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敦煌壁画的前世今生

50 敦煌壁画的前世今生

00:00
38:56

50-50 敦煌壁画的前世今生


一、知识点


1.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早在1944年国民政府就在此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是中国文物保护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体系而且不曾间断的保护、研究工作。




2.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萨埵那太子本生图是一幅佛教壁画,此幅绘画把太子刺颈流血,舍身投崖,饿虎围食,两兄悲号报信,国王王后悲泣、收骨、造塔埋骨诸情节严密压缩在同一画面。




3.月牙泉: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Mingsha Mountain Crescent Spring),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城南5千米处,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界定为12.79平方千米。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1994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2015年,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中国有很多的属于迷幻的能力,幻想的能力,神话的故事,可到周朝以后,基本上这种幻想的能力越来越少,跟佛经又带来了很多幻想的能力。


2、,敦煌壁画里面被重复的最多的题材,也就是当时的佛经传到中国以后被传述的最多的故事,那不只是被讲出来,被写成文字,同时也被画成一幅一幅的画,完全像连环图,让大家来了解来看的东西。


3、经过敦煌这些建立了短短的一个朝代的独立的王国,这些国王他们都不安定,心里都不安定,他们拥有的权利、地位、财富,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所以他们都不安。


三、全文逐字稿


我想敦煌的壁画其实真正到现场去,他给人的那个视觉上的刺激其实是蛮大的,跟云刚的东西其实很不同。等一下我们会再看一下早上没有看到的云刚的部分,那也包含着这个,噢,刚才我们提到有一部分有彩色的这个形态,可是我想我下面先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敦煌的这个地方形成的一个状况。我们在谈到敦煌的时候,我想跟大家分辨两个很容易混的字眼,就是佛传故事跟佛本身故事,它可能都被称为故事,可是当我们讲到佛传跟佛本身的时候,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这个如果不是从佛经的角度来看,其实很难理解。我们早上讲说白象入胎,然后白马玉成,或者降魔,或者是修道成正果、转法轮,全部是跟这个希达多在历史上存在的这个人的故事有关,也就是说属于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的传奇故事叫做佛传。那佛本身从汉字来讲,本身应该也是他这一生的故事,可是刚好不一样,各位了解到佛经认为所谓的本身是一个生命有毫长的一个轮回过程,这个整个轮回的过程叫做本生,这样可以了解吗?等到它成正果,其实也就是内发,那就涅槃,然后它就结束了它的本身。可是这个本身有很长很长的前因,那这些前因是好几世的,这个东西我们叫做本身。




所以我想这个部分各位如果稍微了解一下,等一下看敦煌的壁画,就比较容易知道佛本身故事跟佛传故事它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刚才不是讲燃灯佛吗?燃灯佛故事当中有一个叫做善会的一个小沙弥,然后他借花献佛,然后修他的下一世,那这个散会就是佛的本身,这样可以了解吗?就是说在他前世当中,他曾经好几次的修行修成,他这一世成为希达多太子,然后在菩提树底下悟道,成为佛传,那这一世叫做佛传。前面好几世都叫做本身,所以它其实是两个不太相同的概念。




这个部分我一直觉得说对我们来讲非常难了解,因为我们如果不从佛教的教义来讲是非常不懂的,所以等一下会看到佛本身的故事通常记录在一部经叫金光明经里,那这部经里面记录了这个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在佛传以前的所有的这个好几世的这个本身故事,那里面包含等一下我们会看到的敦煌壁画,现在统计起来,在北魏的时期被画的最多的一个故事,大概前三名。




我们看到第一个是斯皮王的故事,那么也就是一般人讲的割肉为鹰的故事,等一下我们壁画里会看到这一类的故事,它就是在阐述释迦牟尼佛在这一世成佛以前,他有好几世的这个修行,而所有的修行都跟舍身有关,就是把身体舍掉这件事情有关,而舍身本身变成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悟道的一个前奏。




可是我们看到在佛传故事反而相反,对不对?我们刚才讲他 6 年苦修,其实他发现苦修并不是成佛的唯一的方法,所以他才菩提树底下才悟道。可是在本身故事里面,他又很强调舍身这个故事,所以我们提到 seven 斯皮王是一个国王,那这个国王在他的皇宫当中享受着人世间最美好的建筑,住在最美的宫殿当中,穿着最美的丝绸的衣服,吃着山珍海味,那看着所有最美丽的舞蹈,听着最美丽的音乐,它整个生命是在现实当中是最好的。




