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智慧之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之二)

亲子智慧之爱——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之二)

00:00
05:08

上一期音频《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很多朋友反馈,有人问我,这份爱是来自本能还是道德?我想深一步探讨,也对父母的成长和亲子间的理解万岁做一个分析,几分钟的音频,只攻一点,可能挂一漏万,请包涵。
亲子之爱,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我觉得首先出自本能,猫妈妈在小猫生下来一个月以内,母爱大爆发,如果她感到不安全,就会把小猫到处藏,同样的猫科动物——老虎,也是如此。但等到孩子长大一些,有一定独立生存能力了,猫妈妈就会离开孩子,如果孩子非要凑到妈妈肚子下面吃奶,妈妈就会走开,让孩子扑个空。看上去大自然的设计安排是很奇妙的,会让无法独立生存的小动物得到妈妈的照顾,母爱可能跟催产素有关。等到小动物大了一定程度,催产素分泌少了,母爱自然就减少了。
我没专门实验研究过动物,但从日常观察,我得到以上结论。所以,无条件的爱首先可能出自本能。
然而人类虽然是哺乳动物的一种,但又有独特的社会伦理,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分支中也有差异,有的社会群体重男轻女,有的三妻四妾,但在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现代城市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爱中间基本包含了大家都接受的伦理:父母有责任把孩子养大,成为社会的栋梁,而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这份爱中包含了嘱咐、期待和要求。反过来,父母是否有与社会伦理符合的价值观,也会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比如,父母无条件的爱,以及对他人的包容,令孩子感到社会人应该相互包容相互温暖;反之,孩子会对社会感到愤愤不平,仇恨人与人之间分配不公。
从亲子爱的自然属性,再到社会伦理属性,接着我们不得不探索属于人的“爱的能力”。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于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能力十分重要,反过来,孩子自身具备多少爱的能力,是否能理解父母、理解他人、理解社会,是否能减少情绪消耗,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改善环境、自我成长上,这都跟父母的影响、交流和塑造有关。
这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爱的教育,会产生一代代传递、源远流长的影响,从亲子,到家庭,到社会。从农民家庭淳朴自然的本能之爱,农业社会的伦理之爱,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到出了一个大学生,有了文化,对家庭伦理有了更好的认知和辨别,知道当代和传统伦理观念的区别,发展出更好的包容性,对孩子不论男女都会关爱,在家尽量男女平等,爸爸不轻视妈妈,妈妈不需用极端的女权主义去反对爸爸,家庭成员爱的能力在多元文化知识的教化下,变得更为有能量。到了这样的层面,父母就可以坦荡地跟孩子讨论对他们的爱,以及相处中的盲区和不足,即便有不足,相互间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有错就改,形成开放的、可调适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哪怕孩子抱怨父母不够爱自己,让自己感到不安全,也都是可以接受,可以讨论的。当关系中形成这样的机制,不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不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要掌握表达的方式、认错的方式、鼓励的方式、改善的方式就行了。这一层“无条件的爱”中“爱的教育”中,明显蕴含了“爱的智慧”,虽然包含了本能的爱、伦理的爱,但更重要的跃升,就是“智慧的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在 茫 茫 人 海 中 能 刷 到 主 播 这么 好 听 的 声 音,是 缘 分 呀,可 以 互 粉 交 流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