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地位逐步提高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职场,在过去男性主导的职场中撑起一变天。她们代表着无可替代的力量,在职场上占据重要位置和特殊地位。
但是职场中依然存在性别歧视等问题,即使拥有同样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男性却比女性更受欢迎,他们拥有比女性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机遇。职业女性需要面临生育问题,自古以来就有的“女主内”观念和一些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让女性在职场上难以一帆风顺。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生育政策多次调整,生育率却没有达到预期,“二孩”“三孩”政策对女性的就业问题产生了影响,女性在职场遭受的生育歧视加重,年轻女性的生育意愿也在降低,“恐婚”“恐育”现象愈发严重。
纵观过往生育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发展面临社会劳动参与率下降,重返职场所遭遇的年龄和职位困境,以及就业歧视加重等问题。即使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女性的权利越来越受重视,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依旧没有显著改变,尤其是因生育问题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现象不在少数。
近年来,女职工怀孕后被调岗、边缘化、变相逼迫离职等现象屡见不鲜。“女经理怀孕住院被调岗降薪直至辞退”、“老板补贴怀孕员工一个月工资让其离职”、“女子怀孕七个月被公司称没产假劝退”等新闻报道屡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
许多企业在效益受损时,往往会牺牲女性职工的利益,他们往往在女性怀孕期间会提出各种理由让女性职工离职,而在这种情况下,三胎政策的横空出世,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三孩”政策背后存在现实问题
自2021年8月国家出台三孩生育政策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措施,延长产假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规定的女性产假范围大概是128天-190天,主要省市基本上都是158天。
对用人单位而言,增加的成本主要是生育相关假期延长期间的工资成本和替代用工成本。一方面,生育津贴还不能覆盖女职工所有生育假期间的工资;另一方面,职工长时间离岗,用人单位需要安排其他职工分担工作或增加人手,要增加工资支出。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近期出台的政策,对于减少家庭生育的压力,对加强生育的服务和支持都是非常积极有益的。但是,生育假的延长可能也会有一些负面的作用,例如生育假的延长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会弱化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没有激励和动力去承担这些成本”,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学博表示,很多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对女性劳动力存在歧视,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更愿意选择男性劳动力。如果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本身就处在弱势地位,延长产假政策会让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处境恶化。
在今年的两会上,“女性”“女职工”“就业歧视”“产假”等关键词频繁被提及。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提到要警惕延长女性产假可能带来的就业歧视。
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的天数差异拉大导致男女员工因生育问题对工作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差异更大,这更加剧了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女性就业的压力更大,职场女性受到的职场歧视也越来越多。例如入职歧视、收入歧视、晋升歧视。
当意识到生育与事业发展有冲突时,年轻职场女性会有是“升”还是“生”的思考。如果选择生育,女性首先在怀孕期和哺乳期,一定程度在岗位上、收入上会受到影响;返回工作岗位后,职场女性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在职场上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这些现象都是当前已孕职场女性遇到的种种难题。
年轻群体“恐婚恐育”现象严重
虽然女性拥有生育自主的权利,但是她们面临的社会问题却使得许多职场女性不得不放弃生育的想法,这种职场现状很容易引发女性“恐婚”“恐育”的心理,生育意愿下降。
腾讯新闻《二孩调查分析报告》也显示,开放二胎后,适龄适孕的群体中,没有计划生育二胎的人达36.6%,而在未婚群体中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意愿生二胎。年轻人因为经济状况不允许不想生二胎的占比为21.9%,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完善占比达15.3%,而对求职或职业发展有不利影响占比高达24%。
智联招聘《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6成女性认为生育是造成性别不平等的主要原因,62.3%的女性认为“生育是女性摆脱不掉的负担”。“三胎”政策下,仅0.8%的女性准备生三胎,“不准备生育”的女性占比17.2%。不愿生育的职场女性的主要顾虑,“经济负担重”占6成,“担心生育会影响职场发展”的占比23.1%。
在开放生育政策和配套颁布各类支持生育的政策的基础上,解决年轻女性对生育问题的担忧,保障其职场上的相应权益是解决国内生育率降低和人口结构失衡的方法。
职场生育性别歧视是错误的、有害的,应该予以纠正。解决职场生育歧视要靠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要靠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如今女性在职场上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女性的权利也越来越受重视。期望生育问题对女性的职场影响逐渐降低,国家在未来也能为女性职场平等上做出努力,尽量减少生育和育护制度给女性带来的障碍。社会和企业营造对女性友好的职场环境,让女性的职场规则更加公平。同样面对职场生育歧视,职场女性也应积极去面对,为争取公平的就业环境做出应尽的努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