可是有一天他看到一个鸽子飞进来,而鸽子在发抖,那鸽子就停到他的手上,他就感觉鸽子的重量,然后觉得鸽子非常的漂亮,很白,那他就觉得鸽子为什么会有恐怖恐惧这件事情。好,这里面有点像心经里面讲说恐怖无忧,恐怖那恐怖其实是心里面对于一个本质的恐怖,就是生命里面有一个本质存在的东西,不管你现在活得再好,它有一个本质的恐怖,那本质其实是死亡,都在讲死亡这件事情。所以视频王一旦意识到鸽子的恐怖是死亡这件事情的追逐,他就又开始有很大的一个发愿。这个时候他看到老鹰来追逐这个鸽子,要把鸽子吃掉,所以他就开始跟老鹰有一个对话。




这是佛经有很多的幻想,我刚才已经提到说这个部分是我们汉族非常缺乏的。我们在周公治理作乐以后,各位发现中国美术史幻想的能力越来越少了,因为我们很讲究这个治理作业的一个人性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说商代的以前,中国有很多的属于迷幻的能力,幻想的能力,神话的故事,可到周朝以后,基本上这种幻想的能力越来越少,跟佛经又带来了很多幻想的能力。




所以这个斯皮王就跟老鹰讲话了,然后就跟老鹰说,我知道你要吃这个鸽子,所以鸽子很害怕,现在躲在我的手中,然后他就告诉老鹰说我是国王,那个国王是有很大的权力的,所以你饶过这个鸽子,你不要吃它,那我可以给你任何东西,你要的东西都可以给你,那他说他就举例说我可以给你一半的国土,那我可以给你我全部的仓库里的珠宝的多少给你,然后甚至最后说我可以把王位让给你。




那老鹰说我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啊?对一只老鹰来讲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所以他到最后在整个的交换里没有任何的结果的时候,他现实里面所有他的生命的价值跟荣耀在交换的过程里面一一失败之后他就提出,老鹰就提出一个说法,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我要吃带血的肉,新鲜的带血的肉就是鸽子那逼到斯皮王没有办法,说好,我用我身体上一块跟鸽子等重的肉换下鸽子的生命,那老鹰说好就答应他了,所以在绘画上就出现了天平,然后鸽子被放在天平的一端,那另外一边矢匹王就从大腿上割一块肉丢在天平上去让他等重。




这是非常印度式的故事,印度最早的佛经的讲述都在讲你能不能从身体的痛或者是当中去领悟你舍身的这个意义。所以我们现在讲慈悲喜舍,常常讲说舍是把多余的衣服舍掉,多余的钱财舍掉。其实佛基因最早的原始佛教是讲舍,就是舍你的肉,你自己身上的一块肉,所以那个那种痛,那种血流下来,然后去救一个生命的关系。




那这个故事的发展,各位如果去看金光明经,它非常奇特,它就描述斯皮王在割肉的过程,他把肉割下来,他觉得痛得不得了,那然后可以救下那个鸽子,他愿意做这件事情,可以等重,可是天平根本没有动,鸽子的重量没有被这一块肉的重量平衡过来,所以他觉得很不能理解他。所以再割第二块肉,再放上去,还是不动,割第三块。




那金光明金里面让我们看到斯皮王在自己的王位上不断的割肉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用他的肉想要换下这个鸽子的生命,最后毫无结果,因为天平没有动他到,一直到最后鸽到遍体鳞伤,他有一个大的灵物,他了解到他的生命跟鸽子的生命是等众的,你除非用生命就换生命,其实不是一块肉换生命的问题,所以那个佛经的最后是他大喝一声就全身扑到天平上去,然后当然佛经最后要讲的说,其实一切都是假的,天平也不见了,老鹰也不见,鸽子也不见,连势必网也不见,其实世界城驻坏空,最后是一个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存在,我们觉得最痛的、最忧愁的,最喜悦的,最开心的,其实都是只是梦幻泡影,就是一个假象而已,所以金光明星里面其实在用很多的部分在讲诗,匹王是佛的一世,他其中的一世,而这一世他用割肉去救一个鸽子的事情去修了他这一世的完成,那结果他又轮回,他又轮回到另外一世,就是在敦煌壁画里面画的另外很多的一个故事,就是沙托纳太子的故事,沙托纳太子也是一般人讲的所谓的这个舍身磁虎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是敦煌壁画,各位如果有机会去敦煌,你会发现在北魏到唐以前,敦煌壁画里面被重复的最多的题材,也就是当时的佛经传到中国以后被传述的最多的故事,那不只是被讲出来,被写成文字,同时也被画成一幅一幅的画,完全像连环图,让大家来了解来看的东西。




