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相约:第2篇《与桎梏一起生活》-月亮再美,终究冰凉

与生命相约:第2篇《与桎梏一起生活》-月亮再美,终究冰凉

00:00
06:13


佛陀补充道:"事实上,鹿纽,假如一个比丘被任何类似这样的桎梏所拘缚,即使他生活在莽林的深处,生活在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他仍然和其他的人生活在一起。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摆脱将他拘缚起来的诸桎梏。他就是与这些桎档生活在一起。"
佛陀教导鹿纽,一个知道胜妙独处法门的人,生活得很轻松,他没有被内在的诸行识所束缚,这些行识基于六根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佛陀的结论是:"鹿纽,假如一个比丘能这样生活的话,即使他生活在村子的中心,即使与比丘、比丘尼或者在家居士生活在一起,即使身处于皇宫贵族、达官贵人之列,或者与外道住在一起,他仍然是一个知道胜妙独处的人。他过着独处的生活,因为他摆脱了所有的执著。"
另外还有一次,佛陀住在给孤独园( Anathapindika ),他把诸比丘召集在一起,向他们开示了概括有关胜妙独处法门之主要观点的诗偈,这就是《跋地罗帝偈经》(即《胜妙独处经》)的主题。这首诗偈很出名,在其他很多经典中也出现过。在汉译经藏中,《中阿含经》有三处经文摘录了这首诗偶。第一篇经文是《温泉林天经》(《中阿含经》第一六五经)。在这部经文中,该诗偈被引用了四次。第二篇经文是《释中禅室尊经》(《中阿含经》第一六六经)。在这部经文中,该诗偈被引用了三次。第三篇经文是《阿难说经》(《中阿含经》第一六七经)。在这部经文中,该诗偈被引用过一次。
在巴利文经藏中,我们碰到有四篇经文引用了"跋地罗帝偈",均见于《中部》( Majjhima Nikaya )。第一部经文是《跋地罗帝偈经》( Bhaddekaratta sutra )。第二部经文是《阿难跋地罗帝偈经》( Ananda - Bhaddekaratta sutra ,相当于《中阿含经》第一六七经,即《阿难说经》。第三部经是《摩诃迦延跋地罗帝偈经》( Mahakaccanabhaddekaratta sutra ,相当于《中阿含经》第一六五经,即《温泉林天经》)。第四部经是《卢夷强耆跋地罗帝偈经》( Lomasakangiya - bhaddekaratta sutra ,相当于《中阿含经》第一六六经,即《释中禅室尊经》)。
"独处"是佛教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反映了佛陀教导觉醒生活的精要:放下过去和未来,提起正念,深入观察和揭示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真相。除了上面提到的巴利文四篇经文和
汉译三篇经文之外,独处的主题还在别的经文中多处提到(尽管"跋地罗帝"一词没有出现)。例如,在我们上面引用的《上座比丘经》和《鹿纽经》中就出现过。
" ekavihari "(独处者)和" sadutiyavihari "(与他人共住者)这两个词,在《鹿纽经》( Migajala sutra )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 bhaddekaratta "(跋地罗帝)一词却很难翻译。昙摩难提( Dharmanandi ,义为"法喜")在把《杂阿含经》( Samyuktagama )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因为不了解这是一个复合词,于是干脆根据读音把它译成汉字,并且把它作为这首诗偈的题目。
不少南传佛教法师把" ekaratta "一词理解为"一天夜晚",而把" Bhaddekaratta "译成"一个适合修行禅定的美妙夜晚"。从这篇经文的上下文联系来判断,我相信这种译法是不正确的。" Bhadda "的意思是"好的"、"理想的"。" Eka "意思是"一"或者"单独"。" Ratta "意思是"喜欢"。当代佛教学者拉拉难陀比丘( Bhikkhu Nanananda )把这篇经文的题目译成"喜欢独处的理想者"。通过深入的思考,我认为,把" Bhaddekaratta "理解为"胜妙独处法门"更接近经文的原意。
这首诗偈,又名"胜妙独处法门",为佛陀所作,概括了他对上座比丘和鹿纽所作开示的主要意思。佛陀在给孤独园向僧众宣读了这首诗偈,然后又为他们作了详细解说。该经开头的几段描述了这篇经文宣说的时节因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