我们不能安住在当下,即使我们生活在僻远的莽林中,我们仍算不上是真正的独处。他说,假如我们完全安住在当下,即使我们生活在拥挤的市区,我们仍然可以说是独处。
佛教禅修者明白,在团体中修行是何等的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皈依僧"。越南有句谚语叫做"朋友之于修行好比汤之于正餐"。与团体接触,向其他的成员学习,以团体为皈依,非常重要。在修行团体中,寻找独处的方法,是我们要做的。
上座比丘是修行团体的一份子,但是他坚决要过独处的生活。他信仰孤独生活之观念,因为他过去曾经听说过佛陀赞美独处的修行。于是他远离所有人,不亲近任何人。他独自乞食,独自回来,独自吃饭,独自打坐。他像一碗水中的一滴油,不能够与他的道友们融为一体。因为这一点,其他的比丘觉得他有些异常,于是他们向佛陀表达了他们的担心。
佛陀非常慈悲。他没有批评上座比丘。他只是说,上座比丘的独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有很多其他比丘在场,佛陀便抓住机会向上座比丘开示了胜妙独处法门,依此法门,与比丘僧团保持联系,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依处,仍然是可能的。
有些比丘与上座比丘相反,他们经常一小伙一小伙地聚在一起闲聊,浪费了不少时光。他们的谈话与教法无关,结果佛陀批评了他们。在很多经里,记载了这样的故事,佛陀规劝、斥责那些比丘行动嘈杂,不守规矩,不知道如何检点身心,不知道如何把时间有效地花在经行、打坐、深入观察当下发生的事情上面。巴利藏《增支部》( Anguttara Nikaya V30, VI 42, VII 86)就是其中之一,在该经中,佛陀谈到了这些问题(见汉译大藏经《杂阿含经》( Samyuktagama )第一二五零和一二五一经)。

真正的交流

刚出家的时候,我师父给了我一本书,名叫《沩山禅师警策文》( Words of Discipline of Master Quy Son )。我永远不会忘记沩山( Quy Son )禅师批评那些午饭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闲话无意义之事的修行者所说的话。沩山师父的话时时回旋在我的耳畔,不断地警策着我。
当我们生活在修行团体中的时候,至少应当有一两个人充当榜样的角色。有时我们只需要观察一下他们站立、行走、说话或微笑时心专一境的神情,我们就会坚定自己的修行。我们修行独处,并不妨碍我们享受和其他人在一起,从他们的修行中获益。相反,正因为我们修行胜妙独处法门,我们才有能力去深入地观察和欣赏他们。
交流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同他人交谈。例如,当我们同蓝天、白云、绿柳或者玫瑰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用语言来交谈。我们体认和接受这些事情,并感受它们的温暖。只要我们心中升起了信心,我们就可以从它们的存在中学到许多东西。同样的道理,我们完全能够从三宝那儿、从修行团体那儿获得法益。
假如我们修习胜妙独处法门,我们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默默地用于练习经行和坐禅,这样,我们的存在将会为修行团体做出真正的贡献。不像上座比丘或者那些饭后聚在一起无味闲谈的比丘们,我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为团体的修行增加了坚定的信心,提高了团体的品质。我们就像舍利弗、迦叶,或者金毗罗等佛陀的所有弟子一样。看到我们,佛陀会满意地微笑的。佛陀知道,假如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过胜妙独处的生活,那么这个团体的生活质量会非常美妙的。当团体中的所有成员为团体的修行品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这个团体就会拥有稳固的基础,很多人会从中获得法益。独处意味着生活在正念当中,而不是要把自己同社会割裂开来。假如我们明白了胜妙独处法门,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同他人和社会进行交流,并且我们将会明白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