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第五讲 凯撒前传:共和的崩溃

罗马帝国第五讲 凯撒前传:共和的崩溃

00:00
19:27

原来维系简单社会的共和制度框架,必定会受到复杂情势的冲击,基础的变化会让顶层地动山摇。

内容讲义 

课程文稿

 你好,我是李筠,欢迎来到《通往文明之路100讲》,今天我们开始聊凯撒。


说起凯撒,有人爱,说他是盖世英雄;有人恨,说他是独夫民贼,还有人喜欢八卦凯撒的各种逸闻趣事和花边新闻。凯撒确实是没法盖棺定论的大人物,从他在世到现在一直如此,我在《罗马史纲》里写了不少。这三讲的重心是秩序,重点聊大立法者怎样通过创建新秩序把文明推向新高度。“通往文明之路”就是由这样一个个里程碑标定的。


凯撒创立了什么新秩序?毫无疑问,是“帝国”。听起来很像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大一统。确实,凯撒在西方文明当中的地位,和秦始皇在中华文明当中的地位非常相似。不过他们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资源却大不一样。


秦王嬴政接手的是一个已经走在统一中国路上的秦国,在他曾祖父昭襄王治下,白起赢得了对赵国的长平之战,军事上已经全面压制住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已经在等待最高统帅的来临。嬴政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登顶成为始皇帝。也就是说,统一中国的千秋大业,嬴政不是自己从零开始,而是在秦国的既定路线上继续推进。而且,他基本上手握一把好牌,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经济和军事效率已远高于六国,以一国敌六国的压制性态势已经形成,统一战争基本上到了临门一脚的最后阶段。嬴政是顺大势登顶的。


凯撒则不同,他面对的是罗马几近崩溃的混乱局面,共和出了一堆大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案引起了从上到下的普遍内斗,罗马就快要解体了。从共和将亡、罗马危矣的形势来看,凯撒是挽狂澜于既倒。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将要崩溃的共和都给凯撒布置了什么样的任务,最重要的有三点:第一,社会经济方面的贫富悬殊造成的大分裂;第二,军事方面的兵随将转造成的大内战;第三,政治方面的派系对峙造成的大乱斗。


 先来看第一个麻烦,大分裂。


贫富分化哪里都有,发展越快的国家贫富分化越厉害。前一讲我们谈到梭伦的雅典如此,凯撒的罗马也是如此,千年之后的英国、美国也一样。发展从来都是不平衡的,越快的发展越不平衡。发展的不平衡,既是贫富分化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贫富分化并不是绝对的坏事,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社会的分裂,罗马的发展实在太快了,问题要比雅典严重得多。


罗马自公元前753年建城,到公元前202年西庇阿在扎马会战中击败汉尼拔成为世界霸主,用了550年。从扎马会战之后,罗马几乎没有碰到像样的对手,地中海很快成了罗马的内湖。贫富分化引发的分裂也很快成了罗马的致命伤。变得大而富的罗马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我们先来看看罗马的贫富分化是怎么来的。


首先,鲸吞四海的胜利果实怎么分配?传统上,当然是按照军衔和战功来分,作为将军的贵族拿到更多的土地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无可厚非,但别忘了他们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是大地主、大奴隶主。军事上节节胜利使得海量的战利品分配往马太效应的方向走——穷者更穷,富者更富。资源充足的贵族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进一步加剧了马太效应,土地兼并和奴隶集中支撑起来的大田庄,使得自由农的经营完全是不经济的。种田亏钱,不如把田卖了;即便亏钱也不卖田,那又撑得了多久呢?自由农一旦失去土地,社会经济问题就变成了政治问题,因为自由农是有投票权的罗马公民。贫穷的、失去土地的平民过不下去了,起来反抗富裕的、兼并土地的贵族。平民和贵族的对抗,而不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对抗,成为罗马大分裂的根源。


滚雪球一般的贫富分化后果极其严重,平民的贫困和反抗很快就动摇了罗马的国本。我们简单看一个数字就明白了。公元前218年,罗马登记在册有资格服兵役的公民数是28万,到了公元前131年,仅有32万。你可能觉得没差多少啊?确实,数量上没差多少,但和罗马的发展太不匹配了。拥有28万公民兵的年头,罗马还没有和汉尼拔展开较量,换句话说,只是地方豪强,离世界霸主还差一大截。拥有32万公民兵的年头,罗马已经是世界霸主,不仅打败了汉尼拔,横扫了北非、拿下了西班牙,还击败了马其顿、赢得了希腊,甚至击败了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地中海成为内湖,地盘扩张了数十、上百倍。然而怎么兵员就多了这么一丢丢?按理说,这七八十年罗马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军队应该极速膨胀才对啊!


