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什么是斯多葛派学说?

1-1 什么是斯多葛派学说?

00:00
05:55

致凯莉·露娜:

她的哲学之旅方才起步。希望哲学能像改变我的生活一样,让她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致科琳娜:

在她孜孜不倦的鼓励之下,我得以通过践行斯多葛派哲学让自己更加完善。


01 曲折之路:我们如何生活


人生之旅行至半程,惊觉身处幽冥森林,而原先笔直的通途,早已踪迹难寻。
——但丁,《神曲·地狱》第1章


尽管文化有世俗、宗教之分,单一、多元之别,但“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不论在哪种文化中都是重中之重。例如,我们如何应对生活的挑战、人生的沉浮?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最终,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准备,面对品格的最终考验——死亡?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数不清的宗教和哲学,有的从神秘学角度出发,有的从超理性视角阐释,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如今,科技论文铺天盖地,探讨幸福本质、教人追求幸福的畅销书琳琅满目,能显示“你的大脑正沉迷于”某件能够左右你生活满意度之事的强制大脑扫描应运而生,都表明现代科学也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寻找答案的大军之中。


试图解答以上这些存在主义问题的方式千差万别,人们所运用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宗教经典、参禅打坐、哲学论证、科学实验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通过以上方法得出的答案,一方面确实令人惊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及其明显迫不及待要去探究意义和目的的心态。举个例子,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有大量不同教派可供选择,此外你还可以皈依佛教中的某一个宗派,抑或在诸子百家中信奉道家或儒家学说。如若你对宗教不感兴趣,偏爱哲学,你还可以转而研究存在主义、世俗人文主义、世俗佛教、伦理文化等等。当然你也可以得出这一切都没有意义的结论——事实上寻找答案这一行为本身就没有意义——从而接受一种“快乐”的虚无主义(没错,这种思想也确实存在)。


而我信奉的是斯多葛派学说。这并不意味着我要让自己喜怒不形于色,时刻压抑情感。尽管我很喜欢“斯波克先生”这个角色(据称,这是《星际迷航》的创作者吉恩·罗登贝瑞以他所理解的斯多葛派信徒为原型塑造的——后来证明这个理解有些流于表面),但是他被塑造出的性格特征反映出人们对斯多葛派信徒最常见的两种误解。其实,斯多葛派学说并不是让人抑制或隐藏情感——而是要我们承认自己的情感,反思情感产生的来由,进而调节情感,使其为我所用。另外,它还要求我们谨记哪些事在自己掌控之中,哪些事在自己掌控之外,从而将精力倾注在前者身上,不要在后者身上白费功夫。这一派学说让我们要践行美德,竭力去引导世界。与此同时,时刻注意自己行为的道德维度。正如我在本书中讲的,践行斯多葛派学说是一种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动态体系,这些活动包括:反思经典中的箴言,阅读振奋人心的文字,参与冥想、正念和其他形式的灵修活动等。


斯多葛派学说有一条核心原则:我们应该认识并区分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和无法掌控的事情 。 某些佛教教义也提到过这种区分,而人们常常据此认为:斯多葛派信徒倾向于摈弃社交,遗世独立。然而,如果仔细研读斯多葛派的著作,特别是那些大人物的生平自述,你就会发现这种成见实在荒谬——斯多葛派哲学可以说是一种“入世哲学”,鼓励热爱人类、热爱自然。斯多葛派学说,一方面让人们观照内心,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参与社交,这充满了矛盾的张力。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我,让我对其信受奉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青a

    这么听来,我也开始对斯多葛派学说感兴趣了呢,追听开始

    小谦_9j 回复 @三青a: 哈哈,谢谢支持

  • 向往自由的刀手

    我非常推崇斯多葛派学说。并且以斯多葛派学说的人而自居。

    小谦_9j 回复 @向往自由的刀手: 感谢收听,希望这本书能让你更好的了解斯多葛哲学

  • 悟园清听

    涨知识了

    小谦_9j 回复 @悟园清听: 😊

  • 落日珊瑚_Avon

    喜欢小谦醇厚,娓娓道来的声感

    小谦_9j 回复 @落日珊瑚_Avon: 谢谢😳

  • 乔筱月

    才子新作

  • 玉花甲

    哲学问题有点深奥,烧脑,主播深入浅出的串讲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谦_9j 回复 @玉花甲: 谢谢,主要还是书写的好

  • 听友510718715

    讲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