那我们刚刚讲说斯皮王他完成了一世的修行,那他又轮回了,所以轮回他这一世他变成了一个太子,就萨托纳。萨托纳太子是一个小国家的第三太子,三太子跟他的大哥二哥一起在森林当中练剑,练武术,然后他们平常也受到很好的这些教育,跟他们讲生命的这些无常这些现象。那我们看到沙托纳太子后来就跑到森林的悬癌旁边去玩,就看到悬癌底下有一只母的老虎,刚刚生产产下 7 只小的老虎,可是因为在旋,现在旋矮底下没有东西吃,所以没有奶可以喂这个小老虎,所以眼看着这个母的老虎跟 7 个小老虎都要饿死,所以桑托纳太子就开始问他的哥哥,说我们平常读了很多书,都在讲舍身去救生命这件事,他说现在这个母老虎跟这 7 个小老虎都非常非常的饿,马眼看着就要饿死了,他说我们三个人当中谁可以从悬来跳下去,用他的身体去喂给老,那这个大哥二哥就说你别开玩笑了,这个老虎已经饿成这样子,你跳下去就必死无疑,所以两个哥哥就跑回家去了,然后沙托纳太子就开始发愿,然后他就金光明经里面讲了很多,他就开始想说这个身体刚刚长成,刚刚发育这么完美,每天被赞美一个少年的美丽的身体。




然后他的宫廷里面的一些女士,每天要用最好的牛奶帮他擦洗皮肤,吃最好的食物,然后穿丝绸的衣服,可是他说士生不艰,可恶如贼。他说这个身体从诞生开始这么被宠爱,这么多的物质去满足这个身体,可这个身体充满欲望,充满各种不坚固的东西,这个身体是一个这么脆弱的东西,他用一个很奇怪的形容说这个身体可恶如贼,是一个来陷害我的东西。就是说我想大家可以了解印度把人的肉体跟精神分开了,所以肉体是一个伤害精神的东西,肉体上所有的欲望其实是一种错误,是一种罪恶,然后它伤害了你精神上的那个升华的部分。那如果你为了要精神上的升华,最后他就把这个身体,把这个肉体当成是一个可恶如贼的一个对象。




如果是可恶如贼,那我们应该把这个贼尽量地舍掉,所以我想这里面跟我们儒家对待身体的方法完全不同。各位在这里一定记得我们在汉朝以前讲中国美术史完全是儒家的系统,那儒家是身体发肤授之父母连罚头发跟皮肤都不应该毁坏的。和印度刚好相反,印度觉得这个身体根本是一个应该要舍掉的东西,如果这个身体舍掉,也就脱离了生老病死这种痛苦,而能够得到一个更高的精神的升华。




好,我想在这里我们不辩论儒家佛家的这种哲学的对错的问题,每一个哲学或宗教有他自己的一个体系,有他自己的体系。可基本上我们看到佛教的基本的论点观点,其实在面对死亡,儒家从来不谈死亡这件事,孔子几乎不谈死亡,可是佛教基本上一直在谈的是一个面对死亡这个课题,死亡变成最大的一个功课,你必须把这个功课做好。所以他当他讲视盛不坚,可无如贼,他就有了一个对死亡的不同的观点。那儒家的观点,死亡是不好的,要避开死亡的。




佛家的观点,死亡刚好可能是解脱,可能刚好是解脱。我们其实现在也我们也常说,唉,这个人解脱了,其实大概是讲说一生受苦,那死亡其实是一个解脱。所以他就决定说,如果士生不艰,可恶如贼,如果这个身体充满这么多不坚固的、不永恒的,因为这个身体死后三日就臭烂不堪。




佛经里面常常讲说,你去看一个尸体,死后三日,如果你不处理它就是臭烂不堪的东西,所以他在讲这个物质本身是一个不坚固的东西,这个肉体是一个不坚固的东西,所以他们他就决定要舍掉,所以他当时就决定从玄来跳下去,舍身雌虎,把他的身体喂给老虎吃。那其实这个部分我特别要讲说,我们在敦煌看到一幅这样的绘画,我们其实很惊讶,因为在儒家的系统当中,这个身体是非常尊贵的。我们刚刚讲说连法腐都不可以毁伤,何况整个的肉身,因为它来自父亲母亲,它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存在。可是印度刚好相反,所以对于当时中国的整个的文化史来讲,我想这个美术史把这些图像画出来是非常震撼人心的,非常震撼人心。




可是各位记不记得早上我们提过说,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战乱的时代,然后每一个老百姓每天走出去看到满街都是尸体的,因为在战乱当中那些尸体,那些不被淹埋的,那些痛苦的尸体,其实人看到自己的终结,看到自己将来的样子,所以在这样的状况里,他会听得进佛经,他会觉得佛经里面讲的东西其实就是他现实的状况,他的确看到人的身体这么难堪,这么邋遢的活着的那个状况好,所以我要特别讲说割肉为阴也好,舍神息虎也好,都在讲对于肉体的折磨跟肉体的一个领悟,那这个的确有它环境的背景,环境的背景,所以我们刚才特别讲说北魏这段时期流行的壁画,后来在唐朝慢慢消失,所以今天我们下午的课,各位可以看到唐以前的敦煌壁画,跟唐以后的敦煌壁画题材跟内容完全不一样。这些又割肉又跳旋来的这些佛经故事,到堂以后大家都不画了,因为觉得要信佛教这么难。