一定是什么力量严重对冲了军事胜利带来的巨大激励,才让战无不胜的罗马兵员不足,对,就是贫富分化。一方面,普通人失去土地意味着生活没有着落,赶紧想办法找活路,当不当罗马公民没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普通人都知道了打胜仗都是贵族拿好处,自己出门打仗很多年地没人种,打仗活下来了也分不到钱,回罗马老婆孩子都跟人跑了,那还不如不去打仗,逃避兵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去登记。


和梭伦面对的问题一样,贫富分化已经危及国家的兵源,而且,罗马平民的不满比雅典的要可怕的多。因为有个人想出来解决旧问题的新办法引发了更可怕的大问题,就是大内战。


 我们来看第二个麻烦,大内战。


罗马是离不开打仗的,打仗必定离不开士兵。缺兵怎么办?


不是没有公民愿意当兵了吗?行啊,那我就不要公民当兵,来当兵就发钱,谁想当都可以来,不需要公民了。这是马略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好,直接后果就是兵源有了充分的保障。因为士兵和公民两种身份解除关联,公民萎缩就萎缩吧,士兵是可以通过发放军饷来保证的。你们这些闹事的平民不当兵,有的是人想来当兵。果然,为钱卖命的人哪里都不缺,马略手下有了威武雄壮的队伍。


但是,这个解决方案引发了更大的问题:用钱买来的兵,忠诚变质了。


马略改革以前,士兵是公民,打仗是为国效命,胜利的光荣让普通士兵自豪地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一份子。改革之后呢?士兵不是公民了,国家荣誉感没有了。他们为谁卖命?谁发钱就为谁卖命,国家呢?不重要了!于是,国家的军队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个将军的私人军队,士兵的眼里只有给他们发钱的老板,不再有神圣的罗马。


你可能会说,士兵卖命打仗,挣点钱不过分吧?确实,士兵待遇是要保证的,但大问题在于驱动士兵行动的基础心理动机不能是钱,只能是国。一旦士兵爱钱多于爱国,谁都不想看到的恶果就会迅速出现,在罗马史上叫作“兵随将转”:爱钱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成了将军们的私人资本,士兵就跟着自己的将军打仗,叫打哪里打哪里,叫打多大打多大。那要是叫他们打罗马呢?他们也会不皱眉头地跟着已经成为罗马叛徒的将军去干。统一的、属于国家的一支军队就成了私人的、将军们的一个个团伙。


马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将军,他尝到了甜头,疼爱士兵的马略赢得了士兵的拥戴,谁要是敢对马略说个不字,他手下的兄弟们可不答应。马略用这支军队来威胁政敌、威胁人民、威胁罗马,所有其他将军都看在眼里。他们不想学马略拥有无敌的军队和崇高的威望吗?当然都想,于是他们都开始变着法地把国家的军队变成自己的军队。


将军们都把国家的军队私有化,难道只是为了自己家的大田庄有人看家护院吗?当然不是,他们都想像马略一样成为对外战功累累、对内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不仅要当执政官,还要连任,一连任就是好几届。他们很容易打起来:谁当作为军队统帅的执政官、谁领兵去征服什么新地盘,是他们都想要的。官职是打仗的资格,也是打仗的机会,靠打仗升官发财的将军们都去争,靠他们升官发财的士兵们成了他们争权夺利最重要的资本。以兵相争,合理的恶果必然是内战。


罗马以武立国,打仗可是本行,外战内行很快就变成了内战也很内行。马略还在世,罗马就已经在内战里杀红了眼。战场无数次的兄弟相残我们就不多说了,看两件事情你就知道罗马的大内战迅速飙升到多么可怕的地步:第一件,军事上功勋卓著的马略最后陷入疯狂,对罗马城实施了大屠杀;第二件,他的对手苏拉也不遑多让,胜利后在罗马全境实施了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恐怖统治。


 现在我们就来看第三个大麻烦:大乱斗。


马略疯狂屠城和苏拉恐怖统治已经是政治大乱斗的高潮了。我们需要把视角从军事上的大内战转移到政治上的大乱斗,看看共和的政治逻辑和政治框架是怎么在混乱中瓦解的。你会看到,罗马共和的秩序一步步瓦解了。


高速发展引起了贫富分化,这意味着罗马的基础迅速发生变化。罗慕路斯的罗马不过是3000兄弟的部落,而把地中海变成内湖的罗马则拥有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和数千万的人口。很明显,无论从地理上看还是人口上看,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肯定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穷、有的地方富,有的人穷、有的人富。原来维系简单社会的共和制度框架,必定会受到复杂情势的冲击,基础的变化会让顶层地动山摇,结果自然是各种势力你争我夺,都想占据顶端,共和的制度框架自然也就被他们拆得七零八落。我们来简单看看大乱斗是怎么展开的,也就是共和的制度框架是怎么一步步被拆毁的。


第一步,格拉古兄弟发动改革。在马略之前,弥合贫富分化已经成为罗马的共识,想要救国救民的格拉古兄弟发动了改革,他们的核心措施是重新分配土地。他们的初心是好的,但他们的做法却让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公开化,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以平民派被血腥镇压收场。


