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九寿苏会:为苏东坡举办的生日派对

腊月十九寿苏会:为苏东坡举办的生日派对

00:00
09:44

//

九百四十年前,贬谪黄州的苏东坡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年:四月他作了两首寒食诗,七月他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十月写了《后赤壁赋》。到了腊月十九自己生日这一天,他和朋友郭遘、古耕道等人再游赤壁,忽然有笛声起于长江之上。郭、古二人颇识音律,告诉东坡:“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

一问之下,则是进士李委听闻当日是东坡生日,特意作一曲《鹤南飞》以献。受李委之请,东坡回赠题诗一首:“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曲终人散后,寿星苏东坡未必知道这一年的诗文是他一生巅峰,更不会知道后世会出现纪念他生日的寿苏会。

苏轼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古人曾经是不过生日的。魏晋之前,个人的生日并未被普遍关注,更受时人重视的是卒日,因此在史书上也就找不到什么秦穆公或汉高祖给自己大办生日宴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将四月初八定为佛诞日、正月初九定为玉帝圣诞日,在佛教道教的影响下,齐、梁朝代更替之际开始兴起了生日礼。603年隋文帝杨坚下诏,六月十三日他生日这天全国“断屠”,以表达其孝亲感恩之思,这是帝王为个人纪念生日之始。由唐至宋到苏东坡时,无论皇族权贵还是草民庶人,已是人人都重视生日超过忌日。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但古人当然只在每年腊月十九这一天庆生。李委献曲一年之后,苏轼在四十八岁生日之际收到苏辙女婿王子立送来的赠诗和茶饼礼物,当即作诗《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诗云: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

宋人煮茶而非泡茶,因此茶叶也是茶饼而非散茶。图源:视觉中国

献曲十余年之后,苏轼在五十七岁生日时又收到好友画家刘景文赠的古画松鹤图,于是又作诗《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嘉篇次韵为谢》,诗云:

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

此外,苏辙还曾把张方平送给他的石鼎转赠苏轼作生日贺礼。诸如此类关于苏轼生日礼物的记载,都为后世寿苏会的歌咏和图像提供了参照。

广义的寿苏会,指每年腊月十九举行的各种纪念苏轼的活动,例如宋元以来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就有生日纪念活动,至今犹存。

狭义的寿苏会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文士阶层纪念东坡的雅集沙龙。虽然早在顺治时期,文人就已有在端午节纪念屈原、重阳节纪念陶渊明的举止,但终清一代,最常也最多在文人雅集和诗社聚会上受到纪念的,却是苏轼。

1698年,江宁巡抚宋荦购得宋版残本《苏东坡诗施顾注》,命人予以校补并名为《施注苏诗》。1700年腊月十九,《施注苏诗》刊补完成又正值东坡生日,于是宋荦率领诸人在苏州小沧浪之深净轩祭拜东坡。宋荦以东坡生前喜爱的饮食如黄鸡、蜜酒为供品、张挂东坡画像《笠屐图》、陈设东坡诗文集、同仁以诗文唱和并结集成册,这些都奠定了之后“寿苏会”的基本形式。

而这部宋版残本《苏诗》,在七十余年后的1773年腊月十七,辗转被内阁学士、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兼东坡粉翁方纲购得。两天后,翁方纲召集了他的第一次寿苏会。终翁方纲一生,共召集了二十余次寿苏会,他也成为组局次数最多的召集者。虽然每次规模不一,但基本上都会拜观苏轼墨迹如《天际乌云帖》、前贤所绘苏轼画像及宋版苏诗残本。

《天际乌云帖》墨迹也是翁方纲的珍藏之一

1782年,陕西巡抚毕沅也在西安举行寿苏会,参加者多为其幕僚,包括著有人口激增对策《治平篇》的学者洪亮吉等人。洪亮吉参加过1779年的翁方纲寿苏会,因此毕沅的寿苏会也多有借鉴翁氏之处。

宋荦、翁方纲和毕沅三人,是清代寿苏会的创始者和推广者。尤其自毕沅之后,“寿苏”“为东坡寿”的名称才正式为人所沿用。此后,寿苏会开始在更多的地方为更多的文人所推行。

