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丨《无条件养育》:挑战传统训导孩子的方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亲子丨《无条件养育》:挑战传统训导孩子的方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00:00
30:23

挑战传统训导孩子的方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喜马讲书”重金招募撰稿人,详情点击进入>>>


精华笔记 


一、为什么要提倡无条件养育?


有条件养育更看重孩子的行为,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纠正孩子的行为。


但是无条件养育则认为,孩子的行为是他内在感觉、思想、需要的表现,重要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这些行为。也就是说,孩子这样表现,背后一定有某种原因,是孩子觉得恐惧了,还是觉得有挫败感了?所以父母要做的是找到原因,而不是压制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同的养育方式,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的不同认知。


有条件养育认为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以后,要给他一些另加的、与当下行为无关的惩罚。这种想法是对孩子的行为持有一种消极的看法,认为孩子一旦有机会就会利用父母,会得寸进尺。如果孩子犯错误之后继续对孩子好,孩子的感受不是“我无论如何都是被爱的”,而是“耶,就算我惹了麻烦也没事”。


但无条件养育则不同,站在无条件养育的角度,孩子并不是有意让父母痛苦,他没有任何恶意,他只是在用她唯一知道的方式告诉父母哪里出了问题。这种解读的角度其实就是给孩子投信任票,孩子不是故意在捣蛋。


不同的养育方式还反映出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有条件养育认为,你做好了一件事,所以可以得到奖励,你没有做好一件事,那就只能得到惩罚。


无条件养育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相互关心、用“爱”来做基础的。


长期处于有条件养育之下,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的想象。美国心理学先驱卡尔·罗杰斯就曾解释过:如果孩子接受到的都是“有条件的爱”,他就会唾弃自己不受珍视的部分,最终他们会认定自己只有以某种特定方式表现时才是有价值的。


更糟糕的是,有条件养育会“遗传”,被有条件养育的孩子,当他们成为父母之后,会不自觉地对孩子也使用同样的教养方式。


二、应该怎样无条件养育孩子呢?


首先,作者介绍了“无条件养育”的 13 点原则。我将这 13 点原则归纳总结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想清楚教育孩子的动机。


作为父母,我们究竟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培养方向是出于父母的偏好,还是孩子自己的爱好。有了长远的目标,那么父母就不容易纠结眼下一时的对错了。


第二,将良好的亲子关系放到第一位。


父母们要时时刻刻记住,没有什么比良好的亲子关系更重要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着的。


第三,父母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年龄。


记住孩子的年龄很重要,父母必须让自己的期望符合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


第四,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小,但我们也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的感受和喜好。


到底怎样来实现无条件养育。作者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学会适度的批评与表扬。


我们要学会如何批评孩子,不能过度批评,作者建议父母们牢记三个限制:


第一,限制批评的次数,因为过多的、持续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因为觉得反正不可能让你高兴而放弃努力;第二,限制每次批评的范围,只将焦点放在某个具体行为的错误上,不要无限扩大,更不要翻旧账;第三,限制每次批评的强度。语言产生的效果已经被放大了,这是父母与生俱来的威力,如果再加上震怒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从而削弱父母对孩子的爱。归根到底,父母还是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其中强化孩子行为的表扬最具破坏性。


无条件养育的第二个方面,让孩子有做决定的机会。


作者建议如果孩子提出自己的主张时,父母尽可能表示同意,用更多的耐心去承担孩子做出选择的后果。这样一来,当父母需要说“不同意”的时候,就必须要想一个很好的理由,而不是仅仅图自己方便,或者怕麻烦,就禁止孩子做出尝试。


有时候,孩子特别不愿意做某件事情,但这件事必须要完成,比如跟父母一起去别人家做客。这时候父母要怎么办呢?


作者认为父母首先要多一些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强制孩子执行。有时候,父母还可以在其他方面给孩子选择。比如你想带哪些玩具在路上玩?或者是你想坐地铁去,还是坐公交车去。


不管父母怎么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身作则。当父母要求孩子要遵守规则的时候,自己也要遵守规则。


在给孩子决定的时候,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要给孩子一些伪抉择。父母只有毫无偏见地把选择权交出去,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选择自由,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接下来,还要确定孩子是否接收到了父母给出的信号。


这就是无条件养育的第三个方面,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确认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比仅仅只是爱他们更难。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


如果父母们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父母理解了孩子的情绪,就会更有耐心。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第一时间就是指责孩子或者唠叨孩子。作者建议父母们改变方式,少说,多问。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然,不是所有类型的问句都是有效的,反问句就毫无意义。


人们常说,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而让孩子惧怕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真正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永恒的爱,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当孩子获得了父母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爱,他才能真正做到心有所爱,一往无前。



书           名:无条件养育

作           者:艾尔菲·科恩

主    讲   人:陈曦

主讲人简介:从事财经工作,家有5岁萌娃,多平台撰稿者

策 划  编 辑:陈艳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米五六

    这样的教育理论是错误的,已经耽误了祖国的一代人,这些孩子长大后,都只是受自己父母喜爱的人,不是受社会喜爱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回复 @一米五六: 呵呵呵,不尊重孩子的人,指望你尊重他人吗?本质还是虚伪的社交罢了。真正的受社会喜爱,就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先从尊重孩子开始吧!