改革是要让更多人受益,要让改革的成果为所有公民共享,可问题是怎么才能让手握权力和财富的贵族们合情合理、心甘情愿地放权让利?平民派领袖格拉古兄弟借平民的浩大声势夺取大权,拿到了权力是要打土豪分田地。保民官代表平民在广场上发表激情四射的演说,元老们在议事厅里密谋镇压叛乱的计划,人民和元老分裂了。结果双方火并,没有掌握军队的平民派一败涂地。但是,事情没完,因为血腥镇压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弥合贫富分化,也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权力安排。


第二步,马略发动军事改革。马略出身不高,他放低了当兵的资格,让更多穷人有了活路,自然也就成为平民派领袖。兵员问题得到暂时缓解,战争继续取得胜利,贵族们都忌惮他。


但是,军事改革取代不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士兵不能打一辈子仗,他们回家了,还是存在田怎么分的问题。土地法没有着落,保民官和元老院的对峙还在继续,军事改革就是为原来的严重问题加油添柴,因为参与大乱斗的士兵更多了。


可惜的是,马略在军事上是好将军,在政治上却是个大笨蛋,他对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一窍不通。手里握着令人胆寒的军队,却不知道该怎么调整土地分配制度和政治权力安排。结果他对罗马实行了惨无人道的疯狂大屠杀。问题没有解决,反而白热化了。


第三步,苏拉实行恐怖统治。苏拉是贵族出身,是马略的宿敌,心狠手辣的他成了贵族派的领袖。马略剥夺他合法取得的兵权和出征机会之后,他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反了,杀进罗马城。马略跑了,苏拉高高兴兴拿到统帅权就出征亚洲了。但看守罗马的秦纳是马略的死党,苏拉前脚走,他立马就把苏拉打成了国贼,还剥夺了他的统帅权。苏拉的兄弟们肯定不干啊,秦纳控制不了罗马的局面,把马略请回来了,马略回城之后就是疯狂的大屠杀,想把苏拉和他身后的贵族派杀得干干净净。人没杀完,马略就去世了。


苏拉在亚洲倒也不着急,安安心心打胜仗,把臣服各国安排好了,还在希腊度了一年假,然后不慌不忙地回罗马。秦纳一干人等不是苏拉的对手,元老院满足了苏拉的所有要求,苏拉得意地进了城,做了终身独裁官。进城之后的苏拉不是像马略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展开大屠杀,而是极其冷血地实施恐怖统治,他贴出国家公敌的名单,把这些人抄家灭门。普通人可以举报,甚至可以杀掉坏人来苏拉这里领赏,胆敢包庇名单上的人,则与之同罪。苏拉用这样的办法不仅清洗了罗马城,甚至清洗了意大利全境。马略从坟墓里扒出来挫骨扬灰,马略的死党们一个个不得好死。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也在名单上,他是马略的内侄、秦纳的女婿,他选择了逃亡,算是逃过大难,他就是凯撒。


经过马略的疯狂屠杀和苏拉的恐怖统治,整个罗马根本不是鸡犬不宁,而是鸡犬都静悄悄了。平民派杀过来,贵族派杀回去,杀得一团乱麻,杀得尸横遍野,杀得面目全非,可问题不仅一个没解决,反而比原来更难解决了。因为处于不同立场的人简直势如水火,没办法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共和的核心框架已经难以支撑了。


 青少年的凯撒就生活在马略和苏拉恶斗的罗马。穷困的平民有多不满,豪横的贵族有多败坏,双方的斗争有多惨烈,共和的制度有多无能,罗马的危机有多深重,他全都看在眼里,下一讲我们就来看凯撒怎么解决这一系列天大的难题,拯救罗马、新建帝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乘雷出水

    羅馬3.0是不是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 般若自在天

    【马太效应】The Matthew Effect is a term that describes the concept in society of accumulated advantage. It is often thought of by the phrase, "the rich get richer, and the poor get poorer."(两级分化)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The term Matthew Effect was devised by Dr. Robert K. Merton in 1968.

  • 谷峰_83

    还要花钱才能听,我是vip了也要收钱吗

  • 糖吉珂德芭芭拉

    秦始皇是顺势登顶,而凯撒是拯救崩溃共和力挽狂澜的君主。分裂,内战,乱斗都有可能把罗马推向深渊。

  • fourmengogo

    要点脸,卖这么贵,你们全家知识付费

  • gg6ijzzwsu9xftt1o2rf

    喜马拉雅会员到底可以听哪些内容?

  • ffll1217

    请问老师 马略招揽士兵的钱从何而来

  • 糖吉珂德芭芭拉

    马略的内侄,秦纳的女婿就是凯撒,他年轻逃亡,面对马略不懂内政的大屠杀,和他的政敌苏拉的恐怖统治,面对贫富分化,阶级矛盾一触即发共和即将瓦解的罗马,他决定拯救罗马。

  • 糖吉珂德芭芭拉

    军事改革取代不了政治和经济改革。

  • 糖吉珂德芭芭拉

    改革是让更多人受益,让改革的成果为更多公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