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导入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远走他乡,去诸如“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发展,有的人希望在那里得到更好的工作,有的渴望在那里安家,有的则是向往那里的激情活力。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大多数人在告别家乡来到陌生的异地时,都希望可以融入一个圈子内,这样不仅可以有结识人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一分归属感,不再因为身处陌生的城市而感到孤单和落寞。
当你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时,你会对跟你有相似经历的人更加接纳和包容,偏见也更少。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归属以及偏见的关系。
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
社会地位是相对的,就像是一个人如果想要让自己显得有地位,就需要有比他地位低的人来衬托。因此,很多人热衷于偏见,是因为从偏见或社会地位和基层中可以获得巨大的心理优势,让人感觉高人一等。
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因为别人的失败而窃喜和幸灾乐祸的经历,比如看见兄弟或姐妹被惩罚,或者同学考试不及格等等。在欧洲和北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正在下滑的群体,以及那些积极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的群体,偏见往往是最为强烈的。
在一项研究中,同社会地位较高的女生联谊会相比,社会地位较低的女生联谊会的成员更容易贬低和嘲笑其他的女生联谊会,以此来获得优越感。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些有着稳定或者稍高社会地位的人对于优越感的需要相对较弱一些。
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当考虑到自身的死亡问题时,会引发人们强烈的不安全感,并会同步强化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研究发现,在白人中,想到死亡的场景时,会使他们更青睐和热衷那些鼓吹自己群体优越性的种族主义分子。
心中想到死亡的时候,人们就会采用恐惧管理策略,即蔑视那些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想法和使他们感到更焦虑的人。当人们已经察觉到死亡临近时,偏见在这时会起到支撑受威胁的信念系统的作用。不过,联想到死亡时,也能导致人们努力追求与他人的共同情感,例如内群体的认同、团结精神和集体主义等。
让人们联想起死亡同样能够影响重要公共政策的支持度。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之前,媒体将与死亡相关的内容传播给民众,其中就包括让他们回忆与"9 -11”袭击有关的情绪体验,或者向他们展示与“9・11”有关的图片,在一系列操作后,民众对小布什总统及其反恐的政治主张有了更高的支持度。而在伊拉克,死亡的提示也使得在大学生群体中,支持通过自杀式袭击来反对和抗击美国的人数显著增加。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也可以推断,一个对自己能力和独立性不自信的男人,更可能会认为女人是弱小的、依赖性强的和可怜的,因为这样可以来彰显自己的男子汉形象。
当乔尔•格鲁伯等人让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男生观看一些年轻女士的求职面试录像时,确实发现自我同一性比较低的男生不喜欢强势和现代的女士,而自我同一性高的男生则更有自信,他们喜欢独立强势的女性。实验研究证实了自我形象和偏见之间的联系,那就是当人们获得肯定时,人们会对外群体做岀更积极的评价;,但当自尊心受到打击时,人们就会诋毁外群体以挽回尊严。
蔑视外群体还可以满足另一种需要,当群体内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时,会使这个群体变得空前团结。也就是说,只有在与主要竞争对手较量的时候,派别精神会变得十分强烈。当员工感到与管理层有矛盾的时候, 员工之间的同事情谊往往达到了顶峰。
马里奥•米库尔林塞和菲利普•谢 弗指出,一旦归属感需要获得满足,人们就变得更为接纳外群体。他们采用一些能够引发归属感的词,包括“爱、支持、拥抱”等等,也包括一些中性词,以此对部分以色列学生测试,这些以色列学生随后阅读一篇假定是由犹太学生或者阿拉伯学生写的文章。
当启动中性词时,这些以色列学生普遍认为犹太学生写的文章比阿拉伯学生更好,而当启动引发归属感的词时,以色列学生就会认为阿拉伯学生的文章更出色,偏见消失了。
避免偏见的动机
众所周知,每个持有偏见的人都有一定的动机,而这种动机也会使人们去避免偏见。我们会尽可能地压抑与别人不一致的想法,以及对其他群体的评判等。
但这些想法有时却非常顽固,这一点对老年人和受酒精影响的人尤其如此,因为这些人丧失了一部分抑制不好想法和刻板印象的能力。帕特里夏及其同事报吿说,偏见程度不同的人们有时候会做出相似的偏见性反应,不好的想法和情感往往会持久性存在,打破这种偏见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一个少数族群的人时,就可能会立即触发很多人的敏感神经和刻板偏见,就像是无论一个人对同性恋者持接受还是反对态度,当他在公共汽车上与一名男同性恋者坐在一起时,他都会感觉不大舒服。在美国当白人遇到一名不熟悉的黑人男士时,即使是那些自以为毫无偏见的人也会小心翼翼地做出反应。为避免自己出现偏见,他们可能会把注意力从他人的身上移开。
在范曼及其同事所做的一项实验中,他们让白人观看一些白人和黑人的幻灯片,想象自己与这些人物来往,以此来说出对这些人物的喜爱程度。 虽然参与研究的人认为他们更喜欢幻灯片中的黑人而不是白人,但他们的面部肌肉以及微表情却显示他们说谎了。
仪器显示当出现黑人面孔时,参与者的皱眉肌比微笑肌更加活跃,当一个人观看少数种族的一个不熟悉的人时,大脑中的情绪加工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研究刻板印象的学者指出,偏见反应并非不可避免,避免偏见的想法会使人们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当他们意识到表里不一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并努力抑制他们的偏见反应。迪瓦恩和她的同事指出,当人们避免偏见的动机是发自内心时,即便是下意识的自发的偏见也会有所减弱。
迪瓦恩及其同事研究发现,要克服“偏见习惯”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通过提高自主意识和关注程度,用无偏见的自动反应替代偏见反应,可以克服偏见。经过两年的追踪研究,参与者在实验干预下所表现出的内隐偏见大大降低。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自动产生的内隐偏见,也不要失望,这因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和调整你的真实行为。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社会地位低的群体,他们的偏见程度往往比社会地位高的群体更深。通过死亡联想可以增强对内群体的偏好和外群体偏见。更重要的是,归属感的增加可以大大减少偏见。
第二部分我们讲了“避免偏见的动机”,出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即使存在偏见也会努力的抑制表现出来,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自发性的偏见是的确可以消除和克服的。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