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3-1向心城市:逃离北上广是明智之举吗

【陆铭】3-1向心城市:逃离北上广是明智之举吗

00:00
11:13

家里有钱心里不慌,欢迎来到家庭财富增长计划,我是天楠。现在进入到我们这个模块的第一讲,


我们的系列分享主题是关于城市和房子做更聪明的选择。请到的分享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特聘教授陆铭老师。陆老师不仅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对于我们很多的财经读者来说,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位知名的作者。几年之前当大国大臣这本书横空出世的时候,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奖无数,在书中陆老师也提出了中国应当发展大城市,而且是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特大城市,要允许老百姓自由的向这些城市迁移,而只有在集聚中经济发展才能够走向均衡。

在今年陆老师又出了本新作「向心城市」,如果用最概括的语言来介绍一下这本书,我们今天先想请陆老师先和我们来最概括的介绍一下这本书,你觉得这本书它的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陆铭:最核心的观点其实我用一些大数据的方式,结合人口普查的方式来跟大家讲了,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大变局之下,尤其是关于人口流动的方向,我讲了三个趋势,第一就是人口持续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第二是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周边地区流动。第三就是有一些城市它还出现了人口重新返回中心城区的这种现象,然后我们用数据告诉大家,这样的这种现象,它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现象,甚至这种人口集聚的趋势比以前还有所加速。

那么相应的来讲,我在书里就要去讨论,你既然人口是这样流动的,那么你们在那些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就要去考虑它的公共政策怎么去实施。比如说人多了,需要提供住房的供应,有一些大城市因为房价已经比较高,那么对于一些新市民,还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就要加大对于公租房廉租房的供应,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子女的教育,这些都要去顺应人口的增长。


还有我们在城市病方面,大家觉得城市大了会有拥堵污染的问题。我在书里也讲到,其实你如果要做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你会发现其实不同规模之间的这个城市,它的拥堵污染的程度的差别不像大家想象那么严重的,更何况在大城市,其实我们可以想很多办法去治理,比如说在交通拥堵方面可以去发展高效率的密集的地铁网络,在城市的污染方面可以通过清洁能源的使用,公共交通的使用,还有产业结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就可以缓解污染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解决,就可以让人口集聚的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可以出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那么我们人口在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中,有一些大城市就成长为紧密连接周围地区的一个都市圈的发展,它的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就会增加,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的发展就会非常有益。 我主要讲的观点。

杨天楠:对,其实陆老师是从一个学者的观点来讲,它对于城市人口集聚的一个观察,特别是通过大数据方式来研究过之后的一个结论,我来说一下从我个人的视角,特别是从疫情起来的这两年,从个人的视角,从身边的感受的一些感受,我觉得这轮疫情之后,我身边好像有越来越多的人反而是像离开北京上海这个城市要准备回乡发展了。

我身边这样的案例还挺多的,最近也是和一个朋友吃饭,他是刚刚很不幸被锁在互联网机构给优化掉了,拿了一笔赔偿金,他就打算回老家去,我还得劝他说你回老家去,很有可能收入会腰斩,甚至可能只有在上海的互联网公司的1/4。

但他觉得这个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处,就房租比较低,交通不花钱,然后老人也在身边,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可以自由创作的职业来说,它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我是在想,我们最近特别是这一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原来说逃离北上广,更多的是知识青年那种一种冲动式的一个表达,但是在201 2012之后,似乎很多北漂和沪漂他真的开始去考虑这件事了,这是不是和您说的向新城市的趋势并不完全一样?

陆铭:这里面我觉得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要去区分什么叫趋势,什么叫个人选择?所谓趋势是指看整个人群的迁移方向,比如说在城乡之间,我们不否认有些人可能从农村在向城市迁移,但与此同时也会有城市人向农村的迁移,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实际上也会有这样的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到大城市来,有的人选择到小城市去,甚至在大城市待了一段时间以后返回小城市,但是趋势是指什么?