你今天在台湾跟人家在讲这个东西,大家都不敢信佛教,那跟你讲说,你捐一点点钱,都拿一点旧衣服去,你就是一种悲悯,所以他觉得比较容易,可以去行。可是在印度的原来的原始佛教里面是非常大的大院,就是这个宗教是发大愿的东西,所以他动不动就是割肉,动不动就是舍身磁虎这一类东西。跟我们早上讲说萨度,以这个这种印度原始宗教的这个教派有非常大的关系,就是对身体的一个折磨。所以各位现在到印度旅行应该还可以看得到,就是都一的这种教派的人,他们就是用白土把自己涂在身上,就像一个动物,满地都是的。那你走过去踢他,你用弹吐他,他都不会有反应,他觉得你越侮辱他,他越容易沉到,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教派。




其实我们在印度到处看到一堆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其实英国人去统治印度就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你越杀他,他越觉得他就是要接受生命是这个状态,因为士生不坚,可恶如贼,他觉得一切毁灭他的力量,侮辱他的力量都是帮助他成道的。所以其实甘地也有这样的东西,就是他最后其实是一个接受一个生命被侮辱的状态跟一个被损害的那个状态。然后他觉得他要修的是来世,不是这一生,而这一生就是斯皮王,也就是沙托纳,它可以去把肉一片片割下来,它可以把身体从血癌跳上去。所以在金光明经里面讲的那个沙特纳太子从悬崖跳下去,身体被树枝刮断,然后碰到岩石,那个骨头碎裂,然后掉到地上以后四肢都断掉了,可是很不幸又没有跳到老虎旁边,然后老虎又饿得半死也爬不起来,所以很奇怪。




我在读那个佛经时候,其实最让我震惊的是说舍身也很难,舍身也非常难,所以他自他就觉得说他已经发了一个大愿,这个大愿又很难堪,也老虎也吃不到他,最后他就用旁边的枯树枝割断井血,然后让血流出来,然后去引导那个血去流到老虎的嘴边,老虎慢慢吸吸那个血,恢复了体力,站起来才把它吃掉。所以这是非常佛经的描述。




其实在我们的文化里完全无法理解我们的文化,一定是武松打虎的,一定不太了解说为什么会去看待一个老虎的生命,是因为它不再是老虎,它是生命的状态,它重要的是我的修行,而不是对象性的问题。所以我想这些早期在敦煌各位如果有机会到敦煌洞窟去看到的北魏的壁画,其实是一个我们已经不太了解的那个北魏年代,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产生的力量,在民间产生的这些力量,我特别要讲说,因为当时听佛经看这些话的人本身在一个非常受苦的状况,我们可以知道说敦煌的壁画好,敦煌这个名称在西汉的时候,张骞通了这个西域以后,就形成了今天甘肃在整个沙漠地带的四个郡,武威、张毅、九泉、敦煌,那敦煌变成大汉帝国最边疆,一出敦煌以后就是外国了,就是西域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狭长型的一个沙漠当中的绿洲的状况里,它变成丝路的孔道,非常重要的丝路孔道,我们一敢打开地图,你就会发现说你从东往西走移,势必一定要经过敦煌。而在那个黄沙漫漫当中,其实生命是非常不保险的,因为那个地方的政治是最混乱的,它有时候属于中国,有时候不属于中国。好,我们现在讲的北魏最早统治敦煌的,像北魏,甚至像钱粮,还有钱秦这些朝代都不是汉族的朝代,然后到再晚一点就是西魏统治这个地方,然后到北周统治这个地方,好,当然到了隋唐统一了,所以这个地方属于隋唐的一部分,到宋朝它又不是宋朝的,它是西夏,又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所以敦煌其实一直是中国这个边疆的一个边陲地带,它有时候属于中国的版图,有时候根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时候又是西域的国家,所以它政治非常非常的混乱,非常的混乱。




在这样的状况里,这个地方变成很多的政权一直在争夺的地方,所以战争也特别多,所以老百姓在这个地区里面其实是很不安定,那种流亡的状况是特别明显,各位知道西夏后来就是被成吉思汗灭掉的一个国家,他们叫做思路上消失的王国,成吉思汗就打到了西夏,然后就整个灭亡了西夏。