1843年1月19日,因虎门销烟而被远谪到新疆的林则徐,参加了邓廷桢在新疆伊宁寓所举行的寿苏会,作诗纪念“当时天水幅员窄,琼雷地已穷边陲”,感叹自己如今比苏东坡当年贬谪得更加偏远。后来林则徐复起为云贵总督,他在云南寿苏时又庆幸云南与苏轼的四川在地缘上为一整体。

可见,此时虽远至疆界边陲,有文士处即或有寿苏会。

在苏轼曾任职的杭州,嘉庆初年即有在西湖孤山苏祠中举行寿苏会的传统。前来寿苏的不单单是文人,也有很多杭州平民,可见杭州人对苏轼喜爱之甚。孤山苏祠自嘉庆三年新建成以来,有文字记载的杭州寿苏会都在这里举行,一直延续六十多年,直到太平天国的的兵燹将苏祠毁去。1860年腊月十九,文士魏谦升以四句诗纪念东坡生日:

泽深湖水筑祠堂,六十余年奉瓣香

与祭卅年今岁阙,恨由兵燹失烝常

只有在太平年代,寿苏会这样的雅集才会年年上演。因此1865年腊月十九,曾国藩的幕僚们第一次在清军收复南京后举办寿苏会。曾国藩本人虽未出席,但听闻之后大为高兴,认为是“承平之象”。

故宫所藏的苏轼画像

寿苏有时并非集会,纯粹是个人行为。

比如1887年被贬张家口的张佩纶,就独自以鱼上供、以诗为东坡寿。第二年张佩纶到了天津,也是与妻子李菊耦一起作诗寿苏。李菊耦的父亲是李鸿章,而孙女则是张爱玲。

与地方相比,当时在京城举行的寿苏会,出席人士的层级往往更高。1897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北京举行寿苏会。当时在座者中,正白旗的端方一年后在陕西西安也召集寿苏会,而王懿荣将在两年后成为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由于之前翁方纲的大力推介,寿苏会此时早已传播到了日韩。日本早在江户时代,就已举办过多次纪念东坡赤壁游的“赤壁会”,但寿苏会基本是从近代学者长尾雨山而始。1916~1920年,长尾雨山连续四年举行寿苏会,第一届寿苏会的出席者包括中国学者罗振玉和王国维。

日本寿苏会的固定形式之一是展示关于东坡的字画、文物及古董,许多来自于中国——辛亥革命之后许多清朝官员失去官职,不得不变卖书画文物以度日;另外如端方在辛亥革命中为革命军所杀,其藏品也很快散出远至日本。因此日本寿苏会上所见的东坡文物,许多都是曾在中国寿苏会上出现过又远赴海外的物品。

最终是战争改变了一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意图全面侵华,赤壁会和寿苏会对日本汉学界的吸引力也随二十世纪的形势而与日俱降。1937年,长尾雨山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寿苏会,从此耆旧凋零、雅集不再。

近年来,寿苏会的复兴趋势渐起。2016年1月28日,制砚者吴笠谷、北大宋史专家张希清、韩国鲜文大学教授金奎璇、西班牙汉学爱好者文森等人,在北京举办了“乙未寿苏会”以纪念苏东坡的九百八十岁诞辰。寿苏会上,吴笠谷展示了苏轼曾使用过的五代端砚。

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衣若芬认为,寿苏会的文化意义包含“绵延时间”“展示物质”“承传记忆”三方面。苏轼的生日腊月十九长久以来为人所熟知,其忌日七月二十八日则知者寥寥,苏轼虽然早已亡故,其精神却在时光中绵延。

寿苏会上展示的苏轼墨迹、苏轼画像、苏轼生前所爱的食物,统统都能让后人感觉一个音容宛在的、活生生的苏轼。而寿苏会的延续,不仅在苏轼那些足迹所及的地方如眉山、黄州、杭州和海南令后人追慕,在那些苏轼未曾去过的地方如新疆、云南、张家口等地,也承传下关于苏轼的记忆。

眉山三苏祠的乙未寿苏会

在生日这天受到后人祝寿纪念的古人其实不少,汉人郑玄、唐人韩愈、与苏轼同时代的欧阳修黄庭坚、南宋陆游、元代倪云林、明代李东阳、清朝顾炎武……其冥寿都为清朝人纪念。但无论在时间赓续、地域分布还是集会人数次数上,寿苏会都当之无愧为第一。一千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苏东坡这样全面的天才——无论什么时代,时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与当下和自己的关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