  • 老猫桑

    本书可改名叫《巨婴培养方案》。首先,存在大量的概念偷换,把爱与价值链接在一起没有任何逻辑,把换位思考偷换成无条件,对读者产生误导。其次,过于理想化。很显然这个世界并非靠爱运转,更不是无条件的,无论中外强烈依赖他人的人都难以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再次,作者一再反驳行为主义理论,而这套荒唐理论却恰恰是行为主义核心的。最后,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的前提是父母也是独立个体,既然是平等的独立个体,又谈何父母无条件的爱呢?谈何压抑自己的需求去无条件的爱孩子呢?综上,作者用一系列概念偷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把爱妖魔化。其实规矩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做的是在两者间做好平衡,不断警醒自己不走向任何极端,仅此而已

    有道商苑_鲤鱼 回复 @老猫桑: 读了你的评论,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偷换概念,才知道什么叫反咬一口。 你的内容几乎全是主观臆断的片面理解和概念偷换,比如: 作者把爱与价值联系在一起,你说没有逻辑,到底是你没能理解还是真的没有逻辑,孩子认为自己有价值,父母就会爱他,这是有条件养育的典型表现,因为有条件养育总是把有价值的事物,比如成绩,奖励等与孩子的表现挂钩,孩子表现好就有,变现差就没有,而在孩子心中,这些东西是父母爱自己的表现。这怎么就没有逻辑? 我举这一条给出解释,其他的类似,你的批评及其空洞,完全是站不住的,完全是污蔑 我很赞同这本书,小就有深深的不幸福感,为了自我救赎一直在研究自我教育,我相信经历过的都会赞同书中的内容

  • 有道商苑_鲤鱼

    首先,我很赞同这本书的内容 其次,这本书过于深刻,里面有许多严格的逻辑关系和底层逻辑,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看到评论里许多人的批评反对,觉得很可惜,多数人批评的理由都源于本书内容的错误理解,我想,若是各位真的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也会对这本书表示赞同,我在此给出几点解释: 1,无条件养育是一种养育态度,而不是养育方法,不是要求怎么怎么做,而是从立意出发来改变态度,行为 2,作者并不是说不批评,相反,作者就批评给出了专门的章节讲解;也不是说不表扬,只是讨论了关于表扬的注意事项 3,成事在人,个人的失败,不能代表这个方法的错误 4,部分指责连个理由都没有的,往往是跟风,不做讨论

    加沙N 回复 @有道商苑_鲤鱼: 很多家长阅读理解有问题,听不懂还靠臆想跟风骂

  • 用户5458019577

    很多人没有真的理解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不是不批评,而是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并不是说孩子考60分无所谓,而是说考60分和90分都用一个态度对待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

  • 开心和安心

    这个作者当真做过父母吗?奖励=爱,惩罚=不爱吗?未免狭隘了吧? 很多时候奖惩是让孩子知道规则,自己学会承担后果。 正面管教也是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哆啦课堂

    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现在科学育儿已经让有些家庭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子女。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也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觉得不要太盲目的去注重所谓的科学育儿,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才能给彼此带来很好的体验

  • 美美美如此美丽

    我父母就是无条件养育的我们,我们在幸福的家庭长大,我们感觉有这样的父母简直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

  • 韬略妈咪

    真不敢相信居然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作为很有条件的爱、看父亲脸色过日子的产物,表示现在过得很不好。现在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育儿观,不要让孩子走自己的后路。

  • 皮皮卡莉莉莎

    我朋友,,她自己是狂热追棒这种教育模式,上了各种培训班,做了心理讲师,但心智还有很多不建全的地方,护娃狂魔。她自己的两个娃随心所欲,不会顾及别人或各种场合应有的规定

    解構 回复 @皮皮卡莉莉莎: 您有點誤會此書的方法,此書原則是教養不以某些條件或承諾的犧牲做方法,不然孩子的思路會被轉掉,斷不是專寵無序的意思!對孩子要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但孩子在踩生活底線時要溫和堅定讓孩子清楚底線,將心比心,大人是辛苦也要有耐性,但孩子到中高年級時表現會讓家人溫暖窩心,反倒要教育反霸凌的方法!實際生活體驗非理論!

  • 会敏_NS

    我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很省心!孩子很懂事!而且我是无条件信任她,有什么事,自己先做到,给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