所以各位听说过敦煌不是有封洞吗?把洞封起来,里面很多的宝贝,到清朝才发现,一千年来大家都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的宝物。那为什么风洞就是西夏?在亡国前,他感觉到这个战争非常可怕,曾经是在蒙古要来了,所以把国家里面最重要的卷宗、文物、典章、珍宝全部封在敦煌的洞窟里,就把它封起来了。所以以后大家都不知道,因为西夏就亡国了,他的皇后也被陈吉斯案抢劫列走。




那西夏因为当时受宋朝的文化影响很大,他有很多的节操这种观念,所以这个皇后后来就跳大夏河死掉,那整个西夏的政权就忽然中断,所以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埋在山洞里面这些东西,所以隔了很久以后才被发现出来。所以我们讲这些东西,大家就了解到说敦煌一直是在一个不稳定的这种状况,因为不稳定,所以你会觉得每一个人在那个地方就想要开洞,然后去许愿,然后慢慢把这个地方发展起来。我们现在依靠的对于敦煌所谓的莫高窟这个洞窟它的开洞的年代到底有多早,其实非常的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找到西晋,有人认为是前勤或者钱良,可是至少等一下我们看到作品从北魏已经开始有了,那我们现在依靠的年代是唐朝的时候,曾经重修过莫高库,然后立了一个碑,然后在这个碑里面他提到了当初最早来这个地方开洞的一个和尚叫做乐尊,其实这个资料非常的拂面,因为我们不知道乐尊是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反正就是一个僧侣,一个行脚僧走过了大漠,然后来到了敦煌一个月牙泉,因为这个地方明沙山月牙泉是有水的地方,在沙漠当中有水的地方一定是变成人要聚集的地方,因为方圆几百里都没有水。




那你各位如果去敦煌,你会感觉到说那个飞机下来全是黄沙漫漫,然后就在鸣沙山旁边有一个月牙泉,那个泉水到现在还一直在非常清澈,这样流出来真的像月牙一样,在沙洲当中有一个月牙泉,好自然这个人就会停在这里喝了一点水休息,然后打坐,然后打坐完以后发现对面有一个山叫三维山,三维山上全部是金色的光,然后说每一个山峰壮似千佛。




唐朝立的这个碑里面在讲一个宗教的神话,讲一个宗教的神话,那也就是说这个乐尊和尚在这个地方打坐,那不晓得是幻觉还是他的这个打坐以后产生的某一种乏力,他就看到对面的山,每一个山峰是一尊佛,坐在那个地方,让他觉得这个地方是要他要留在这里修行的地方,所以他就挖了第一个洞,然后就坐在里面打坐,然后就在这个地方死去,就是这是莫高窟的唐朝修的碑里面讲到的第一个开敦煌的洞窟的一个和尚,后来就来了第二个人叫法良,法良和尚。




那法良和尚看到乐尊在那边打坐修行,他也挖了一个洞,也在那边打坐就开始了。莫高窟就一个洞窟这样开起来,那我们看到最早是修行的人在这边开窟,自己做修行禅定的这个工作,可是慢慢的我们看到它其实离真正繁荣的敦煌有一段距离,就是我们现在去敦煌的时候,我们住在敦煌的市镇上,敦煌的市镇很繁荣,他当时有王国,有将军,还有一些商人,做生意的人来来往于敦煌。




可是你要从敦煌再往北走,出城以后在鸣沙山上才看到这个洞窟,所以这些人做生意的人经过敦煌,这些打仗的将军,经过敦煌这些建立了短短的一个朝代的独立的王国,这些国王他们都不安定,心里都不安定,他们拥有的权利、地位、财富,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所以他们都不安。




在不安的状况里,人非常容易寄托宗教,所以他们就开始跑到明沙山底下听佛经,那佛经跟他们讲因果报应,跟他们讲很多的故事,斯皮王的故事,沙特纳德太子的故事,所以他们很感动,让他们就捐一些钱,说帮我画一个斯皮王割肉为鹰的故事,然后上面写上我的名字,表示我供养的那么对,我有一个功德。




那这个将军,后来,唉,不错,做了蛮久都没有人政变,所以他也很高兴,就又捐一些钱再去还愿,好就壁画越来越多,我现在举这个例子是说各位如果有机会到敦煌去看,你会发现洞窟当中的壁画,墙壁上的壁画是一代一代画下来的,有的是国王画的,有的是皇后去许愿的,有的是将军去许愿,还有最大多数是商人,因为做生意的人来往于敦煌这条路是最危险,因为很多的强盗,很多做生意的人到时候就被杀掉,然后钱财就被抢的,所以非常的恐惧,所以他们通常要去做生意之前要出敦煌以前,他们一定去许愿,如果赚了钱平平安安回来,那愿意再画一尊佛像,再画一个故事,然后来还愿,所以就这样子壁画越来越多,所以你可以看到敦煌的洞窟里的壁画其实是许愿完成的,就像我们刚刚讲云刚也是,他是为了完成他的愿望的,所以我很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在敦煌看的时候,你看一下那个供养人留下来的名字,还有那些他们写的那些话,甚至有继女,因为这种繁荣的市政一定有做这样行业的人,所以他就写冀女某一心供养,觉得自己在做这个行业有一点罪恶,或者是心里面不安,他就去捐了一个佛像,然后写他自己的名字在上面。