趋势是指哪个方向的人更多?如果要是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超过反过来的人,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的人超过反过来的人,这个就叫趋势。

我们在书里讲到的意思,不是说所有人都会选择到大城市来,而是说向大城市的迁移和向城市的迁移,超过反方向。一个健康和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为每一种自己的自由选择来创造条件,让那些愿意到大城市来打拼,来实现自己梦想的人,至少在他愿意来的时候又能够创造条件。

比如说我前面讲到的公租房,另外比如说像交通拥堵问题,你不能说让大家在大城市堵在路上上班两个小时,这也太痛苦了,我们要尽力创造这样的条件。反之如果有人想回去,回去的这个地方如果也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如果有些人觉得他要跟父母待在一起,我觉得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那么讲到疫情,我觉得是这样,首先疫情正在我们进入到后疫情时代的门槛上,应该说明年后年我慢慢就会回归常态了。所以大家我建议不要把疫情期间出现的一些现象当做常态来看待。

第二,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我给大家讲讲武汉的情况。2020年的时候,武汉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疫情冲击,但是如果你看数据你就知道,就在2020年当年,武汉的人口增长了120万,所以如果你看到个案会离开大城市,我觉得这种观察肯定是真的,但如果我们去看加总的数据,是不是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大城市而到小城市去了,我觉得就很难讲。

当然2022年比较特殊,2022年因为奥米克戎这波病毒它的传播力比较强,对一些服务业特别发达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就是以服务业为主,占的大比重超过70%的 GDP都来自于服务业。

那么由于病毒冲击了服务业,而且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所以我估计在2022年的时候,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我不知道广州和深圳会怎样,有可能甚至会出现负增长,但这个也是疫情期间的短期情况,我们还需要用时间来看,明年后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那么第三就是我们不能因为疫情短期的三年的冲击,就没有看到大城市有可能有它一些持续存在的好处,而且有可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的好处有可能不会被削弱,而有可能是被加强的。相反我们在大臣里所看到的那些不太好的一些方面,其实有可能会得到缓解和治理。不太好的方面我前面讲过了,包括住房问题,拥堵问题等等,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去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提高城市的宜居度。

那么在疫情方面,应该说我们经过三年疫情以后,对于大城市的重大的公共危机和自然灾害,已经出台了越来越多的预案和相应的举措,那来应对在未来有可能没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一些新的危机。

那么在好的方面,随着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产生一些需新的需求,这个是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在那里的,就人的需求它是会升级的。我们在收入不高的时候,我们的需求会大量集中在吃饱穿暖,但是到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的爆发在服务需求上,而服务的需求它是有必须要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样一个特征。

服务也是需要供给和需求,在同样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在大城市它有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还有人口流量,比较有利于产生服务业的发展,它对于提升服务业的质量,还有多样性是比较有好处的,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体会到的,好像大城市的生活吃喝玩乐丰富比较丰富多彩。

反过来讲从就业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的就业结构当中,服务业的占比是达到48%的,而制造业的占比在就业当中其实只有18%。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就业当中比重还会持续提高。那么由于我刚刚所讲的特点,大家就越来越多的会觉得在大城市及附近才能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

课代表总结一下,陆铭在最新的著作「向心城市」中讲了三个趋势,第一就是人口持续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第二是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及周边地区流动。第三就是有一些城市它还出现了人口重新返回中心城区。这三个趋势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甚至正在不断地加速。


这个趋势不会因为疫情三年而终结,反而越是在不确定的时代,大城市的优势越大,因为大城市拥有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还有人口流量,天然适合发展服务业,并且创造服务岗位,这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而在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中,有一些大城市就成长为紧密连接周围地区的一个都市圈的发展,我们在日本和韩国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中,都曾经看到过这些超大都市圈的集聚效应,通过各种研究数据,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在日本,只有在东京都市圈以内的城市和区域,房价突破了九十年代的泡沫高点,而绝大多数城市房价都没能回去,这就是人口集聚所带来的财富效应。


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内容,家里有钱,心里不慌,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rtha_Fisher

    所以有钱的朋友们,听完了之后,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就是鼓励我们去北上广? 贫穷让我买不起全文,听了一半没搞明白

    Martha_Fisher 回复 @分x享收费课程: 没事,您若真的想分享,把结论分享给我就可以了 (看我ip,一会北京一会上海的,因为对广州的一些人品有些阴影,绝不会去)

  • 1519561iojv

    基金规模是基金经理的天敌,人口规模也会是城市生活质量的天敌,反常识的解释毫无意义

  • 听友451498694

  • 听友45149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