所以其实整个敦煌是这样形成的,可是他没有想到就是从前勤、前良、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西下,然后到宋到元,一直到闽,在一千年当中变成一个没有中断的一个绘画跟雕塑的博物馆。所以我们说敦煌宝窟我想是世界上少有的一个博物馆,是现场的博物馆,可是注意一下,我们早上已经讲过,它不是为了我们讲的博物馆的观念或美的观念,它是一个许愿的观念,结果留下了这么精彩的艺术的这些珍品。大概到噢近代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有点没落,我想思路已经被海路代替了,原来要走这个思路去到阿拉伯国家或者欧洲的这条路已经被海洋的路线所代替,所以敦煌其实没落下去。以后这个地方一些和尚,一些道士在这边管,这个地方也从来没有好好的整理,没有好好的管理,所以他就有点荒废掉了,有点荒废掉。




意识到清代的中后期,我们看到西方的考古学家开始进行他们整个对人类古代文明的研究,到了埃及,到了希腊,做了很多的挖掘的考古工作,当然他们也就到了敦煌那第一个来的就是英国的考古学家斯坦因那,各位可以买到他中文版的著作,在商务运输馆有西域考古记,斯坦因写的非常有趣的一本小书,那说明了这个其实不太通汉文的一个考古学家,可是因为他考古的经验非常的专业,所以他到了敦煌以后,他很快的立刻就可以发现这个地方有长久的考古的这个资源,在这个地方那所以他就认识了这里的管。




当时敦煌的庙宇的一个道士叫王源路,王源路各位可以看参考一下余秋雨写的这个敦煌这个文章当中提到的这个人还有他的照片,他跟斯坦因合照的照片,王源路我们看到一个道士来管一个佛教的庙,就已经可以想见当时这个地方已经多么混乱,已经根本没有一个正规的一个佛教的这个系统。




那王源路蛮倒霉的,因为它其实是一个文盲,也不太有文化的这个教育的。可是他管了这个地方以后,他就发现了西夏留下来的一个巨大的宝库,因为那个墙壁久了以后有洞,那结果王源路就哇哇哇进去了,就发现里面好多好多东西,那他其实也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因为他自己的教育水准不高,所以他就把那些手抄的佛经,或者是当时国家的这种典章的中心,就拿来烧香灰,什么治病之类的,其实就这样子,大概糟蹋了很多的东西,可是斯坦因立刻就发现这个东西是第七世纪,第八世纪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斯坦因就用了一点点的钱,就跟王元路买了好几车的文,敦煌的文物大批的往敦伦敦运,从敦煌一直到了伦敦都有一个敦,可是差别很大。




那其实我们讲到这一段历史很很悲惨的事实是说我们看到斯坦英带走的东西多到他后来根本带不下,所以现在在发现在阿富汗,在捷克这一条路上都有斯坦因丢下的东西,因为他当时根本带不了,所以带到最后有一批精品,现在到了伦敦,在大英博物馆就是最珍贵的这一批东西。




那当然一般人后来都把王云露当成是一个卖国贼一样觉得他们,可是他根本就不知道,因为最重要是其实这个东西很早就被发现了,有人也曾经把这些东西呈给当时清朝管敦煌的官吏,那看了以后他也没兴趣,他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那这里面说明这个民族整个在当时的文化水准都是低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




各位可不可了解我们今天中国美术史会讲敦煌,你在 100 年前没有人要讲敦煌,因为没有人把那个东西当艺术,它就是一个破庙,它不过就是一个破庙。其实是我们今天经过了斯坦因的抢走东西,我们才知道那个东西好了不起,他不来抢,我们,但还不知道那东西那么重要。




好,所以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到敦煌被发现斯丹英其实一个当头棒喝,就是这些东西是 1000 多年前最重要的文物的资料,全部是手抄经卷这些资料,还有手绘的这些图像,那斯坦因带走的东西都是可以卷的,带走的都是画在脖上的东西。他这批东西其实很神秘,一直没有怎么公开,在日本的讲坛社出了三本西域美术,很大本的曾经把这一批东西印出来,那可是这批东西。事实上一直我说神秘的原因是因为各位知道希腊现在有一个文化女部长一直在要回东西,就是大英博物馆有最精彩的希腊巴特农神殿那个 LJ 的那个收藏。那最近听说英国要还吗?因为一直在打海牙的国际官司,那如果这个官司成立,那这个东西很可能要还给中国,所以其实他们一直不太愿意公开这一批的资料。因为后来胡适之还有很多研究红楼梦什么的人,其实他们都到敦煌去考证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关于当时佛经的发音,还有很多文物的东西都从这一批东西里面,甚至医药的资料,很多东西都在里面都有,所以我们看到后来就引起了第二个汉学家,法国的叫博西和贝利奥特,他有一个汉文名,他汉文很好,薄熙河的中文非常好,他是一个研究汉学,他了,他知道了斯坦因带走了一批东西以后,他就赶快赶到了敦煌,然后因为他懂汉文,所以他可以真正挑最好的文物,所以又带了一批东西走,这一批东西现在在巴黎的一个美术馆叫吉美迪妹美术馆,就是罗浮宫的一个附属的这个美术馆。




那带走了第二批东西,接下来德国、俄罗斯的考古队都来了,那么陆续把东西带走。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前年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西夏王国的东西,就是俄罗斯探雪队当时带到俄罗斯的,现在在列宁格勒那批东西,所以每一个国家都来拿东西,那美国人一一向比较迟钝,所以来的就比较晚,所以美国人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东西可拿,所以他们就开始用整片的胶把墙壁的壁画撕下来,然后现在在美国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你可以看到非常大的壁画,整个用胶撕下来以后再复原的这个,然后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有中国的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那张大茜去了,张大茜开始在那边做临摹的工作,以画家的身份试图去了解唐朝的、宋朝的绘画的资料,去学习那个颜色跟线条这些部分。




那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个故事,当然在清代的末期变成一个,一直到民国初年变成敦煌历史,一个非常惨的一个过程。可是我们大概也可以了解,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敦煌变成今天所谓的敦煌学的一个开始。所谓的敦煌学,今天全世界都有学者以敦煌作为他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资料对象。那我在大陆我们去思路,走思路之后,其实碰到的学者里面有研究音乐的,从敦煌里面找到所有唐代的琵琶的弹法执法,那么做音乐的研究,有学习舞蹈的,就是唐朝的胡玄舞到底是怎么跳的?因为壁画里都有,还有学习建筑的人,唐代的建筑整个斗拱的结构大概是什么形式,全部在做演服装,所有的东西它变成一个所谓的敦煌学。




所以我们要谈到说今天我们也许只讲佛教美术,可事实上敦煌是一个巨大的一门学问,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这些东西出来,而且这个洞窟也都还没有完全的整理完,现在整理大概到四百八十几窟,那事实上其他的洞窟还在陆续在发现当中,那近代大概第一次最大的翻拍是 NHK 去拍,各位可能看过丝绸之路那一套的录影带,可那一次也造成敦煌严重的破损,所以当时的这个敦煌的研究所所长常书红就因为这个被革职。




现在敦煌急速在褪色,因为这个地方很干燥,非常干燥,所以它才能够保留色彩,以及它的那个整个的作品的这个鲜艳度。可是因为近期这个强光照过以后,所以它其实急速在褪色,而且大片的发霉,所以它现在目前是不是能够维持下去其实非常难讲。所以今年去年的 10 月风洞就是有很多已经破损特别严重的洞重新风起来,因为风起来就是隔绝它跟外面阳光跟空气的关系,使它至少先保存住,然后等科技的技术研究好了以后,再能够把它保持住,所以很可能它慢慢就在消失的这个过程当中,那当然在近代我们说斯坦英带走薄熙和带走东西,那甚至美国人把壁画撕下来带走,可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敦煌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一个艺术创作的一个状况。




因为当时这个,比如我们现在讲这个舞台是一个洞窟,所以你来了告诉我说我要去做生意,我很怕做生意当中被杀掉了,所以我捐一些钱,你可不可以帮我画一个斯皮王割肉未蝇的故事?所以我说好,我就把斯皮王的割肉未蝇画在这个位置,然后又来了一个人,那又画最后这个墙后面这个墙这里全部都画满,中间是有一个佛像坐在这里的一个雕塑性的。然后壁画就是画在天花板后面的墙左右的墙,那洞窟从这个门进来,所以我现在把这个舞台当成一个洞窟的话,他就这样画好,画满了以后还有人来说,唉,我上次画了,可是我现在做生意回来了,那我要再捐钱再画,没有地方画了。那各位知道画家一定不太会去拒绝说没有地方画了,我,我不收钱,他还是收了钱。收了钱以后,他就把一个最早的这一个部分就把它涂掉,然后再继续在上面画,所以敦煌有好几层,所以当美国人用胶一撕以后发现,唉,底下还有一层画,所以张大千后来在画的时候其实刮掉了很多。因为张大千画完宋朝的,他发现底下是唐朝,他就把宋朝的刮掉,所以因为他要看唐朝的东西。我不知道各位了,不了解说越外面的越早越晚,宋朝底下是唐朝,唐朝底下就是北魏。




所以很多人讲张大千的破坏敦煌,其实是这件事情,就是因为他想看更早的东西,所以他临摹完以后,他把外面一层刮掉,他就可以看到里面。那当然我们用这个角度来看敦煌其实还在一个陆续发现的过程,因为它并没有完全被整理出来,那将来是不是有技术可以把敦煌的壁画做全面的?这个清理跟整理大概还是一个很艰难的一个工作。所以我想在长达 1000 年当中,这个地方的洞窟艺术就逐渐演变成中国在中世纪当中最重要的一套的绘画资料,精彩的这个绘画资料全部在这边表现,而且每个朝代的风格都不同,所以我们等一下会从北魏一直看到唐,可以看到它在整个,在壁画形式,在整个的雕塑规格上,它接受一个外来的影响以后所产生出来的这个非常漂亮的一个绘画的成就。




那刚才我们提到说第一个会放画佛传故事,第二个会画佛的本身的故事,第三个他会画姻缘故事。好,我们已经讲了佛传,讲了本身,那姻缘故事是说佛在不同的状况里面,因缘忌讳所碰到的一些事情,会使他去发生一些法术法力上的一个表现。那这个时候我们叫做姻缘故事。




等一下我们看到像画的很多的五百罗汉姻缘,就是 500 个强盗,因为常常杀人劫色,所以犯了大罪,所以就被官府抓了,抓了以后就把他们眼睛全部挖掉,让他们放在森林当中自生自灭,那这些 500 个强盗非常的痛苦,就在呼嚎叫,然后就被佛听到了,那佛就跟他们讲关于他们的因果,为什么今天会有这样的惩罚,所以他们就接受了这样的一个度话,然后就替法变成 500 个和尚。




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做姻缘故事,姻缘故事,所以大概敦煌基本上离不开这三种的条件,就是佛传故事本身故事,姻缘故事。而在北魏时期被画的最多的是佛本身本身故事,就是割肉未鹰、沙托纳太子舍生慈虎。还有第三个是陆王本生,陆王本身就是九色鹿的故事,我想各位现在可能在东华数据看到大陆的,而儿童画家把九色鹿的故事重新画成一个给儿童看的一个故事,我记得大陆还把它画成了动画,做成了动画,卡通的就讲一个身上有 99 种颜色很漂亮的鹿,常常在森林当中去救人的故事。




那这个鹿王就是释迦摩尼的前世,某一个前世,他曾经是斯皮王,曾经是沙托纳太子,曾经是鹿,曾经是猴王,曾经是一只猴子。所以你注意一下这个转世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它轮回不一定在人轮回,它可能会轮回到畜生道,轮回到动物的这个部分,所以佛经里面有很丰富的这些这种意向,这样的一个意念,所以它对我们的文化真影响非常大。各位知道西游记整个是从佛经故事出来的,还有白蛇传,白蛇传里面的蛇跟人的项链最早是佛经故事出来的东西,因为中国本土很少有这种概念,人怎么会去跟动物谈恋爱?可印度里面因为它有一个轮回观念,所以他会讲这一类的东西,所以对我们的民间发生了很大很大的影响。那当时很多的这些老百姓跑到了敦煌,然后去听故事、看画,就像我们今天看连环图一样,其实很我常常在想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在信教,还是说因为故事实在很好听,然后画也画得很好看,所以其实艺术里面,宗教里面是有那个艺术的成分在里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子丑寅卯氢氦锂铍硼

    据说莫高窟过几年就要全部封闭了。还没去过好焦虑😭希望明年成行

  • 朵朵朵朵来

    “敦”,大也;“煌”,盛也。 来敦煌之前认真研读了赵声良教授的《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怀着无限向往来到了莫高窟。仰望九层塔,俯瞰榆林河,听斑驳千年的壁画诉说往日辉煌,家国苦难,感悟佛拈花一笑,普渡众生。 陈寅恪先生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希望大家有生之年都来看看敦煌,能成为她历史长河中的过客也会觉得何其荣幸。

    听友467310426 回复 @朵朵朵朵来: 旅行就是浪漫開闊自己的思想很快樂

  • 白白的白白说拜拜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 明月风帆

    佛教故事听得入神了👍

  • 风物长宜放眼量1314

    舍身修来世的印度原始佛教思想难道不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吗?和西方基督教做好事为了上天堂的思想不谋而合啊(关于基督教这一点我早就思考过了)。

  • 嗷呜697697

    记录一下旅行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简直

  • 听友98157749

    没有图看吗?